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庭少訪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談一下小家庭的訪客,也算是有感而發。


現代是工商業社會,社會型態改變。以前農業社會常見的大家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庭出現。


小家庭型態很多,最常見的是父母加上1~2個子女組成的小家庭,也就是所謂的核心家庭。這種小家庭,是工商業社會主要的家庭型態,多數人的家庭,都是這樣的。


還有沒子女的頂客族家庭、單親家庭、隔代家庭、獨居家庭......,各式各樣的家庭。


比較特殊的是最近出現的同性家庭。台灣在2019年5月24日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可以結婚,就出現了同性家庭。可能是兩位男性組成家庭,也可能是兩位女性組成家庭。同性家庭除非是領養子女,否則是沒有子女的。


不管是那一種小家庭,都出現訪客減少或無訪客的情形。當然也有些例外,有些人可能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或是常有朋友到家裡聚會、打麻將、打橋牌、聊天......。


一般說來,小家庭的訪客,大約就是親戚、鄰居、朋友、同事、同學......,都是些認識的人,陌生人比較少見。


在都市中,這些訪客逐漸減少,忙碌是主要原因。大家為工作、為謀生非常忙碌,壓力也很大,下班了只想回家休息,喘一口氣,很少有時間拜訪別人。


親戚大概隔一段時間,或是節日來家裡坐坐。鄰居來家裡的不多,現代社會人情冷漠,彼此疏離,鄰居之間大概都是點頭之交,見面互道早安而已,經常來往的畢竟是少數。


朋友、同事來家裡,總要要帶些伴手禮,不好意思空手到。買伴手禮要花錢,也不會天天來。


我要特別強調上面說的是一般狀況,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狀況。城市和鄉村的狀況也可能不一樣。


這種訪客減少,或無訪客的情形,在職者和退休的人是一樣的,可是對退休的人影響較大。退休後,時間變多,總希望家裡能有訪客,陪著聊聊天。但真實狀況,卻可能是連續幾天,或是長時間沒有訪客,這是無奈何的事,而且每家都一樣。


另外還有一件事。通常小家庭組成份子少,室內空間也不會很大,最多2間、3間臥室,沒有客房。這種小家庭最怕的是有外人長期住在家裏,短期住個1、2星期還沒關係,長期住就會造成干擾、困擾。尤其夏天時,許多人在家可能就穿內衣、內褲,自己家人也習慣了,如果有外人,就要穿整齊些。


