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問題,才有對的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覺得這件事公不公平?」

「這樣做是不是違背正義?」

「到底什麼才是成功?」


這類問題聽起來頗具深度,但如果不先釐清「公平」、「正義」、「成功」對於提問者的定義,討論往往淪為一場各說各話的辯論賽,甚至演變成情緒攻防戰。到頭來,沒有人真的搞懂問題,大家只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但我們真的需要「贏」嗎?還是更需要「搞清楚事情」?


會問問題,比會回答更重要


在討論任何議題之前,先問自己:「我問對問題了嗎?」

問題的品質,決定了答案的價值。問得模糊,結論通常也含糊不清,甚至可能偏離現實。


如何提升提問與分析能力?


1. 確認議題(找關鍵詞),確保焦點明確

📌 你問:「這政策合理嗎?」

✅ 更好的問法:「這政策的目標是什麼?它的數據支持什麼結論?」


2. 找出支撐結論的理由(再次確認關鍵詞)

📌 你聽到:「現在買房絕對是錯誤決定!」

✅ 你應該問:「這個『錯誤』的標準是什麼?數據支持嗎?適用的範圍是什麼?」


3. 注意模糊措辭(正義、公平,每人定義不同)

📌 你看到:「這樣的薪資根本不公平!」

✅ 你應該問:「公平的定義是什麼?依據市場機制、勞動價值,還是個人感受?」


4. 角色互換,從對方視角思考,拓展觀點

📌 你覺得:「這個政策太離譜!」

✅ 但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你的考量會不會不同?這個政策是否有你沒考慮到的限制或難處?


5. 不必回應模糊或無效思考,因為思考有時間成本

📌 你在群組裡看到:「現在的人都太自私!」

✅ 你應該問:「『現在』是指哪個時期?『自私』是針對誰?這個說法有數據支持嗎?」

(如果對方只是發洩情緒,那其實沒必要討論,因為你的時間比這更有價值。)


6. 詞彙定義因人而異,應再次確認

📌 「這行業沒有前途!」

✅ 你應該問:「『沒前途』指的是低薪?缺乏發展機會?還是個人價值感低?」


7. 人偏好符合自身價值觀的答案,因此了解他人價值觀有助於分析其結論

📌 你聽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賺大錢!」

✅ 你應該問:「這是他的價值觀,還是普遍標準?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又是什麼?」


解決問題:讓思考更有效率


下次當你遇到「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的觀點時,不要急著反駁或認同,先停下來問幾個關鍵問題:


👉 這個問題的關鍵詞是什麼?

👉 對方的結論基於什麼理由?有數據支持嗎?

👉 這些詞彙的定義,雙方是否有共識?

👉 如果換個視角,結論會不同嗎?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會問對問題,才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答案。

