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摘
報考意願減半,7類公職人員錄取率創新高
公務員素來被稱為「鐵飯碗」,不僅工作穩定,還有固定調薪及各種福利補助。然而,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報告顯示,2023年包含高普考、初等考試、特種考試、升官等、升資考試,以及軍人轉任公職考試在內的7類公職考試,報考人數及到考人數創下歷史新低,顯示國內民眾報考公職的意願持續下降。
.
根據考試院的統計,2012年實際總報考人數接近79.5萬人,而到了2022年,竟僅剩34萬餘人,10年間減少了超過56%。對此,有網友驚呼:「年輕人不想考公務員了!為什麼呢?」此話題迅速掀起熱烈討論。
.
點評
報考意願下降其實並不意外,這背後的原因可以從經濟景氣的波動中找到答案。簡單來說,當經濟不景氣時,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就會增加,反之,當經濟景氣好轉時,報考人數就會減少,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循環現象。
.
媒體的報導往往喜歡用「驚」字來製造話題感,但這次新聞的「對比基準」其實是有些誘導性的。2023年的報考數字被拿來和2012年的高峰相比,落差顯得非常巨大。然而,為什麼2012年會成為報考的高峰呢?這要追溯到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許多人失業,對於穩定工作的渴望達到頂點,而報考公務員成為了許多人的選擇。
.
更有趣的是,這個高峰並不是在金融風暴發生的當下,而是在2至3年之後才顯現出來,因為人往往是「後知後覺」的。當大家意識到經濟動盪後的安全感需求時,報考公務員便成為了當時的熱門選項。
.
至於現如今報考人數的低迷,除了新聞中提到的原因——像是其他工作選擇的多樣化(SOHO族、外送、自營業等)和公務單位的工作環境變差外,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近幾年台灣經濟相對平穩。雖然偶有批評聲音,但總體而言,許多人可能尚未意識到潛在的經濟寒流正在逼近,又或者僅僅是對未來的風險視而不見。
.
此外,不可忽視的還有另一個社會現象:「啃老」。許多年輕人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尚可,選擇不進入職場而依賴父母,這也間接降低了對穩定工作的需求。這一點從非假日旅遊景點的情況也能略窺端倪——當地旅遊的主力仍是退休族,且老人家看起來生活品質並不差。由此可見,家庭財富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依然存在,也讓某些年輕人有了更長的「緩衝期」。
.
總結
報考公務員的意願下降其實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它也反映了就業市場的多樣性與彈性。但從歷史經驗來看,當經濟情勢開始惡化時,這種情況可能會迅速逆轉。對於年輕人而言,無論選擇何種職業道路,最重要的還是提早規劃與培養抗風險能力。所謂「風水輪流轉」,經濟與職場趨勢不過是一場周而復始的循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