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四大系列之「初唐四傑」

本篇四大系列要介紹的是「初唐四傑」。 

唐朝是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段期間,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社會、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所呈現出的繁盛景象,被後世稱為「盛唐氣象」。 

盛唐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博大精深。在各個文化領域都有頂尖的代表人物,都有傳世精品。其中有大建築家宇文愷,大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大軍事家李靖、李勣、李光弼、郭子儀,大散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大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大畫家閻立本,大詩人王維、白居易、杜牧、李商隱,更有詩聖杜甫、詩仙李白,還有塑聖楊惠之,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等等,不勝枚舉。 

在唐高宗至武則天初年,詩壇開始興旺,並有「以文章齊名天下」的初唐四傑,為詩道首開先河。他們「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 

初唐四傑

四人分別為:王勃、駱賓王、楊炯和盧照鄰。

 

王勃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初唐詩人、文學家。 

王勃出身貴族世家,自少聰慧,十七歲時獲沛王李賢徵為侍讀,平步青雲。 

後因撰寫《檄英王雞》觸怒唐高宗,被斥逐出王府。 

流寓蜀地三年後,回京參加官員詮選,聲名大噪,結果出任虢州參軍,在職期間因殺人而獲罪免官,其父王福畤亦受牽連,被逐交趾。 

王勃與父親上路南行,渡海溺死,英年早逝,年僅廿八。 

王勃善寫詩賦與駢文,擅長創作對偶句,擴大樂府體裁,辭賦風格清新脫俗,一反初唐宮廷詩的矯飾浮誇,下開盛唐詩風。 

王勃駢文《滕王閣序》非常著名,可說是寫作生涯的巔峰。 

除《滕王閣序》外,《春思賦》、《採蓮賦》、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絕《山中》等也是其代表作。 

才華洋溢,享負盛名。

 

駱賓王 

字觀光,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 

龍朔初年,駱賓王擔任道王李元慶的幕府屬官。後來相繼擔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駱賓王升任朝廷的侍御史官職。曾經被人誣陷入獄,有《在獄詠蟬》一詩傳世。被赦免後出任地方官臨海縣丞,所以後人也稱他駱臨海。 

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起草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敬業敗後,賓王不知所終,一說被斬,一說剃髮出家隱居。 

駱賓王的詩題材較為廣泛,因才高位卑,憤激之情,時見紙上。他的五言律詩精工整煉,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筆力雄健。名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長篇詩歌,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絕唱」。他對革新初唐的浮靡詩風,開闢唐代文學的繁榮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楊炯 

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排行第七。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楊炯十歲,被舉為神童。永淳元年(682年),被中書令薛元超舉薦為崇文館學士,及太子詹事司直。中書令裴炎十分看重楊炯和楊炯堂弟楊獻,稱他們為弘農二俊。在此期間,楊炯寫作了不少文章,還為王勃編集並作序。在序中藉以對王勃文學方面的評價,對當時盛行的上官體詩風進行了批判。 

楊炯恃才傲物,聽說自己為四傑之一後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還傳言他嘲笑朝廷官員是「麒麟楦」,意即披著麒麟皮的驢。楊炯擅長寫邊塞詩,氣勢軒昂,風格豪放。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謂「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為正始。」張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也。」 

詩文集有《楊盈川集》。《全唐詩》存詩一卷,共33首。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篇。

 

盧照鄰 

字升之,一說名子升,字照鄰,號幽憂子,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後因久病厭世,投水死。 

盧照鄰幼時非常聰明,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 

盧照鄰在益州新都尉任上染患麻風病,不得不辭職北歸,從此「羸臥不起,行已十年」。 

後因疾病的痛苦,決定與親屬道別,垂拱四年(688年)作《釋疾文》,不久後投潁水自殺。 

盧照鄰擅長詩歌及駢文,以歌行體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評價道:「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 

其代表作為七言長詩《長安古意》,詩中有句云「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是廣為傳誦的千古名句。著有《盧昇之集》七卷和《幽憂子集》七卷,《全唐詩》收其詩兩卷。

 

※圖來自網路搜尋,文來自維基百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