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由死入生(第8章) From Death into Eternal Life (Chapter 8)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書筆記:由死入生(第8章) From Death into Eternal Life (Chapter 8)

這是對《世界在等待的门徒》一書 第章“死亡”寫的讀書筆記 (part 9)最后一章

raw-image


作者:斯托德 (John Stott) 著;黄淑惠译. —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5.1

有死入生——讀《世界在等待的門徒》第八章《死亡》有感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 12:24


一、序言


當我們談論死亡時,許多人會感到恐懼,因為死亡意味著結束、失去、告別。然而,在基督信仰中,死亡卻被賦予了另一層更深遠的意義——它是通往生命的必經之路。斯托得在《世界在等待的門徒》第八章《死亡》中,從六個層面探討了「透過死亡獲得生命」的奧秘,這與耶穌的教導一脈相承。


斯托得提醒我們:「基督教信仰使人得著生命——永恆的生命,豐盛的生命;但通往生命的道路,卻是透過死亡。」這句話深深震撼了我,它顛覆了世俗的價值觀,使我重新省思自己的信仰旅程。


二、救恩:與基督同死,向罪而死


「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 6:23)這句經文清楚地揭示了一個事實:罪使人與神隔絕,最終導向死亡。然而,神的愛在於祂為我們預備了救恩,耶穌基督代替我們承擔罪的刑罰,使我們能得著永生。


「基督的死無法自動帶給人任何好處,除非我們願意接受祂為我們帶來的益處。」斯托得這句話點出了信仰的關鍵:我們需要憑信心與基督聯合,與祂一同死去,向罪而死,才能經歷復活的新生。我們不再屬於舊人,而是成為在基督裡的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 5:17)。


三、作主門徒:向自己而死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 9:23)


這句話對我們而言或許已經耳熟能詳,但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天天」背起十字架?這並不僅僅指外在的苦難,更是指向我們內心的順服——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慾望、計畫,讓基督完全掌管我們的生命嗎?


耶穌的門徒之路是一條「死路」,但這條「死路」卻是通往真正生命的道路。當我們學會向自己的老我死去,我們才能真正活出基督的樣式。


四、宣教:向個人抱負而死


「死亡讓生命結出累累果實。」斯托得用這句話形容宣教的本質。許多宣教士為了回應神的呼召,不惜放棄舒適的生活、個人的夢想,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進入未得之民當中。這種「向自己而死」的精神,使福音能夠傳遍世界。


斯托得提醒我們,宣教不只是少數人的呼召,而是所有基督徒都應該參與的使命。我們或許不一定需要跨越國界,但我們是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福音的緣故放下自己的驕傲、文化優越感,甚至被誤解與拒絕呢?


五、迫害:向個人安危而死


全球許多地方的基督徒仍在面對迫害。根據統計,超過六十個國家的基督徒因為信仰而遭受逼迫,甚至被監禁、酷刑、處決。然而,歷史告訴我們,迫害無法消滅基督教,反而使信仰更加純粹、堅定。


斯托得引用了一句話:「真正的基督徒可說是『從死裡活過來的人』。」這不只是指肉體的復活,更是指我們願意為了基督的緣故放下對個人安危的恐懼,勇敢地活出信仰。


六、殉道:向個人生命而死


「殺戮是你最厲害的武器,而我最厲害的武器是死亡。」這是羅馬尼亞教會領袖約瑟夫·托恩博士在面對迫害時的話。這句話讓我想起許多殉道者的見證,他們選擇忠於基督,即使要付上生命的代價。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被處決前說:「這個結束,卻是我生命的開始。」殉道不是悲劇,而是榮耀的冠冕。這樣的信仰挑戰我們:我們是否願意為基督而活,也為基督而死?


七、死亡的必然性:向世界而死


斯托得最後探討了「身體的死亡」。雖然死亡帶來痛苦,但基督的復活已經戰勝了死亡,使我們有盼望。我們的身體雖然會朽壞,但將來我們會以榮耀的身體復活,如同種子變成美麗的花朵。


