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伯3:【约伯的哀歌】

伯3:【约伯的哀歌】

   一、约伯咒诅自己的生日(1-19)

   二、自言生不入死(20-26)

一、约伯咒诅自己的生日(1-19)

咒诅出生之日:约伯在肉身和精神上极其痛苦,他一向以为神赐福给义人和使恶人受苦,但现在他受苦的经历恰与他的信念互相冲突,大有矛盾。在这情况下,他发出一连串的咒诅,但毕竟他所咒诅的乃是自己,并未应验撒但的话──背弃神(2:5)。 本章是约伯与其三友对话的前言。是约伯希望自己还不如「出母胎而死」(11节),一出生就死亡。

【伯三1】「此后,约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

       本章为本书用诗歌体裁记叙开始。直到四十二6。读时应记得诗的用语 ,有用比喻和形像来表达的自由,因此解释不可拘泥字面,可先看书前<参考数据>,用祷告的虔敬去领会,才能得到属灵的益处,并享受本书文学的美丽。

约伯经过七天的悲痛沉默,现在开口说话了。他咒诅自己的生日和怀胎的那个夜晚(1~10节),巴不得怀他胎的门关闭(11~19节)。他质问:人既受患难何以求死不得,反要让他活下去(20~26节)。不过约伯哀叹自己的不幸时,既没有埋怨神不公道,也没有后悔自己行为正直。他没有抗议,只是不明白何以象他这样的人要受苦;生命曾经是欢乐,现在成了难以忍受的重担。

【伯三2-3】「说:“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

约伯说:神啊,愿你咒诅我出生的那一天;愿你咒诅我成为胎儿的那一夜。

    2-10节分三个阶段,约伯咒诅自己的出生:(1)愿自己未曾出母胎(2~10节);(2)愿自己死在母腹(11~19节);(3)愿自己立时死去(20~26节)。本文属于第一阶段,以各种形式反复咒诅受孕之日,表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想象力。在本文中,日夜形成对偶,4,5节是咒诅落地之日,6~10节则咒诅受孕之夜。

【伯三4】「愿那日变为黑暗;愿神不从上面寻找它,愿亮光不照于其上。」

     「它」:指约伯出生的日子。「愿神不从上面寻找它」:时令为神所定,所以约伯希望神没有定他出生的日子。愿那日变为黑暗:这是对白天最强烈的咒诅,因为黑暗与白天是相反的。愿你使那一天变成昏暗;愿你不再记念那一日,不再让光照耀它,

【伯三5】「愿黑暗和死荫索取那日,愿密云停在其上,愿日蚀恐吓它。」

  愿密云停在其上:愿乌云密布,罩在上面;这是诗歌强调黑暗的另一种方式。愿日蚀恐吓它:可能指使白天变暗的日食,旋风,沙暴等。愿黑暗和死荫把那日拿走,愿黑云把它掩盖。

【伯三6】「愿那夜被幽暗夺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

    「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6节),指约伯生日那天是多余的,最好从日历中取消。愿它永远被涂去,好像从来没有这个日子一样。

【伯三7】「愿那夜没有生育,其间也没有欢乐的声音。」

       愿那夜没有「生育」、「欢乐的声音」,是指希望那夜没有生命力,无法产生新生命。「没有欢乐的声音」(7节),可能指没有庆祝小孩子出生的欢乐声音。

【伯三8】「愿那咒诅日子且能惹动鳄鱼的,咒诅那夜。」

    “鳄鱼”为传说中的水怪,能吞喝日子,造成日月蚀。约伯借此表达心中的苦痛,希望“那咒诅日子”的人能唤出这海中的水怪,把他出生的那天吞吃掉,令他的生日消灭。诗人只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并非证实这些事物的真实性。 

【伯三9】「愿那夜黎明的星宿变为黑暗,盼亮却不亮,也不见早晨的光线(“光线”原文作“眼皮”);」

    「黎明的星宿」:指在黎明时分出现的金星和水星。叙述了黎明时分的三个阶段。前半节描绘了临近破晓星辰逝去的场景,中间刻画了太阳升起之前的漆黑场面,后半节勾勒了破晓之景。黎明通常被用来比喻希望与生机,然而约伯却一味叹息埋怨。从本节,我们也可以窥视出约伯所遭苦难的严重性。

