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設計師不用很會畫畫,因為設計的重點在於解決問題、清楚表達想法、創造價值,所以繪畫是工具或技能之一。
但會畫畫的人太多了,這似乎不夠有說服力。不以繪畫為專長的設計師,要如何展現競爭力?
在上篇「不會畫畫,適不適合做設計?」,我建議至少學會基礎的繪畫觀念,同時,發展其他特點,藉此展現自己的定位。
本篇,要盤點有什麼具體方法,可以依據自己的特質去選擇加強哪項,成為自己的優勢:
「解決問題」聽起來理性又簡單,但事實是真的很難做到。
即使大多數人都知道這點的重要性,要是忽略「深度思考」和「邏輯分析」,實際操作時會遇到困難。很多時候還甚至會製造更多問題、或是在一開始就搞錯了痛點。
不過,正是因為設計大多離不開藝術、美醜等感性思維,假設在所有人都很好看的情況下,只要能找到、研究、與分析問題,並且提出創新、實用的解決方案,就能凸顯設計師的價值。
好看是必須的,但美醜很主觀、很難說服人,因為每個人對審美都有自己的標準,所以如何做出「對應需求」最適合的方案,才是關鍵。
推薦閱讀:破解顧客需求密碼,創新必勝
針對上一點,要能展現你的設計「真的有解決問題」,你一定有遇過一種人,他們什麼都能講成一朵花,讓人點頭同意。選擇精進口語表達、或是加強簡報製作都可以。
學會清晰、有邏輯的呈現提案,並簡單易懂的解釋決策,才能被理解、認同你的設計背後的背景分析、過程考量、附加價值等。
很多時候,不是設計做不好,也不是做的不夠多,而是沒有被很好得看見。同時,有效與人的交流溝通,也能讓你在做很多事上掌握有用的資訊。
推薦書籍:提案溝通學:5大設計溝通法+31個設計提案過程,第一次提案就抓住客戶需求!
設計師的工具越來越多,能取代畫畫的方式太多了,除了必須要會的軟體,有些人也擅長發掘新工具。
如果你對畫畫沒自信,那就把精力放在鑽研特定領域上,把範圍稍微縮小,選一個實用的工具或技術,進行深入學習。
要注意的是,工具和技術不是賣弄,除非你希望以開發、或教學為目的,因為現在學東西太容易了,如何利用工具、技術達成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同時,學會掌握使用邏輯,而不是死記步驟,才能舉一反三,從而適應快且多變化的需求。
不過,有一點值得高興的是,雖然現在網路一搜尋就有一堆教學,但真正有耐心,深入專精的人,不是大多數,所以還是很多機會的。
前三點,可能你會發現,擅長這些的人並不少。而另一條較困難但很有效的,就是「跨領域」。
因為多數人都有差不多的教育資源,就像罐頭工廠一樣,最後大家差異都不大,所以跨領域才容易有火花。
有很多領域可以學習,看你想從平面設計跨到廣告行銷,還是工業設計跨到機械工程,什麼都可以,看自己怎麼連結。
除了另一個專業領域,你也可以根據業餘興趣選擇,例如,甜點、遊戲、電子產品等。
很多時候,要脫穎而出,比起費勁得擠進滿是人的水缸,更快的是擁有別人沒接觸過的知識和技能。
不過,這點要注意的是,不要半桶水!雖然沒有要求要能為該領域的頂尖,畢竟跨領域還是有難度,短時間很難做到,但是如果跨出去了,競爭範圍也更大了,所以還是要好好鑽研。
不然可能會搞得什麼都會、什麼都不會,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成果說話。
每個設計師都可以有自己的風格,即使不擅長畫畫,也可以透過不同的設計方法、價值觀、排版技巧、色彩搭配等,塑造自己的設計語言。
確定自己的設計特色後,並在這個領域做到極致,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會讓你在競爭中更有優勢。
想了解「個人風格」,推薦文章:
平面設計師,是否需要個人風格? (上)
平面設計師,如何找到個人風格?(下)
設計專案的成功,往往是團隊的成果,既然是合作,就代表你不用什麼都會,所以自然不會畫畫也不是什麼大事。
誰會就交給他,你只要確保你能帶來什麼價值就好。良好的溝通協作、各自專注發揮專長,就是團體分工的意義。
和前面提到的「溝通與提案」比較,這裡更強調的是,懂得傾聽並接納他人的意見、適時協助解決問題、提出建設性建議。
不過,這裡要小心的是,有時候別人的建議不一定是好的,所以學會判斷和討論也是必要的,否則會很可怕。
以上就是所整理出,設計師不會畫畫,也可以有競爭力的方法,每一個都需要更深入探索,才能展現真的差異化,也沒什麼能一蹴可幾。
多人也都是探索了多年,才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的特質。這裡只是希望提供一些方向,給大家參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局限,看你要如何將自身特質最大化,並用來打造一條自己的路。
不過,「目前不會」的技能,也不該輕易被認為是「自己就是不會」,如果真的想學會什麼,什麼時候都不晚,就衝吧!
因為你永遠能找到,比你更晚、或更早開始的,也總能找到更擅長、或更不擅長的。重點是,你怎麼看?
如果這篇文章有給你一點點方向,別忘了給我個愛心,然後分享給你需要的朋友。
最後,謝謝你看到這裡!
/
我是島上人蔘,自由接案設計師,專注於知識拓展和自我成長。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追縱島上人蔘 Island Ginseng 和加入「島上蔘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