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琴,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一開始興致勃勃,充滿鬥志與希望,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最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很多時候,練琴就是一種手指運動,把某個動作一再重複練習了百次千次,變成精熟。想像成練習投籃,目標百發百中,那得花多少精力。姑且不論老師的演奏專業度,彈得是否好聽,其實不管遇到什麼老師,教了某一首歌曲,學生練兩遍不會,願意花更多力氣的人就會彈了。
所以有一種學生,不管給什麼類型的老師教,線上的、團體的、嚴格的、進度快的、要求細緻的,甚至是不太會教學的,或是直接看螢幕鍵盤發光直接按鍵學習的......他都能會彈,因為他肯努力。但是絕大多數的學生,都需要老師把困難降低,動作分解再分解,內容變得五花八門又有趣。因為現代學生的受挫力越來越低了,幾乎是碰到一丁點需要付出努力的,就想放棄了。
當然,天份的確影響學習,聰明的只要練三遍就學會,對他來說,不是因為受挫力高,是因為他覺得簡單。大多數平庸的人,受挫力如果不高,另一項可以堅持的就是時間了。一首歌要練100遍,沒有那個受挫力可以一天練完,那就只好分個10天,再不然分個100天?一天練一次?教琴也遇過回家完全不練琴的學生,就是上課練,再怎麼久,進度再慢,最終還是會被他彈出一點樣子了。
只是,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耐心等時間,他們要的是速成,越快學會越好。因此,老師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兩個----如何在短時間內,無痛的把琴學會。所以有的學習會以歌曲為主,沒有什麼基礎,一次教幾個音,就是把某首曲子彈會。仔細觀察坊間的比賽,除了正規的專業比賽。還有一種分齡相當細,每一個年級一組;再分演奏表演組,上台就有獎;或是流行音樂組,不一定要彈古典樂;或是古典樂還再細分是彈誰的作品。目的就是讓小小演奏家獲獎容易,對彈琴充滿了自信與成就感。
學生想像中的會彈琴,其實就是能動動手指秀出某些歌曲, 受挫力與時間是老師堅持的良心路線,希望學生按部就班,一步步打好基本功,但學生能否接受,或是反而直接腰斬了學琴之路 ,是值得思考的教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