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制定,2023年第八次修正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無疑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文資的視野與方法。筆者作為前地方文化局執行《文資法》相關法規之公務員,明顯感受到水下文資與陸上文資,兩者從法源(國際法層次上已不同,水下文資依據2009年生效之聯合國《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公約》,陸上文資則依據1975年生效之聯合國《世界遺產公約》)、專家學者組成、考古程序(含價值評估)、科技應用、專業人才培訓、教育推廣等層面,皆截然不同。
本文將分享筆者今年七月至九月參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與淡江大學推廣教育處合作開設「水下化資產專業人才——『水下文化資產判釋』培育課程」之目的與手段(課綱、課程、考核),說明水下文資判釋人員的專業。
簡單介紹「水下化資產專業人才——『水下文化資產判釋』培育課程」之目的。依據《水域開發利用前水下文化資產調查及處理辦法》第五條規定,開發單位、政府機關(構)或公營事業機構得自行或委由專業機關(構)或法人進行所涉水域之水下文化資產調查,應聘有下列各款人員:一、「水下文化資產判釋人員」:曾從事水下文化資產調查、研究、發掘或其他相關工作。二、「水下探測技術人員」:曾從事以專業潛水、遙感探測、磁力測量、水下聲學、水下光學、水下載具及其他非侵入性、非破壞性探測方式之水下探測工作。
水下文資所需的人才當然不只有「水下文化資產判釋人員」和「水下探測技術人員」,其他專業人員另依據《以水下文化資產為標的之活動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水下文資標的活動之申請,應聘有相關之專業人員,包括計畫主持人、水下考古人員、潛水人員、海洋科學人員、保存人員及其他必要之人員。
簡言之,「水下文資判釋人員」和「水下探測技術人員」屬於開發利用「前」,調查階段之水下文資專業人員。調查之程序為:開發利用單位進行水下文資調查前,先送「調查計畫」予主管機關審查,審查通過後。進行水下文資調查,調查後,再送「調查報告」予主管機關審查,審查通過即完成水下文資調查作業。
「水下文資判釋人員」的角色,即是對於「調查報告」中的資料進行判釋,判斷是否為「疑似」水下文資(不需下水)。「水下探測技術人員」則為調查中,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操作儀器或潛水之人員。判釋的資料內容包括開發區歷史調查資料,如:文字、圖像、影像、GPS、口述歷史等;開發區現況環境調查資料,如:地質、地形、河(海)水流速、沉積速度、溫度、鹽度、潮汐等。
課程規劃方面,《水下法》第三條規定,水下文資係指「全部或一部且週期性或連續性位於水下,具有歷史、文化、考古、藝術或科學等價值,並與人類生活有關之下列資產。」故水下文資的專業關聯於歷史、文化、考古、藝術與科學。反映在課程上,即包含「考古學」,如:水下考古學、水下考古作業程序、水下各類遺物態樣。「歷史學」,如:海洋史、東亞海洋史、航海及船舶志在發展學。「海洋學」,如:海洋地質學、水域環境學、造船工藝學。「探測技術學」,如:水下探測技術學、水下文資判釋報告撰寫。以培養在水下文資脈絡下,具備判斷並解釋(判釋)水下遺物價值與意義、判斷並解釋影像與資訊之能力。如:具備判讀側掃聲吶(SSS)之影像中各線條所代表的意義、地形變化、目標物特徵。及撰寫「調查計畫」中「開發區域水下文化資產相關文獻、歷史與考古背景、可能蘊藏的考古資源」、「調查規劃、方法與技術、疑似目標物判釋準則」及「預期成果」之內容。
本次課程開設於淡江電機系碩士推廣教育學分班,由淡江大學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執行。參與本培訓之學員計38位,涵括中文、歷史、哲學、民族、人類學、博物館學、考古、藝術史、美術、建築、土木、紡織、音樂紀錄、環境與文資、森林、資工、海洋文化、海洋生物與漁業科學、海洋地震與地球物理等專業背景,相較於「水下探測技術人員」較偏向人文領域。
