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其他人從靈感或聽講到書寫的細節是怎樣的結構或進行步驟。

今天在閱讀賽斯書時,意識到我為何平時很難在聽講時直接聽打或書寫整理成文字,其實這個情況帶給我某程度的幫助和困擾。先不說科學性知識內容或邏輯思維辯證這種考驗大腦的理解水準,純粹就一般的對話溝通或聽講,細微地發現我常常先感受到的是許多情感能量,然後慢慢地浮上來,感覺因各種情緒帶來心的悸動,帶動著喉嚨表達以及一點點大腦的認知組織運轉。靈感來到的方式也是差不多,先是腦袋閃進許多想法或影像畫面,然後重重地敲擊震盪著心,但如果當下沒有機會表達出來或記錄下來,又或是懶得把一團靈感梳理寫下,後來就慢慢失去它(一種情感性能量)了,即使還有想法架構,但只剩空殼卻沒fu了。

或許跟多數人認知相反,對我而言這種幾近"通靈式"不用大腦的對話,溝通效果常常最好。大腦理性部分作為組織結構語言方式幫助表述,但凡想在理性認知上多一點停留,常常就不懂了或者很難再解釋。我想,這能力在助人工作的對話中情感、靈感先行,非常能夠深度同理共感,此時的互動時常可以在一種非常好的感動共振能量狀態中開展。

困擾的是,很難及時紀錄,一旦理性思維開始運作,像是流動能量中加了冷凝劑,狀態容易慢慢凝固,而失去感覺。我得要想想屬於自己方便的速記方式,幫助自己紀錄重點又不離開當下。噢! 對,這就是接近"進入心裡時間"的感覺。


