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把之前服務學校的「SWOT分析」上傳NotebookLM,請它各規劃三個可以發揮優勢和消弭弱勢的校訂課程,答案竟然6門對了5門,實在太厲害了~我們的老師!
SWOT已經肆虐臺灣教育界30餘年,是最普及、也是最耗能的「白努力」運動。
民國80年第一次裸辭到新學友服務,薪水幾乎都花在跨域增能,當時最流行的行銷策略分析工具就是SWOT。
81年考回新北柑園國中後,因為要發展校本課程,所以就嘗試用它來作學校情勢分析。後來被李坤崇老師發現,馬上推廣到各縣市,後來到全國。
其實那個版本,我們也是試作,不盡完善,但很多學校都是照著做;以致越做越疑惑,不知為何而做,做了不知幹什麼?直到現在都是!
分析工具有千百種,為何獨鐘SWOT?其次,企業的分析都是數字為據,信而可徵,但學校多是主觀判斷,以致優劣難定。(例如校長將轉任,到底是危機還是機會?)
再來,學校通常內外不分,OT是指大環境的時代潮流、教育趨勢,不是指圍牆外面。很多學校把家長、社區歸為外部,其實那還是學校本身的優劣勢條件。
而SWOT最耗能的一點就是,大家都是純分析,之後並沒有據以訂出市場區隔定位策略,鎖定目標市場,發揮學校獨特優勢(如STP等)。
其實,如果前面的分析不夠客觀精準,後面的策略定位就會談不上,有的會再加上策略,變成SWOTS,其實是繼續寫作文而已。
所以,就是這樣,SWOT鬧了30餘年,每個學校的課程總體計畫都要先來個課程發展條件的情勢分析,但是接著開設的校訂課程卻可能完全無關!
不過,感謝AI大神,現在我們可以請它評論、修改或重做現有的「SWOT」,然後請它建議適合開設的課程,而且一併把教案、教材、評量同時生成,當然還要請它評鑑課程成效,並做出課程改進建議。甚至AI代理來了之後,我們只要一句話,它就可以完全自轉,一氣呵成。
省下這些「辦學」時間,我們終於有更多時間來「辦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