「以為自己知道」比「不知道」更加危險。

將思維當作一片土地,分享我們該如何像耕耘一樣照顧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學會讓心情變得平靜,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來討論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天,小熊波波正在森林裡的草地上玩耍,他心裡有個問題: 「為什麼大家都說要努力呢?不可以直接躺著休息嗎?」 這時,他看到媽媽熊正在忙著搬運一堆木柴,準備為冬天儲備取暖的木材。小熊波波忍不住問:“媽媽,為什麼你總是這麼努力呢?” 媽媽熊微笑著說:“因為每次我努力工作,當事情完成了,我會覺得很開
動物森林裡,住著一隻特別愛說話的大嘴鳥——小比。 「小猴子,你的樹屋亂七八糟,應該學會整理才對!」 「小刺蝟,你的刺東倒西歪,每天梳一梳會更整齊!」 「小烏龜,你走太慢了,該多運動鍛煉一下才行!」 小比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但奇怪的是,大家聽了不是皺眉,就是轉身走遠,甚至開始躲著他! 「怎
現在大家都愛強調「理性討論」,但一談到房價、投資、健康、教育,理性往往就像巔峰時段的停車位——理論上應該存在,但真正需要時,怎麼繞都找不到。 「我覺得這間學校的教育方式比較好!」 「這款電動車才是未來,買它就對了!」 「現在不買房,以後一定會後悔!」 可是,這些「結論」真的是經過深思熟慮,還
在這個時代,大家說話的語氣比內容還重要。 只要夠篤定,錯的都能變對的;只要聲量夠大,荒謬的話都能變成「常識」。 但問題是——你想贏,還是想知道真相? 說服 vs. 追求真理 我們都遇過這種情況: 🔹 朋友A:「現在一定要買房!房價永遠只會漲!」 🔹 朋友B:「現在買房是盤子!一定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確定?」 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還是親友聚餐,似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房價一定會跌!」 💬「這支股票穩賺不賠!」 💬「早上喝咖啡傷身體!」 💬「不結婚一定會後悔!」 但……你確定嗎? 自信 vs. 正確:你確定和你對了,哪個比較重要? 有
有一天,小烏龜托比慢吞吞地爬到河邊,心裡像打結的草一樣亂糟糟的。他看著眼前的兩條小路,一條通向閃亮亮的果子樹,果子看起來甜美又誘人;另一條通向朋友們快樂的聚會,大家正等著他一起玩遊戲。 托比皺著眉頭,喃喃自語:“唉,我該怎麼選呢?又想吃果子,又不想錯過朋友們的笑聲,怎麼辦啊?” 就在這時,貓頭鷹
有一天,小熊波波正在森林裡的草地上玩耍,他心裡有個問題: 「為什麼大家都說要努力呢?不可以直接躺著休息嗎?」 這時,他看到媽媽熊正在忙著搬運一堆木柴,準備為冬天儲備取暖的木材。小熊波波忍不住問:“媽媽,為什麼你總是這麼努力呢?” 媽媽熊微笑著說:“因為每次我努力工作,當事情完成了,我會覺得很開
動物森林裡,住著一隻特別愛說話的大嘴鳥——小比。 「小猴子,你的樹屋亂七八糟,應該學會整理才對!」 「小刺蝟,你的刺東倒西歪,每天梳一梳會更整齊!」 「小烏龜,你走太慢了,該多運動鍛煉一下才行!」 小比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但奇怪的是,大家聽了不是皺眉,就是轉身走遠,甚至開始躲著他! 「怎
現在大家都愛強調「理性討論」,但一談到房價、投資、健康、教育,理性往往就像巔峰時段的停車位——理論上應該存在,但真正需要時,怎麼繞都找不到。 「我覺得這間學校的教育方式比較好!」 「這款電動車才是未來,買它就對了!」 「現在不買房,以後一定會後悔!」 可是,這些「結論」真的是經過深思熟慮,還
在這個時代,大家說話的語氣比內容還重要。 只要夠篤定,錯的都能變對的;只要聲量夠大,荒謬的話都能變成「常識」。 但問題是——你想贏,還是想知道真相? 說服 vs. 追求真理 我們都遇過這種情況: 🔹 朋友A:「現在一定要買房!房價永遠只會漲!」 🔹 朋友B:「現在買房是盤子!一定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確定?」 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還是親友聚餐,似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房價一定會跌!」 💬「這支股票穩賺不賠!」 💬「早上喝咖啡傷身體!」 💬「不結婚一定會後悔!」 但……你確定嗎? 自信 vs. 正確:你確定和你對了,哪個比較重要? 有
有一天,小烏龜托比慢吞吞地爬到河邊,心裡像打結的草一樣亂糟糟的。他看著眼前的兩條小路,一條通向閃亮亮的果子樹,果子看起來甜美又誘人;另一條通向朋友們快樂的聚會,大家正等著他一起玩遊戲。 托比皺著眉頭,喃喃自語:“唉,我該怎麼選呢?又想吃果子,又不想錯過朋友們的笑聲,怎麼辦啊?” 就在這時,貓頭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追求公平」,乍聽之下合情和合理一句話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問題,在實人,我看見了許多並非追求「公平」,而是「公正」的場景,在今天被Tony老師點出來後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齊頭式平等絕非是在教育現場應該實現的價值,我們該追求的,是能考量個人狀況不同給出不同的幫助與引導的公正性思維。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Thumbnail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嗎?以不同的觀點學說及角度來看待「公平」或「不公平」,可能就會得到不同的定義…
Thumbnail
公平,是一個觀點,存在於頭腦; 我們不是去執著表面上的公平, 有時候, 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公平,我們的內心也不會感覺快樂, 因為我們忽略了內在的感受,而那恰恰是頭腦比較不來的。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正確答案病」。 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填到正確的選項,就連其他不對的選項我也要知道它為什麼不對。 寫評量自修明明會作答,還是想翻一下後面解答,看到底是不是正確答案。 我們似乎從開始讀書起,就被訓練要選出正確答案⋯⋯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追求公平」,乍聽之下合情和合理一句話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問題,在實人,我看見了許多並非追求「公平」,而是「公正」的場景,在今天被Tony老師點出來後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齊頭式平等絕非是在教育現場應該實現的價值,我們該追求的,是能考量個人狀況不同給出不同的幫助與引導的公正性思維。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執著是非對錯,並不能為你帶來內在的和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既然是觀點,就是主觀的, 爭論是非,執著對錯,會讓你失焦,專注在問題與結果,而導致內在的失衡與衝突。
Thumbnail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嗎?以不同的觀點學說及角度來看待「公平」或「不公平」,可能就會得到不同的定義…
Thumbnail
公平,是一個觀點,存在於頭腦; 我們不是去執著表面上的公平, 有時候, 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公平,我們的內心也不會感覺快樂, 因為我們忽略了內在的感受,而那恰恰是頭腦比較不來的。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正確答案病」。 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填到正確的選項,就連其他不對的選項我也要知道它為什麼不對。 寫評量自修明明會作答,還是想翻一下後面解答,看到底是不是正確答案。 我們似乎從開始讀書起,就被訓練要選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