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可以會認為讀書十分重要,
在生活的平衡上,
可以多少會被升學主義影響我們的思維,
所以筆者發現很多人,
少了娛樂費的概念,
以及旅遊時可以多排半天的行程作為購物,
而購物其實不是在當下才開始想,
可能是在出國前就開始寫其明細,
但逛街也是一個可以斷捨離的學習,
如果時間超過逛街時間比例,
該放棄也是一種方式,
這樣思維運用在課程內也很重要,
討論不是無限制的討論,
而是在有限時間寫出來,
並接受這個共同討論的結果,
平常心也會在這樣多次的體驗下,
逐漸的越來越穩定,
再者當下時間享受,
也可以更投入,
而非進入筆記失去體驗感,
約會和生活其實也是一樣,
投入每次的活動,結束後就換下一件事情,
而討好性人格的人,
可能因為喜歡討好,系統一直是依賴狀態,
肯定來在別人,
所以情緒相對也起伏大,
筆者覺得或許改變既有的分析與學習,
在娛樂上,
改為體驗或許可以讓人更能享受活動的質量,
更重要的了解自己後,
在活動後書寫,
逐漸地把自己戰績或是成就寫出來,
肯定自己,
或許可以讓討好型人格者逐漸脫離對別人依賴,
再者也可以避開病態性人格或是自戀型人格的框架影響,
走出自己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