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韓國戒嚴與民主運動:從獨裁到自由的歷史反思

近期韓國總統尹錫悅無預警宣布「戒嚴」,引發各界譁然,除了韓國外,與韓國一樣曾有過戒嚴歷史的台灣民眾也相當關注。


儘管這場鬧劇在短短6小時後便宣告結束,但卻讓我想起了韓國自建國以來便命運多舛的民主,以及韓國40多年以來追求自由民主的血淚史。

韓國總統尹錫悅於上周二(12/3)無預警發動戒嚴,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戒嚴令僅維持短短六小時便結束,但後續在韓國社會掀起的風波至今仍未停歇。(圖源/今周刊)

那一刻,當維新的心臟倒下

1979年10月26日,對許多韓國家庭來說,原本只是個普通的一夜,然而一聲槍響,卻從此改變了韓國往後的歷史……


那一天,時任韓國總統,同時也是前總統朴槿惠父親的軍事強人朴正熙,在一場晚宴上遭到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開槍射殺。金載圭與朴正熙是陸軍士官學校的同期生,也是朴正熙相當寵信的親信。沒有人想到金載圭會有謀反的意圖。


就如同歷史上許多的叛亂事件一般,金載圭的動機至今仍不明。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甚至有金載圭是受美國中情局(CIA)指使的說法。而金載圭本人則在被處死前為自己辯護:「第一是為了自由民主主義的恢復,第二是為了阻止這個國家國民的犧牲。」


朴正熙的死,扭轉了整個韓國現代史的軌跡,更讓韓國從此陷入更大的獨裁風暴之中……

朴正熙於1979年10月26日遭親信金載圭刺殺,此後韓國政局陷入另一波動盪。圖為朴正熙遇刺案的案發現場資料照。(圖源/騰訊新聞)

權力真空,韓國政局陷入混亂

在經歷長期的獨裁政治後,許多民眾早已不滿獨裁者對人民的迫害。他們本以為朴正熙的死,能為韓國社會帶來民主、自由的新氣象。然而,韓國不但沒有成功進入民主時代,甚至出現一位比朴正熙更殘忍、更獨裁的軍事強人。


朴正熙死後,韓國政治出現權力真空。同年12月12日,身為國軍保安司令、合同搜查本部長的全斗煥發動政變。全斗煥先是在幕後操控代理總統崔圭夏,並組織戒嚴師合同搜查本部,在權力真空之時,架空中央情報部。事件發生當日,他甚至召集情報部次長、檢察總長、治安本部部長等搜查機關官員召開會議,宣布「中央情報部帶有嫌疑」。透過架空支撐朴正熙政權的中央情報部,以保安司令部為主體的合同搜查本部控制了軍政、檢調、警方與情治機關,儼然是韓國當時政權的中樞。

全斗煥上位後,於隔年(1980)派空降部隊鎮壓光州地區的民主運動,光州陷入人間煉獄。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便是以光州事件中,計程車司機金四福(化名)載送西德記者法蘭茲·辛茲彼得前往光州揭露光州事件真相的真實事件改編。(圖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電影海報)

蒙塵的民主曙光,光州的血與淚

隔年(1980),全斗煥於5月17日宣布全國擴大戒嚴,並於隔日(5月18日)派出空降部隊鎮壓光州市的民主化運動:當天,韓國陸軍第七空降旅進駐全南大學與朝鮮大學,與約1500名學生爆發衝突,導致逾400名學生被捕,80餘人受傷。次日,市民紛紛加入抗爭,使用鐵棍和燃燒彈抵抗軍隊。20日,20萬人參與抗議,衝破軍隊防線,並縱火攻擊當地文化放送電臺(MBC),因其未報導韓國軍方對民眾的鎮壓。


21日,市民奪取軍械庫武器,占領全羅南道廳,光州與外界交通與通信被切斷。同日,全斗煥決定使用實彈鎮壓。22日,軍隊包圍光州,「市民收拾對策委員會」成立,開始與政府談判。然而,隨後軍方強化鎮壓,數千士兵和坦克進城掃蕩,抗爭者最終被擊潰。28日,軍隊全面搜索光州,逮捕數千名市民,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全斗煥也被韓國民眾評價為「光州屠夫」,成為韓國社會痛恨的對象。

光州事件中,軍方以殘忍手段鎮壓現場民眾,甚至扭曲事實,將光州事件定調為「親北韓的共產黨叛亂。」圖為當時記者拍攝之現場畫面。(圖源/《轉角國際》)

烏雲散去,曙光乍現:韓國民主的萌芽

可幸的是,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仍有人性的光輝。即使在沒有民主的世界,仍有人試圖衝破高牆。


在全斗煥執政期間,以金泳三、金大中等人為首的韓國民主運動者不斷發動民主抗爭,並積極要求政府修憲,卻始終遭到政府漠視。1987年,首爾大學學生朴鍾哲發起民主運動,卻遭當局刑求逼供而死。此事引爆韓國社會的怒火,並迅速演變為大規模的民主抗爭運動,史稱六月民主運動。同年6月29日,總統候選人,同時也是全斗煥親信的盧泰愚發表民主化宣言,並向反對派做出讓步,韓國才真正步上民主化的道路。

金大中為韓國民主運動領袖,在朴正熙、全斗煥執政期間曾多次帶領韓國民眾抗議、衝撞獨裁體制,後當選為韓國第15任總統。(圖源/達志影像)

小結:從韓國民主運動看台灣

每當看著韓國的民主運動史,我總會想起台灣。


由於同為冷戰背景下誕生的新興國家,台灣與韓國在發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包含獨裁政治的歷史,以及民主化的進程也是其中之一。


就以獨裁政治這點來說,韓國自1948年建國以來,便長期受到獨裁政權統治,中間雖然曾經有尹潽善與張勉的短暫過渡政權,但沒多久便被朴正熙所發動的五·一六政變推翻。此後韓國政局便經常出現政變,直到1980年代民主化為止。


相較之下,台灣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雖然也是處於獨裁政權統治,但並不像韓國出現如此頻繁的政變。我認為這一點是在觀察兩國民主化過程中,值得深思的一點。


另一方面,台灣與韓國是亞洲國家中,少數民主化較成功的國家,同身為亞洲民主國家轉型的典範,我們更應該深化雙方民主運動與轉型正義經驗的交流,讓民主的種子能夠在更多地方萌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