正如斯托得所說:「當我們思索等在前頭的未來時,總是能說『最精彩的還在後頭』。」


八、結語


這一章讓我深刻體會到,基督信仰的本質就是「由死入生」的過程。從救恩、作主門徒、宣教、迫害、殉道,到最終的身體復活,每一步都是在死亡中迎來新的生命。


斯托得的話語成為我的提醒:「只有當我們望見死亡帶來的榮耀時,才會心甘情願地放棄生命。」願我們都能效法基督,勇敢走上這條由死入生的道路。


avatar-img
218會員
301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ic 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字以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一片羽毛為起點,闡述了作者在異鄉求學過程中,從最初的夢想與憧憬到經歷困境、迷失,最終在信仰中找到內心平靜與輕盈的過程。文章以温暖的文字和深刻的體悟,探討了生命、自由、信仰和放下等主題。
感恩是一種鮮味,一種比任何佳餚美酒都更令人回味的滋味。它不在舌尖,而在心間;不在於一時的滿足,而在於生命深處的滋潤。感恩的鮮味,宛如清晨的一縷陽光,透過雲霧灑向大地,將生命的甘甜與美好輕輕喚醒。
心靈如一幅畫布,隨著我們的經歷、情感和信仰,不斷被不同的色彩填滿。而這些色彩的深度與光芒,源自那無窮恩典的滋潤——上帝的愛。祂是我們生命畫布上的畫師,用祂的智慧與慈愛,為我們的心靈調和最動人的色彩。
你聽,風吹過窄門的歌聲, 它低語,卻深深刺透心靈。 沒有喧囂的鼓點, 只有柔軟的手掌, 撫摸著旅途的棱角。 那窄門,如晨霧中隱現的微光, 在無盡的岔路間低聲呼喚: 來吧,卸下你的行囊 赤裸的靈魂
舊約聖經《創世紀》裏的雅各(Jacob或Ya'akov;希伯來語:יַעֲקֹב‎‎)後來神給他改名為叫以色列(יִשְׂרָאֵל:「與天使搏鬥者」)是聖經裏的一名族長。他的名字意思为“抓住”。他用“一碗红豆汤”买下了哥哥以掃的长子名分。在他与神摔跤后,被改名为以色列,他是以色列人12支派的祖先。
這篇文字以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一片羽毛為起點,闡述了作者在異鄉求學過程中,從最初的夢想與憧憬到經歷困境、迷失,最終在信仰中找到內心平靜與輕盈的過程。文章以温暖的文字和深刻的體悟,探討了生命、自由、信仰和放下等主題。
感恩是一種鮮味,一種比任何佳餚美酒都更令人回味的滋味。它不在舌尖,而在心間;不在於一時的滿足,而在於生命深處的滋潤。感恩的鮮味,宛如清晨的一縷陽光,透過雲霧灑向大地,將生命的甘甜與美好輕輕喚醒。
心靈如一幅畫布,隨著我們的經歷、情感和信仰,不斷被不同的色彩填滿。而這些色彩的深度與光芒,源自那無窮恩典的滋潤——上帝的愛。祂是我們生命畫布上的畫師,用祂的智慧與慈愛,為我們的心靈調和最動人的色彩。
你聽,風吹過窄門的歌聲, 它低語,卻深深刺透心靈。 沒有喧囂的鼓點, 只有柔軟的手掌, 撫摸著旅途的棱角。 那窄門,如晨霧中隱現的微光, 在無盡的岔路間低聲呼喚: 來吧,卸下你的行囊 赤裸的靈魂
舊約聖經《創世紀》裏的雅各(Jacob或Ya'akov;希伯來語:יַעֲקֹב‎‎)後來神給他改名為叫以色列(יִשְׂרָאֵל:「與天使搏鬥者」)是聖經裏的一名族長。他的名字意思为“抓住”。他用“一碗红豆汤”买下了哥哥以掃的长子名分。在他与神摔跤后,被改名为以色列,他是以色列人12支派的祖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死亡的藝術》( The Art of Dying)是中世紀晚期流傳廣泛,深刻影響歐洲基督徒的一部作品。本書的寫作目的是幫助基督徒在垂死過程自處,預備死亡的來臨,積極地為自己的死亡做好屬靈的準備、心理的預備,以及禮儀的預備。
Thumbnail
記得多年前問過夫君羅馬書十章六到八節 為何心理說有誰能升到天去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天上領下來? 為何心理說有誰會下地獄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死裡叫上來? 夫君如此答覆: Since now we live by the faith of Jesus Christ and believe that
Thumbnail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裏面。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 ‭‭歌羅西書‬ ‭3‬:‭1‬-‭4‬ ‭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深愛主的誠懇之心,找到無窮幫助;耶穌再臨揭示共產世界真理,呈現神國深處奇蹟。與神同行,非追求神蹟,而是走入神國深處,近神認識祂的道與秘,將天國之道助人過有秩序的生活。人作弄世界,將遭報應,數百年後人口減少,為貪慾的報應。在基督信仰中,成為真認識基督的基督徒,不僅信仰更學習,成為神永生冊上的得恩者。
Thumbnail
這一章劈頭就是擷取榮格在【心理學與宗教】書中的一段文字:「我並非是…說給那些擁有信仰的幸福人士聽,而是說給許許多多生命不再有光、奧秘逐漸消散,以及對他而言上帝已死的人們聽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死亡的藝術》( The Art of Dying)是中世紀晚期流傳廣泛,深刻影響歐洲基督徒的一部作品。本書的寫作目的是幫助基督徒在垂死過程自處,預備死亡的來臨,積極地為自己的死亡做好屬靈的準備、心理的預備,以及禮儀的預備。
Thumbnail
記得多年前問過夫君羅馬書十章六到八節 為何心理說有誰能升到天去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天上領下來? 為何心理說有誰會下地獄就是要把耶穌基督從死裡叫上來? 夫君如此答覆: Since now we live by the faith of Jesus Christ and believe that
Thumbnail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裏面。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 ‭‭歌羅西書‬ ‭3‬:‭1‬-‭4‬ ‭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深愛主的誠懇之心,找到無窮幫助;耶穌再臨揭示共產世界真理,呈現神國深處奇蹟。與神同行,非追求神蹟,而是走入神國深處,近神認識祂的道與秘,將天國之道助人過有秩序的生活。人作弄世界,將遭報應,數百年後人口減少,為貪慾的報應。在基督信仰中,成為真認識基督的基督徒,不僅信仰更學習,成為神永生冊上的得恩者。
Thumbnail
這一章劈頭就是擷取榮格在【心理學與宗教】書中的一段文字:「我並非是…說給那些擁有信仰的幸福人士聽,而是說給許許多多生命不再有光、奧秘逐漸消散,以及對他而言上帝已死的人們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