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聊心》64|自己的想法或建議,等對方有問或真的想聽再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本文探討「溝通」與「教育」的界線,適合追求溝通藝術、願學習尊重他人的讀者。


自己的想法或建議,等對方有問或真的想聽再說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6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表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47會員
500內容數
專門分享長久有用的知識、具啟發性的觀點 知識用在對的地方就是力量 當你自己足夠強大,整個世界都和顏悅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波士の思考 的其他內容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當面糾正對方的錯誤,非常容易讓場面陷入尷尬,對方有可能生氣外,比較麻煩是會記在心裡,並反應在對你的行為,有疑慮可問「這跟我理解的好像不太一樣,您的意思是…嗎?」 如果對方是單純發音錯誤或講錯字,就若無其事說出正確說法就好,對方聽到會愣一下知道自己講錯。 實際上這是一種稱為「間接糾正」的心理技
比如對方跟你說話時,身體往後傾,雙手還交叉在胸前,腳步可能還三七步,你應該會覺得對方態度很差,自己快要說不下去,或是不自覺自己也開始不爽在心裡,想快點結束對話。 要表達我在聽你說,身體要往前傾向對方並保持適當距離,雙手不要交叉或單手托腮,給回應時點頭。 身體語言的重要性絕對不能忽視,它實際上
比如你跟對方說話時,對方有回你但臉部沒有表情,你可能會感到不安,因爲你無法辨別對方到底是想什麼,即便說的話是偏向接受你,但你有可能還是會感到不安,而開始語帶保留。 因此表情會影響對方說話意願,而讓人安心的表情,除了微笑,還有認真聽、思考,感興趣的驚訝表情。 表情的作用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在我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對方心裡會認定你真的有在聽他說話,取決於你的肢體動作與回應,除了不要邊做其他事,專心聽並看著對方之外,就是回應附和對方話語的方式,這會大大影響對方是否願意說下去。 肯定對方說話可用「真的」「我也這麽認為」之類,有興趣可說「真的嗎?」「原來是這樣呀」之類。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對方確信我們真的理解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當面糾正對方的錯誤,非常容易讓場面陷入尷尬,對方有可能生氣外,比較麻煩是會記在心裡,並反應在對你的行為,有疑慮可問「這跟我理解的好像不太一樣,您的意思是…嗎?」 如果對方是單純發音錯誤或講錯字,就若無其事說出正確說法就好,對方聽到會愣一下知道自己講錯。 實際上這是一種稱為「間接糾正」的心理技
比如對方跟你說話時,身體往後傾,雙手還交叉在胸前,腳步可能還三七步,你應該會覺得對方態度很差,自己快要說不下去,或是不自覺自己也開始不爽在心裡,想快點結束對話。 要表達我在聽你說,身體要往前傾向對方並保持適當距離,雙手不要交叉或單手托腮,給回應時點頭。 身體語言的重要性絕對不能忽視,它實際上
比如你跟對方說話時,對方有回你但臉部沒有表情,你可能會感到不安,因爲你無法辨別對方到底是想什麼,即便說的話是偏向接受你,但你有可能還是會感到不安,而開始語帶保留。 因此表情會影響對方說話意願,而讓人安心的表情,除了微笑,還有認真聽、思考,感興趣的驚訝表情。 表情的作用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在我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對方心裡會認定你真的有在聽他說話,取決於你的肢體動作與回應,除了不要邊做其他事,專心聽並看著對方之外,就是回應附和對方話語的方式,這會大大影響對方是否願意說下去。 肯定對方說話可用「真的」「我也這麽認為」之類,有興趣可說「真的嗎?」「原來是這樣呀」之類。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對方確信我們真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學到重要的一課,儘管「高敏感」容易察覺對方的需求,但是好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對方「對話」的這個溝通過程卻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的溝通, 是清楚地表達自己,也耐心地傾聽對方, 汲取彼此的交集與共識; 當關係之間缺乏界線與尊重, 就容易因為與預期不符,演變為情緒化的發展; 反思自己的內在動機,照顧自己的需要, 真實面對,回應內在, 學習在過程中對自己仁慈。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1.賦予對方一個角色的框架,會讓對方更願意照著你的意思去行動。 2.要讓聽者相信你說的話,措辭很重要,分成三種:規避語、確定語、填補語。 3.善用確定語可以讓自己說話更有自信,更加具有說服力。 4.有時候需要巧用規避語,來為雙方對話增添一些潤滑空間,也可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學到重要的一課,儘管「高敏感」容易察覺對方的需求,但是好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對方「對話」的這個溝通過程卻是非常必要的
良好的溝通, 是清楚地表達自己,也耐心地傾聽對方, 汲取彼此的交集與共識; 當關係之間缺乏界線與尊重, 就容易因為與預期不符,演變為情緒化的發展; 反思自己的內在動機,照顧自己的需要, 真實面對,回應內在, 學習在過程中對自己仁慈。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1.賦予對方一個角色的框架,會讓對方更願意照著你的意思去行動。 2.要讓聽者相信你說的話,措辭很重要,分成三種:規避語、確定語、填補語。 3.善用確定語可以讓自己說話更有自信,更加具有說服力。 4.有時候需要巧用規避語,來為雙方對話增添一些潤滑空間,也可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