【伯三10】「因没有把怀我胎的门关闭,也没有将患难对我的眼隐藏。」

      因为那夜没有把我母胎的门关闭,也没有把苦难隐藏,使我看不见。这节完成了对约伯生日的咒诅,本节也是约伯咒诅自己生日的原因。但在旧约圣经中,把一个妇女的子宫关闭或打开的乃是神(只有神),最好是把这里所暗示的主词看作是「神」。

【伯三11】「“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为何不出母腹绝气?」

        这时约伯的讲论从咒诅转向质问,在此有思想的连贯。他希望他不曾被怀在母腹中;若是怀了,他就希望能胎死腹中;若不然,就希望不曾被生下;若是生下了,就希望他能立刻就死了;或者,既然他已长大成人,就希望能很快死掉。这里的想法就是指在出生前或出生后死去。约伯被赶回到信心的起点;他有两种选择:(1)亵渎神和离弃祂,(2)信靠神,从祂那里取得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伯三12】「为何有膝接收我?为何有奶哺养我?」

     「为何有膝接收我?」大概指父亲的双膝,人会把新生婴儿放在他父亲的双膝之上(创五○23)。「膝」:或指父亲的膝(创50:23),表示父亲接纳新生婴孩;或母亲的膝,指母亲的乳养,

【伯三13】「不然,我就早已躺卧安睡,」

     如果约伯早就死了,不管是怎么死的,那他一定早就获得解脱了,因为它结束了生命中的不幸。约伯也没有指望死亡能矫正他不当受苦难的不公平,只要结束他的生命就够了。

【伯三14-15】14「和地上为自己重造荒丘的君王、谋士,」15「或与有金子、将银子装满了房屋的王子一同安息。」

     「重造荒邱」可译为“建造邱陵现在又已荒凉”。约伯的意思是:要是他一出生就死去,情形会同历史上显赫的人物一样,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现在只剩断垣残壁,自己长埋黄土。「重造荒邱」指历史上的显赫人物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坟墓,现在都已成为荒丘。就跟王子(15节)不能把他们的财富带到阴间里一样;君王的建筑物现在已经荒废,照样嘲笑他们在世界上的辉煌,因为他们在死亡中与奴隶没有什么差别。

【伯三16】「或像隐而未现、不到期而落的胎,归于无有,如同未见光的婴孩。」

    约伯在前面问过:为什么我不在出生前就死亡?见上面第11注释。

【伯三17】「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

    「那里」:指阴间。阴间是安息与释放的地方(13节);甚至连恶人,不但没有获得他们长期未兑现的刑罚,反倒是得以安息。约伯在痛苦之中,所以把死亡想象得十分可爱,以为死亡是受苦之人最好的解脱,可以消除一切善恶、阶级和劳苦重担(17~19节),却忽视了「死后且有审判」(十四3;来九27)。在本文约伯丧失了一切对生命的激情,将坟墓看为释放与自由得以实现的地方。 

【伯三18】「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

   「被囚的人」:乃指服苦役的俘虏。「被囚的人」:指俘虏被强迫劳动,不断受到“督工”鞭打的人(出3:7;5:6,10,13,14)。 在阴间囚犯相安无事,不再听见监工的责打辱骂。              

【伯三19】「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

「大小」:指14节起所提不同阶级与身分的人士。就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大」与「小」可以指面积、年纪、地位、或财力。「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指社会阶层都消失。此时在约伯的心目中,死亡的观念有如「人死如灯灭」这样,只要死亡,一切的善恶、阶级就会消逝,他的苦难也能一了百了。

 二、自言生不入死(20-26)

