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胰臟癌直球對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不會在三天內變成癌症患者的,在確診前其實我們都會忽略掉小細節,但這些小細節卻是拯救自己最重要的線索,定期檢查都可能會有疏漏,如果都不檢查只會更糟糕.

父親的胰臟癌確診前因為我們幾乎天天見面,竟然無法發現他變瘦了!

父親有出現的症狀:

症狀一:變瘦 (各種癌症都常發現的徵狀就是變瘦)

許多長輩因為平日在家都自己隨便吃,吃得少,不然就是說牙口差胃口差,結果瘦一點似乎也很正常,他們也不像年輕人那麼在意體重,不會一直去量體重,請在家中買一個體重機,最好可以連線的那種,一個月內體重掉超過5%,一定要注意.


症狀二:胃不舒服

就像胃鄒鄒那樣的不舒服,吃胃藥也不見起色,也是因為這樣會覺得變瘦是正常的!因為胃不舒服!


症狀三:背部有痠痛感

父親確診前並沒有跟我們提過,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有時會喜歡靠在女兒牆邊,用腰去碰撞女兒牆,那個高度剛好可以按摩腰部背部,因為背部會有痠疼感.確診後有問過他那是怎樣的疼痛感,他表示只是覺得腰痠背痛,以為只是一般老人常見的不適.


症狀四:糖尿病

除了這些症狀外,他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我的奶奶(即我爸爸的母親)也是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買血糖機!控制血糖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是會把胰臟搞壞的,但就像蛋生雞雞生蛋一樣,也有可能是胰臟出了問題所以才高血糖,如果一直控制血糖控制得不錯,卻突然控制得很差,務必注意!


(問了身邊一位也是家人胰臟癌的朋友,症狀是嘔吐,所以胃口不好合併嘔吐時,也需要注意)


父親是在一般診所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三顆腫瘤,轉診林口長庚肝膽腸胃科進行檢查,一般小診所是會開立一份轉診單,由家屬打電話給長庚進行轉診預約,通常轉診不容易,大醫院很忙的,有時會需要當場加掛,但是還是建議打電話去問,轉診中心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很好很幫忙的,預約好時間再去門診.


門診後一般會安排進一步檢查:

  1. CT斷層掃描(或MRI)

首先父親檢查了斷層CT,以確認腫瘤位置.除了預期肝臟腫瘤外,胰臟尾部及肺部皆有腫瘤.

  1. 腫瘤切片或細針穿刺檢查

而後安排住院進行穿刺檢查,這個檢查是為了確認哪一個癌是最源頭的癌症,利用超音波找到腫瘤位置,穿刺取出部分腫瘤組織去研判為何種癌,父親是取肝臟腫瘤的組織檢驗,檢查後必須用砂袋加壓躺著六小時,所以檢查開始前要穿尿布,檢驗後下次門診看報告.

------

父親是在2023年3月底轉診林口長庚,盡可能的紀錄這一年多的事情,希望可以幫助一些人,不要手足無措,就讓我當個浮木吧.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紀錄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半發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放手才是最難的事 我沒有辦法聽完父親說的話,我在逃避,即使知道他是想跟我說放棄,但只要我不聽似乎這一切就可以維持下去.我們都只是一顆夾心軟糖,一旦堅強的外圍破碎,那柔軟的內心就會支離破碎. 他今天犯了糊塗的跟媽媽說:「等等要去動物園了.車子還沒來嗎?」媽媽回覆他:「車子叫好了,再一個小時.」只要
放手才是最難的事 我沒有辦法聽完父親說的話,我在逃避,即使知道他是想跟我說放棄,但只要我不聽似乎這一切就可以維持下去.我們都只是一顆夾心軟糖,一旦堅強的外圍破碎,那柔軟的內心就會支離破碎. 他今天犯了糊塗的跟媽媽說:「等等要去動物園了.車子還沒來嗎?」媽媽回覆他:「車子叫好了,再一個小時.」只要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療癒師的家屬,如何從療癒師的觀點覺察癌症。作者分享了家屬在發現癌症後的覺察、療癒過程和治療的轉變。
Thumbnail
雖然在醫生面前勉強自己看似不受升級影響,但內心的焦慮在對癌細胞這群敵軍的恨意中掙扎著。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2024年1月22日 轉載『乳癌權威饒坤銘醫師』FB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gcpswWZfmbuDpdg5/?mibextid=vDLjQR 『醫生,我鄰居是肺癌,他的醫生說有標靶治療,而且健保還有給付?為什麼我只能打化療?而且你還不給我用標靶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療癒師的家屬,如何從療癒師的觀點覺察癌症。作者分享了家屬在發現癌症後的覺察、療癒過程和治療的轉變。
Thumbnail
雖然在醫生面前勉強自己看似不受升級影響,但內心的焦慮在對癌細胞這群敵軍的恨意中掙扎著。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2024年1月22日 轉載『乳癌權威饒坤銘醫師』FB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gcpswWZfmbuDpdg5/?mibextid=vDLjQR 『醫生,我鄰居是肺癌,他的醫生說有標靶治療,而且健保還有給付?為什麼我只能打化療?而且你還不給我用標靶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