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韓男綜藝,被包裝成快樂的文化毒針

raw-image


《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由韓國女性勞動者會策劃的女性主義播客“乙們的驢耳·大眾文化與性別篇”內容集結而成,女性主義理論研究學者孫希定、林允玉、金智恩編,崔至恩等著,豆瓣8.6分。 播客內容編纂成書,內容大部分是由對話組成,每篇有不同嘉賓對談,語言通俗易懂,很適合快節奏、碎片化的閱讀時代,對女性主義感興趣又看不下去長篇大論著作的讀者們,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可以輕鬆閱讀一篇~



尤其常年追韓綜、韓劇、韓影的話,會對裡面的內容有更多共鳴~ 回想一下我們看過的老牌綜藝,《認識的哥哥》存在“中年男性隨意評價且粗暴對待年輕女性”的問題?《RunningMan》女性成員一定要被捆綁loveline,而且總是被罵的也是女性?還有各種韓綜普遍的問題——“韓男娛樂”,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女性定位尷尬又無趣等等。


可以理解大多數人看綜藝只是“圖個樂”、輕鬆下飯,但看到這本書逐一指出我們熟知的綜藝背後隱藏著的女性偏見,甚至厭女傾向時,我開始想原來我們配著飯咽下去的可能不是快樂,而是被包裝成快樂的毒針。 如果是顯而易見的意識形態,眼睛雪亮的觀眾會發現的。尤其電影觀眾的敏銳度相對較高,而對每週陪伴日常的綜藝敏感度可能是很低的。我一直都不喜歡看《認識的哥哥》,一群穿著校服的老男人坐在課桌前接受嘉賓的“轉學申請”,穿校服短裙的女嘉賓們在講臺上展示才藝,看了直覺不舒服。但其實也沒仔細想過原因,不就是一個搞笑綜藝,有必要批判嗎?累不累呀?因為現實已經夠累了,所以對搞笑綜藝多一些寬容的心情?


“在一種文化體系中感受到什麼是有趣的,什麼是悲傷的,其實是一種習慣。所謂的‘笑點’,是一種文化性的創造。” 借由這本書,不妨也用批判的目光重新審視看過的那些“韓男綜藝”,“創造出能夠再次提問的一些瞬間,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書中也特別談到一些家庭綜藝,從早年的育兒綜藝《爸爸去哪兒》,到現在媽媽看兒子的獨居生活,爸爸看女兒的戀愛······這裡提到的比較有名的是《我家的熊孩子》,我願稱之為“媽寶綜藝之媽媽的好大兒”,扭曲版育兒綜藝,一直都get不到好看的點在哪。



“當社會安全網崩塌,人們只能各自謀生時,他們需要一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共同體,而在韓國社會的想像中,實現這個共同體想像的只有家庭這一種形式。” 這裡又要來誇誇我的年度最愛綜藝《思想驗證區域》——人們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共同體,又究竟能建造出什麼形態的共同體呢?這個節目對共同體的想像和探索是很有前瞻性的,或者說更符合現實,比起那些老派的想像,只是更加現實了。 節目中沒有設置“家庭”一類的契約模式,但是大家自動也會拉幫結派。而且性別比例平衡,也完全沒有loveline,看著舒服極了。 書中除了韓綜,也聊到韓劇韓影,其中有一個話題比較老了,但曾經我們這邊也激烈討論過,關於朴贊鬱的電影《小姐》(2016)算女性電影嗎?



結論是不算,但有人覺得算“反省文”的程度,對韓國男性特質的批判和是自我反思,但本質上還是男性電影。 我覺得光是看朴贊鬱怎麼拍女性之間的情色鏡頭就知道了,《小姐》絕對算不上女性電影。 想到前陣子熱度不錯、才完結不久的韓劇《貞淑的推銷》,最初也是標榜“女性主義”,講述生活在90年代的4個農村女性賣成人用品的創業故事,但實際看到最後,卻是像氫氣球一樣輕飄飄飛走的女性敘事,把成人用品當做噱頭消費女性欲望,內核仍然是陳年老梗的堆疊,譬如女主老公出軌閨蜜、離婚後迎來帥氣刑警男友的老套情節。



故事後半段主線完全跑偏,貞淑的“推銷”淪為陪襯,其他女性之間的矛盾也圍繞男人設置,福伶老公犯罪逃跑時好死不死撞了吳姐老公······而主線則成了貞淑幫男友找遺棄他的媽媽,我稱之為“小蝌蚪找媽媽”情節。總之是一部打著女性主義“補丁”的老土電視劇。 因為女性主義的趨勢大好,難免有很多標榜女性主義、想要“蹭熱度”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複雜了。 閱讀《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可以説明我們提高大眾文化敏感度,辨別一部作品是真的有女性主義內核,還是破爛衣服上的一塊精緻補丁?從現在開始,更需要我們睜大雙眼仔細甄別才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