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核心問題是「人」和「商品」的配對,即幫消費者找到合適的商品。銷售場景分為「有人的銷售」和「無人的銷售」,並涵蓋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 消費者可分為「有需求的消費者」和「沒有需求的消費者」。現代零售業主要靠「沒有需求的消費者」創造需求來提高銷售額。
零售業,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行業,身為消費者,我們每一天都會接觸到零售業,我們會去逛大賣場、去逛百貨公司,或者每天,都會到便利商店買東西。
但是,我們是否有想過,在這些各式各樣的場景背後,什麼是零售業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呢?
零售業的基本問題,是「人」跟「商品」的配對問題,也就是幫消費者找到對的商品,以及讓商品找到對的消費者。
因此,零售業的銷售場景,本質上,都是為了要解決這個配對問題。
一個零售業銷售的場景,就是由左邊的消費者端跟右邊的銷售端互動來達成一個交易的目的。
最傳統的零售業場景,就是消費者到店裡面買東西,有一個店員來提供服務。當消費者帶著需求上門,例如他想要買一件洋裝,店員了解需求後,透過與消費者互動,推薦商品來滿足需求。當然,再加上一些甜言蜜語的攻勢,最後讓消費者決定購買,完成交易行為。
這就是第一種銷售場景。在左邊的消費者端,有一個「有需求的消費者」;在右邊的銷售端,透過一個店員,也就是透過「有人的銷售」,來完成交易的過程。而在銷售端,有「有人的銷售」,相對的就會有「無人的銷售」。什麼是「無人的銷售」?
路邊的自動販賣機就是一種無人的銷售。還有線上購物、電商網站,也是「無人的銷售」。你有想過,其實電商網站也是一台自動販賣機嗎?
我們在電商網站,自己瀏覽商品,自己選擇商品,把商品加入購物車,然後自己結帳。電商網站就是自助服務,就是一種無人的銷售。電商網站就像一台自動販賣機一樣。
「無人的銷售」在零售業裡已經變成一種越來越常見的銷售模式。
我們再試著思考一下,逛大賣場這件事情。我們自己推著購物車進入大賣場,一樣是自己選購商品,自己把想要的商品丟入購物車,最後在結帳櫃台,我們用了現在越來越常看到的自助結帳機,然後很努力地想搞懂怎麼用。最後透過很大的努力,打敗了自助結帳機,終於成功地自己結帳了。在大賣場完成交易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無人的銷售」。
再回到原來銷售場景的討論,透過這些範例,我們更能明白在銷售端,什麼是無人的銷售。無人的銷售可能發生在「線上」,像是電商網站;也可能發生在「線下」,像是大賣場或自動販賣機。同樣的,有人的銷售也開始有更多可能性。有人銷售也可能發生在「線上」跟「線下」嗎?
有人的銷售就只有店員在門市裡做銷售這種方式嗎?有人的銷售有沒有可能也在發生在「線上」呢?
其實直播就是一種「有人的銷售」,而且發生在線上。透過直播主的推銷,吸引消費者透過手機觀看,跟直播主即時互動,最後下單,線上完成購買。也就是「有人的銷售」,也跟「無人的銷售」一樣,都是有可能包含「線上」或「線下」的形式的。銷售端雖然只簡單分成了「有人的銷售」以及「無人的銷售」,卻涵蓋了各種消費場景的可能性。
而消費者端呢?其實消費者端也有兩種可能。除了「有需求的消費者」,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沒有需求的消費者」。怎麼會有「沒有需求的消費者」?
我們試著思考一下,我們出門買的東西,買的真的都是自己有需求的東西嗎?大多數時候,在門市的場景裡,當一個客人進門說只是隨便看看,這個時候就是店員大顯身手的時候。因為通常事情不會這麼簡單。隨便看看就等於消費者「沒有明確的需求」,反過來思考,就等於這個消費者「擁有無限的可能」。
當消費者說隨便看看,店員心裡都笑了,是時候大顯身手了。店員會使出渾身解數,用盡各種話術,用心觀察消費者的反應或喜好。最後,原本說隨便看看的消費者,總是買了滿滿的一袋東西,心滿意足地離開。不是說隨便看看嗎?
千萬不要隨便相信你的老婆說只是隨便看看這句話了。沒有需求的消費者,才是真正貢獻業績的消費者。在這個消費產品多到滿出來的時代,大多數人的生存需求其實都已經滿足,消費者買的已經不是需要,買的是想要。
這就是零售業的四種銷售場景。銷售端有兩種銷售,無人的銷售和有人的銷售;對應消費者端有兩種:有需求的消費者以及沒有需求的消費者。從消費者端到銷售端,我們會得到一個2X2的組合,中間就會有四條連線。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這中間的連線。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直播購物的場景。直播會是哪一種連線呢?我們知道它是一種有人的銷售,而它的消費者是屬於有需求的消費者還是沒有需求的消費者?
直播的銷售其實就是一種推銷,賣的就是沒有需求的消費者。如果從連線來看,就是「有人的銷售」銷售給「沒有需求的消費者」。
而逛大賣場這件事呢?我們的確在出發前都好好準備了購物清單,但每次逛了賣場,常常都沒有照著清單走。一進去大賣場,邊看就會邊看到一些新奇的商品,就會突然想到:「我好像也需要這個」。購物車裡莫名地就多了很多不在購物清單裡的商品。
大賣場的銷售場景,以及商品陳列方式、動線裝潢等等,都是為了要創造需求。讓消費者進來後可以買得開心,買得更多。其實購物網站也是一樣,購物網站上面很多的設計,像是各種的加價購、猜你喜歡、買過這個商品的人也買了什麼等等。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有需求的消費者」,更重要的是要「創造需求」,來銷售商品給那些「沒有需求的消費者」。
在現在零售的產值裡,「沒有需求的消費者」創造的產值早已遠遠超過「有需求的消費者」。沒有需求的銷售,才是真正的利潤來源。也就是說,零售業大部分的營收,會來自於滿足那些「沒有需求的消費者」,也就是幫消費者「創造需求」。
這是一個相對富足的時代,我們販賣的是消費的「心理滿足」,而不只是販賣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回到零售業的四種銷售場景,透過這樣子的討論,我們更可以進一步思考這些線所代表的銷售場景的意義。雖然零售業進入到了全通路的時代,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銷售場景,但如果回到這種本質面的討論,更可以知道在銷售端,身在零售業,應該要如何佈局。
透過用零售業的四種銷售場景來思考,可以一種全新的視角,探討零售業,在各種新科技的衝擊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尤其在 AI 到來之後,零售業的銷售場景,會遇到怎樣子的衝擊與改變呢?
在 AI 開始介入零售業之後,
現在的這四種銷售場景,會有什麼改變呢?
AI是會取代無人的銷售?
還是會取代有人的銷售?
記得訂閱零售的科學,下一集,我們將討論在AI的時代之後,零售業的銷售場景的新的機會與可能。
原文刊載:零售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