其中有幸認識在文化部文資局古物遺址組水下文化資產科的俊毅兄,及高雄科大海洋休閒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前海巡署第五岸防隊主任的慶清兄,在交換意見的過程中,讓我獲益良多。和俊毅兄分享許多陸上文資看水下文資的觀點,及《水下法》的問題,如:主管機關尚未依《水下文資保存教育推廣鼓勵辦法》擬定「國家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教育綱領」、水下不同於陸上文資審查後需上網公告等。畢業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博士的慶清兄,則分享許多目前我國水下文資保存現況的問題,如:廢棄軍艦之人工魚礁,未劃設水下文資保護區,及一邊工作一邊念博士的甘苦。
本培訓計58小時,含上課、實習(兩次,一次去台中文資局參觀「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一次去台大海洋所認識科學儀器與判讀,課後皆需繳交實習報告)、工作坊(兩天,邀請現任國際水下文化遺產委員會(ICUCH)主席Cris Underwood,分享水下考古研究作業準則(SASMAP))、及考試(期中及期末筆試)。
綜上,回想起每周一天回母校的培訓時光,充實又美味(美食)。在近兩個月扎實的課程中,從對水下文資一無所知,到能夠發現水下文資的問題並批判之。感謝所有老師的專業授課及同學們的互動(佩服有同學每週從高雄北上),拓展了我看世界的方式。水下文資作為「他者」,涵括了海洋、歷史、地質、考古等領域,並試圖推翻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認知,如同哲學與藝術,試圖「重新看見世界」;看見表象世界下的本質。正是透過水下文資,讓我們得以反思自身,更認識自己、更認識世界。
《水下法》立法明年恰好滿十週年,目前計有8處列冊之水下文資。然而,水下文資相對於陸上文資,不管在經費、規模、論述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文資作為一個整體,需共同思考陸上與水下文資,才可能真正達到《水下法》「建構國民與歷史之聯繫,發揚海洋國家之特質」及《文資法》「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的目的。
題外話,淡江號稱四大校園;淡水校園、台北校園、蘭陽校園、網路校園,身為淡江人,大學時除了台北校園其他都去過。透過這次機會,回母校進修,也一併認識台北校園,包含附近的政大公企中心、榕錦時光生活園區、東門市場美食、永康街與金華街美食等,以下介紹台北校園附近心目中的五大美食:
第一名,東門市場的「嘉品正宗港式點心」,只提供外帶,推薦珍珠丸子、腐皮蝦捲、芝麻韭菜餅,好吃又便宜,好幾次帶到附近的公園吃,甚至還打包回家跟內人分享。
第二名,東門市場的「利隆餅店」,早餐,只提供外帶,推薦爆漿的豬肉餡餅、蘿蔔絲餅、越嚼越香的蔥油餅,為避免向隅,建議提早電話預訂。
第三名,金華街的「廖家牛肉麵」,輪胎(Michelin)推薦,牛肉麵小碗220$小貴,靈魂是薄可透光的「現切豆干」,加上辣油,完美。
第四名,金華街的「人算不如綠豆蒜」,飯後甜點,冰涼綿密的剉冰,配上熱呼呼的黑糖粉粿和一整球的芋泥,在炎熱的夏季是一大享受(雖然吃不太懂綠豆蒜濃稠口感)。
第五名,東門市場的「惠Q潤餅」,早餐,特色是每日現炸的紅燒肉,美味健康不油膩。
另分享培訓中的筆記供參:
1.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1〉
2.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2-論《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與《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異同〉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26203080928241&set=a.1697291716899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26203095768612&set=a.1697291716899
3.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3-海洋史篇〉
4.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4-淺談SASMAP作為方法是否可解決水下文資體系之問題〉
5.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5-海洋學篇〉
6. 〈水下文資判釋課堂筆記06-實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