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讀本>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化存則國存;文化亡則國亡

 

我們教出來的是那國的

在師院待了二十年,任職期間,因為擔任<教育實習>課程的關係,經常會帶學生到國小去參觀、見習、試教、實習,參觀過的班級算起來應該有六百班以上,坐在後面觀察老師們認真的教,學生用心的學,教的學的都是為國家的未來在打根基,喜悅之外又有著一份驕傲和謙恭,直到教改之後,國語(國文領域)一下子從十節變成了五節,中學的文言文減了近半。再觀察班級之際,有天突然起了一個念頭,迄今未息:我們教出來的學生是什麼樣的學生?是有自己文化特色,且認同自己文化,以自己文化為榮的學生呢?還是沒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不認同自己的文化,以自己文化為恥的學生呢?

 

可以不識自己文化嗎?

前幾天(2024.5.8)黃碧端在<報合報>有篇名為《文化人的千古心事:莫錯過古往今來好文章》。內容提及任何一個大文明,一定是經過該文明不斷有人在保存,傳播一代又一代的好文章和好思想。讀這些古聖先賢的好文章,其效用驚人,「不僅成就了好作家,也可能在特定時空下成就了聖賢志業!」不管是古希臘或羅馬,或者古中國均然;以中國為例,「不管是《論語》還是《詩經》,當中的語法、文詞,乃至於感性,至今鮮活地保存在我們的語文中。

 

開讀吧

<108課綱>施行後,一群文化人士—包括作家和各大學的國文教授—有見於學生在書寫表達上面的日趨退化,又擔憂文化斷層的日益加深,因此與出版界碰面協商,希望能編出一套好的讀本,從而有助於下一代學子語文能力的提升。從2019年第一冊的《理想的讀本》問世,迄今完整八冊均已編訖,每冊15篇文章,「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博客來介紹詞)

至於能否發揮預期效用?如何發揮預期效用?尚不清楚,但最少已經有專家學者幫我們挑選歷代累積下來的傳世名文可供我們直接閱讀,減少了自己挑選、摸索的時間和精力。感謝他們,開讀吧。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跟自己和解是要練習的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誰該改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莫使有塵埃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刀劍神域》有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饗A Joy》品味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童年傷痛"談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