了解上面說的,我們要盡量避免住在別人家裡,造成別人問題。萬一不得已時,也不要長住,住個幾天就夠了。


當然,少訪客並不是不和人來往,想見面聊天時,可以約在咖啡館,或是去餐廳吃飯。也可以去KTV唱歌,打球、打麻將......等等。不同年齡,有不同約會見面地方。




avatar-img
20會員
382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家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晚上出門買素食麵包前,先量了體重,已經到了107.9公斤。素食麵包,是明天早上要吃的。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體重一直上升,造成我很大的困擾。 我和女兒走路去買素食麵包,來回大約走了30分鐘。我想,回家後,體重應該會減少一點。 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家飲料店。店裡有賣燒仙草,55元。
只是嘴裡講講仁政,比較容易。而由仁政談王道思想,再談全球共同福利,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就比較困難了。畢竟國際關係非常複雜,各國的狀況又不一樣,很難謀求全球福利。 就仁政而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仁政,並不相同。我舉兩件仁政,這是我認爲的仁政,或許有人有不同看法。   1、失敗的仁政。
本文分享個人投資台塑、中鋼、宏達電股票的經驗,說明即使是績優股,股價也可能大幅下跌,呼籲投資人應謹慎小心,設定停損點,並參考公司財報及技術分析等資訊。
人生有時候,運氣好,會有奇遇。我的脊椎,和奇遇有關。 我為什麼談到脊椎呢? 因為幾年前,我腰椎出問題,在第4椎和第5椎、第5椎和第一薦椎的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臀部兩側疼痛。 我花了很多時間,也花了不少錢,去拉腰、推拿、針灸,效果不好,還是疼痛。
本文探討了隨著年齡增長,失智症和中風的風險增加的問題。提出了防止失智的建議,強調閱讀書籍的益處,並佐以李敖與錢穆的例子。此外,也闡述了中風的成因及其可預防的措施,包括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腦部疾病風險。
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孔子: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元配生了9個女兒後,娶妾,生了男孩,這男孩腳有殘疾。 叔梁紇又娶了孔子母親顏徵在,生了孔子。 生孔子時,父親72歲,母親18歲。 孔子3歲時,父親過世。17歲時,母親往生。往生時,母親大約35歲。
晚上出門買素食麵包前,先量了體重,已經到了107.9公斤。素食麵包,是明天早上要吃的。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體重一直上升,造成我很大的困擾。 我和女兒走路去買素食麵包,來回大約走了30分鐘。我想,回家後,體重應該會減少一點。 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家飲料店。店裡有賣燒仙草,55元。
只是嘴裡講講仁政,比較容易。而由仁政談王道思想,再談全球共同福利,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就比較困難了。畢竟國際關係非常複雜,各國的狀況又不一樣,很難謀求全球福利。 就仁政而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仁政,並不相同。我舉兩件仁政,這是我認爲的仁政,或許有人有不同看法。   1、失敗的仁政。
本文分享個人投資台塑、中鋼、宏達電股票的經驗,說明即使是績優股,股價也可能大幅下跌,呼籲投資人應謹慎小心,設定停損點,並參考公司財報及技術分析等資訊。
人生有時候,運氣好,會有奇遇。我的脊椎,和奇遇有關。 我為什麼談到脊椎呢? 因為幾年前,我腰椎出問題,在第4椎和第5椎、第5椎和第一薦椎的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臀部兩側疼痛。 我花了很多時間,也花了不少錢,去拉腰、推拿、針灸,效果不好,還是疼痛。
本文探討了隨著年齡增長,失智症和中風的風險增加的問題。提出了防止失智的建議,強調閱讀書籍的益處,並佐以李敖與錢穆的例子。此外,也闡述了中風的成因及其可預防的措施,包括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腦部疾病風險。
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孔子: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元配生了9個女兒後,娶妾,生了男孩,這男孩腳有殘疾。 叔梁紇又娶了孔子母親顏徵在,生了孔子。 生孔子時,父親72歲,母親18歲。 孔子3歲時,父親過世。17歲時,母親往生。往生時,母親大約35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如今有了生活的主導權。 仍然深信世界上所有的自由空間是存在的。 還有人與人之間需要有一段美感距離的呈現。 前些日子搬了新家,找了一個窩安頓下來。 這是第二次佈置自己的小窩,心情難免不同於第一次的複雜和新生感。 其實是因為換了工作所以出此下策。 還有面對自己不安焦躁的心。 如果每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一本即便你已經有穩定另一半的人也可以閱讀的書,這篇主要是想來說說我照著書進行實驗的心得,你沒看錯,就是實驗,我很喜歡看完關係類書籍就來實驗xd人際關係類書籍就是解決煩惱的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感情開始走私時,隨之而來的是某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 簡訊隨收隨刪,聯絡記錄也是隨時保持一片空白,手機是會隨身攜帶,惟恐不該接的電話被接走。 漸漸的,心不在了。 以女性纖細的感覺,怎麼能瞞的住呢? 所以,東窗事發總有時……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自由的社會是這樣的 很多看不慣的人就在身邊 很多討厭的言行必須妥協 特別是衝擊到年老力衰 能做的就祇是默默離開 靜靜地如同《百年孤寂》中 那幢殘破老宅 慶幸的是還能守著尊嚴 還能帶著微笑 還能珍惜脊骨硬朗 天高地闊 隨遇而安 安的是心 得的是理 也毋須辨明 更不用說清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如今有了生活的主導權。 仍然深信世界上所有的自由空間是存在的。 還有人與人之間需要有一段美感距離的呈現。 前些日子搬了新家,找了一個窩安頓下來。 這是第二次佈置自己的小窩,心情難免不同於第一次的複雜和新生感。 其實是因為換了工作所以出此下策。 還有面對自己不安焦躁的心。 如果每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一本即便你已經有穩定另一半的人也可以閱讀的書,這篇主要是想來說說我照著書進行實驗的心得,你沒看錯,就是實驗,我很喜歡看完關係類書籍就來實驗xd人際關係類書籍就是解決煩惱的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感情開始走私時,隨之而來的是某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 簡訊隨收隨刪,聯絡記錄也是隨時保持一片空白,手機是會隨身攜帶,惟恐不該接的電話被接走。 漸漸的,心不在了。 以女性纖細的感覺,怎麼能瞞的住呢? 所以,東窗事發總有時……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自由的社會是這樣的 很多看不慣的人就在身邊 很多討厭的言行必須妥協 特別是衝擊到年老力衰 能做的就祇是默默離開 靜靜地如同《百年孤寂》中 那幢殘破老宅 慶幸的是還能守著尊嚴 還能帶著微笑 還能珍惜脊骨硬朗 天高地闊 隨遇而安 安的是心 得的是理 也毋須辨明 更不用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