avatar-img
0會員
13內容數
我是諮商心理師,純粹只是想書寫記錄個人的自我探索、觀察、思考,與內在感官的練習。希望更貼近內我,活出真實。 一個十足的內向人自由書寫的向外之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走入我的心理時間 的其他內容
#感覺回來後內觀的影響還持續在發威中    從觀因寺回到家隔天,整個身體狀況變得莫名的不對勁,心臟跳得很費力、亂跳一通,頭像是沒重心地暈,且加上左手酸麻無力,肩頸和後背痛。撐著身體的不舒服,要把所有經歷記錄下來,完成後趕緊衝了一趟急診,擔心是主動脈剝離或心肌梗塞的現象,還是是梅尼爾氏症? ...
#7/26、27第九、十天馬拉松靜坐:     風雨過去了,十日內觀也來到尾聲,即將結束。腦袋裡累積太多靈感想法,需要有一些出口…不過,這些畢竟都還是在修練中的”妄想”,凡不在當下的,即是妄想即是煩惱...
#7/24、25第七、八天馬拉松靜坐和颱風天:        一早起來天氣陰陰的,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下午開始刮大風下大雨(閉關的我們並不知道颱風來了),雖然天氣不熱但我心浮氣躁、心煩意亂。靜坐時慢慢安靜下來。接下來就開始兩天的風暴不止了,狂風暴雨打得周圍亂七八糟雨水一直潑進禪堂陽台...
#7/23第六天馬拉松靜坐:        此時已經不太管今天是第幾天,現在是幾月幾日了。第四、五、六天一早的天氣都很好,下午下雨,晚間涼爽,我感謝老天接下來賜給我的好天氣。而且我已經連續三天吃少少,睡少少....
#7/22第五天馬拉松靜坐: 覺得前一晚心悸干擾得我無法好好休息,擔心今天一整日的靜坐無法好好完成,心底暗暗生氣自己,怎麼好了背痛又來了心悸,怎麼那麼多問題(自責慣性升起)..本來想賴床再多休息一下後來還是轉念想算了就算睡著也到禪堂靜坐到打瞌睡吧…
#7/21第四天馬拉松靜坐:       做了一個很奇幻的夢和一個憤怒且清楚表達自己立場的夢…醒過來後有莫名的療癒感,感覺一下身體,輕鬆了許多,醒來看見床頭有室友默默給我的貼布,一種被關心關注到的感覺,加強了貼布的療效。光是一早醒來炎熱的夏日竟然變成了涼風喣喣的春天般舒暢,今日簡直是My Day。
#感覺回來後內觀的影響還持續在發威中    從觀因寺回到家隔天,整個身體狀況變得莫名的不對勁,心臟跳得很費力、亂跳一通,頭像是沒重心地暈,且加上左手酸麻無力,肩頸和後背痛。撐著身體的不舒服,要把所有經歷記錄下來,完成後趕緊衝了一趟急診,擔心是主動脈剝離或心肌梗塞的現象,還是是梅尼爾氏症? ...
#7/26、27第九、十天馬拉松靜坐:     風雨過去了,十日內觀也來到尾聲,即將結束。腦袋裡累積太多靈感想法,需要有一些出口…不過,這些畢竟都還是在修練中的”妄想”,凡不在當下的,即是妄想即是煩惱...
#7/24、25第七、八天馬拉松靜坐和颱風天:        一早起來天氣陰陰的,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下午開始刮大風下大雨(閉關的我們並不知道颱風來了),雖然天氣不熱但我心浮氣躁、心煩意亂。靜坐時慢慢安靜下來。接下來就開始兩天的風暴不止了,狂風暴雨打得周圍亂七八糟雨水一直潑進禪堂陽台...
#7/23第六天馬拉松靜坐:        此時已經不太管今天是第幾天,現在是幾月幾日了。第四、五、六天一早的天氣都很好,下午下雨,晚間涼爽,我感謝老天接下來賜給我的好天氣。而且我已經連續三天吃少少,睡少少....
#7/22第五天馬拉松靜坐: 覺得前一晚心悸干擾得我無法好好休息,擔心今天一整日的靜坐無法好好完成,心底暗暗生氣自己,怎麼好了背痛又來了心悸,怎麼那麼多問題(自責慣性升起)..本來想賴床再多休息一下後來還是轉念想算了就算睡著也到禪堂靜坐到打瞌睡吧…
#7/21第四天馬拉松靜坐:       做了一個很奇幻的夢和一個憤怒且清楚表達自己立場的夢…醒過來後有莫名的療癒感,感覺一下身體,輕鬆了許多,醒來看見床頭有室友默默給我的貼布,一種被關心關注到的感覺,加強了貼布的療效。光是一早醒來炎熱的夏日竟然變成了涼風喣喣的春天般舒暢,今日簡直是My Da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從里茲開始認真跟讀,學習連音,雖然上過課,但其實對於連音的概念都很模糊,之前的想法比較偏硬背,但其實也是很不容易。 最近又恢復學習英文之路 打算從聽開始,但就是會不知不覺聽讀一起來,寫跟說還是很難。 簡單紀錄心得 這次是參考浩爾FB上的建議, 使用這個教材 BBC News Report
Thumbnail
2024/04/06 我正在做我很不習慣的事,「講話」。 記得以前唸課文練習都沒這麼認真,字音語調的不熟悉感,原來我一直不懂這些字。 原本做影片只要十分鐘,多了配音字幕,一直口拙重錄大概變成一小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uYpmng
Thumbnail
拼字,靠死背:多少人能背光那些例外? 文法,靠理解:多少人能解密那些規則? 語意,靠閱讀:多少人能「看」出那些「音效」?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如果對方是第一次聽你說,不僅要聽懂你說的,還要嘗試理解並融會貫通才會覺得合邏輯,這過程有人聽到一半就開始恍神,因為還在思考你剛才說的內容。 因此你要觀察對方神情,在適當的地方停下來,做一個小結,幫助對方消化,不要只問有沒有問題,因為對方可能不知道該問什麼。 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序 當你肩負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似乎可以開始掌握一點進入聊天情境的方法: 首先,必須仔細聽正在談論的話題,不被自己的思緒和評價打擾,如果跟上了就給出直接的回應,感覺到什麼的表情或語助詞。中途冒出可以搭上話題的想法時,先記著,才能在別人說話告一段落時接上。 跟生活和喜好接近的人聊天,是一種初階練習,因為平時就備著很多可以回應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言語的裝飾固然重要,但能把思維具象化才會是你邁向成功的一大步!你是否認為表達能力不佳,其實是因為他社恐害怕與人交流呢?或是你其實心中有許想法,可是每次你要表達的時候腦袋的迴路就會忽然斷電說不出來呢?這次閱讀的「秒回表達力」我把閱讀的主軸放在,如何把「構想」轉化...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從里茲開始認真跟讀,學習連音,雖然上過課,但其實對於連音的概念都很模糊,之前的想法比較偏硬背,但其實也是很不容易。 最近又恢復學習英文之路 打算從聽開始,但就是會不知不覺聽讀一起來,寫跟說還是很難。 簡單紀錄心得 這次是參考浩爾FB上的建議, 使用這個教材 BBC News Report
Thumbnail
2024/04/06 我正在做我很不習慣的事,「講話」。 記得以前唸課文練習都沒這麼認真,字音語調的不熟悉感,原來我一直不懂這些字。 原本做影片只要十分鐘,多了配音字幕,一直口拙重錄大概變成一小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uYpmng
Thumbnail
拼字,靠死背:多少人能背光那些例外? 文法,靠理解:多少人能解密那些規則? 語意,靠閱讀:多少人能「看」出那些「音效」?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如果對方是第一次聽你說,不僅要聽懂你說的,還要嘗試理解並融會貫通才會覺得合邏輯,這過程有人聽到一半就開始恍神,因為還在思考你剛才說的內容。 因此你要觀察對方神情,在適當的地方停下來,做一個小結,幫助對方消化,不要只問有沒有問題,因為對方可能不知道該問什麼。 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序 當你肩負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與人對話時說了一堆,結果對方插嘴說:「等等,上次不是說 XXX 」之類的回話,這是因為你們的對話沒有在相同的基礎,別人在你說的很開心時其實是滿頭問號。 如果先說前提對方就會進入狀況,比如:「上週會議中有提到 X 問題你記得嗎?」等對方回神你再繼續說。 在對話中建立共同的語
似乎可以開始掌握一點進入聊天情境的方法: 首先,必須仔細聽正在談論的話題,不被自己的思緒和評價打擾,如果跟上了就給出直接的回應,感覺到什麼的表情或語助詞。中途冒出可以搭上話題的想法時,先記著,才能在別人說話告一段落時接上。 跟生活和喜好接近的人聊天,是一種初階練習,因為平時就備著很多可以回應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言語的裝飾固然重要,但能把思維具象化才會是你邁向成功的一大步!你是否認為表達能力不佳,其實是因為他社恐害怕與人交流呢?或是你其實心中有許想法,可是每次你要表達的時候腦袋的迴路就會忽然斷電說不出來呢?這次閱讀的「秒回表達力」我把閱讀的主軸放在,如何把「構想」轉化...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