对约伯来说,生命是一种负担,只有死才可以解决他的负担,挪去他所受的苦楚,所以他想立刻死去。

【伯三20】「“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

     是约伯希望自己快快死去,生命对他已经成为难负的重轭。所以约伯希望自己不曾被怀胎(3节);若是怀了,希望没有出生(7节);若是生了,希望立刻夭折(11节);若是长大,希望很快死去(21节)。约伯这样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不是不够属灵,而是表明痛苦的真实。人的痛苦若是真实的,又怎能无动于衷?只有真实经历过痛苦的人,才有可能体会罪的可怕。人若对痛苦的认识只是蜻蜓点水,对罪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头脑里;人若轻视痛苦,就是轻视基督。到目前为止,约伯已经发现生命是难以忍受的(3~10节),死亡则是可羡慕的(11~19节)。

【伯三21】「他们切望死,却不得死;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

  在本节,约伯视死亡为脱离苦难的最后方法;可以说,更加深切地表现出了约伯所受的是何等的痛苦。「永生」并不是长生不老,人若与神隔绝,长生不老就会成为「永火」(太十八8)的煎熬。「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赛五十九2),「与神隔绝」(西一21)的罪人终究有一天会和约伯一样,体会到与神隔绝的痛苦,「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21节),那就是地狱「永火」的感觉了。

【伯三22】「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极其欢喜。」

     这里用来描写死人大喜的字眼──他们寻见坟墓──是非常生动的。他们找到坟墓就高兴,他们要等到死了,埋葬了才有非常欢喜快乐

【伯三23】「人的道路既然遮隐,神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为甚么将光给了一个前途被遮蔽,又被神四面围困的人呢?本节是约伯在哀歌中第一次提到神。在撒但的眼中,神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一10)约伯,但在受苦的约伯眼中,自己却是被神「四面围困」(23节),找不到出路。约伯之所以对苦难困惑不解,是因为他对神的信心。人若不相信神既是公义良善、也是大有能力的,就不会对苦难产生疑惑。因为在一个没有神的世界里,人根本没有资格抱怨;在一个神没有爱、或者神软弱无力的世界里,人根本没有理由质疑。神的爱不能以我们所受痛苦的大小来测度。保罗教导我们,没有东西可以将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8:38~39)。

【伯三24】「我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我唉哼的声音涌出如水。」

     我以叹息代替食物;我呻吟哀号像水流不止。「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意即我以叹息作为食物。(诗42:3)。约伯痛苦的情景就象止不住的流水一样。要表达约伯悲惨的愁苦,叹息是太过柔弱无力了。所传达的印象是:从他整个身体发出呻吟。    

【伯三25】「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

     「所恐惧的....所惧怕的」:就是约伯遭遇的那些苦难,或者说是失去神的恩宠。约伯「所恐惧的、所惧怕的」(25节),表面上是所遭遇的那些「患难」(26节),实际上是因为这些「患难」意味着他失去了与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敬畏神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敬虔之人不会无动于衷地漠视贫穷、看淡亲情、压抑感受,假装没有疾病痛苦。相反地,人与神的关系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申二十八1~14),并能借着生活知道这关系是否正常(申二十八15~68)。因此,苦难让约伯发现,他似乎已经失去了与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这是他最大的痛苦。所以约伯虽然痛苦,但他的哀歌并没有定睛在苦难上,既没有咒诅自己,也没有控诉天灾人祸的肇事者,更没有质问苦难的原因,而是关注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

【伯三26】「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静,也不得安息,却有患难来到。”」

     约伯这时也已经绝望,认为只有死亡才能解除他的苦难。患难。见第17节注释。不能说约伯在第3章中面对灾难的反应是积极的。本诗含有许多抱怨和辛酸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可以原谅的,但不值得赞赏。约伯抱恨自己的命运,比起假定他没有遭遇不幸的情况下更加表现出他的人性。约伯属灵的信心大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灰心过,而是他最终找到了摆脱灰心的途径。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位在痛苦下坚忍不拔的完美榜样,就必须仰望耶稣,而不是约伯。约伯在痛苦中咒诅自己出生的日子。耶稣却说:“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约12:27)。在这罪恶的世界里,完美的品格只能来自苦难。

图1: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的版画《约伯的绝望》,描绘「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伯三3)。

图2:法国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 1832-1883年)1870年的圣经版画《约伯和他的朋友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