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迴避型人格》02-「為什麼當關係變得穩定,我反而想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 這些文字,寫給你,也寫給曾經的自己

我在 Threads 上,這類文章累積 100 萬次瀏覽、2 萬個愛心,但數字之外,我更在意的是,這些文字是否真正觸動了你。

我曾經也是逃避型人格。

童年時的 PUA、體罰、壓抑,讓我習慣了壓抑情緒、不敢表達,總覺得只要不開口,就不會被傷害。但現實是,這種「保護」反而讓人與世界越來越遠,甚至讓親密關係變得疏離。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選擇逃避,或是正試圖理解一個逃避型人格的伴侶,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更看清自己,或更理解對方。

這次,不只是分享,而是一場療癒。

希望這些文字,能幫助你,也幫助過去的我,讓我們都能從過去的枷鎖中走出來,成為更自由、更勇敢的自己。


「你不是一直說,想要一段穩定的感情嗎?」

「是啊……但當它真的變得穩定時,我卻有點想逃。」

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很矛盾,

但如果你愛上的是一個像我這樣的迴避型人格,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畫面—

當感情開始時,我對你充滿興趣,甚至願意主動靠近;

但當這段關係開始變得穩定,當你對未來產生期待,

我反而開始退縮,甚至想找個理由離開。

這不是因為我不愛你,

更不是因為我想結束這段感情,

而是因為「穩定」這兩個字,對我來說並不只是安心,還伴隨著一種隱藏的恐懼。

🖤 1. 當感情變得穩定,我的內心發生了什麼?

你以為的「關係穩定」,

對我來說,可能是一種「無法輕易脫身的束縛」。

當感情開始時,我感受到的是新鮮感、自由,

我們彼此吸引,關係還未成型,一切都充滿可能。

但當感情進入穩定階段,當你開始說「以後」、開始計畫未來,

我會突然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彷彿自己正在被這段關係慢慢吞沒。

這不是因為我不想和你走下去,

而是我開始擔心—

• 「我能夠給得起這份承諾嗎?」

• 「如果我無法一直愛下去怎麼辦?」

• 「如果有一天,我讓你失望了,你會怎麼看我?」

這種擔憂並不是理性的,

它甚至可能不是當下的現實問題,

但我的內心,會自動把「穩定」等同於「不可改變」。

當感情變得太「真實」,

當我開始意識到,這不再是一場短暫的互動,而是一段需要負責任的長期關係,

我會開始感到焦慮,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承擔這一切。

這時,我的本能反應,往往不是勇敢向前,而是開始尋找出口。

🖤 2. 為什麼我寧願逃走,也不想面對這份不安?

你可能會想,「如果真的害怕,那就好好溝通啊!」

但對迴避型人格來說,「逃避」有時比「直面問題」更容易。

因為溝通意味著暴露自己的不安,

而暴露自己的不安,意味著可能會讓對方看到自己最脆弱的一面。

迴避型人格的我們,從來就不習慣「被人看透」。

我們習慣了把情緒藏起來,

習慣了在關係裡做一個「獨立的人」,

甚至習慣了在人前保持某種「灑脫、理智、不黏人」的形象。

但事實上,我們不是不害怕,

只是我們寧願自己處理,也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於是,當我開始覺得不安時,

我不會直接說「我有點害怕這段關係」,我只會開始找藉口冷淡、後退。

• 你可能會發現,我回訊息變慢了,甚至開始找理由不見面。

• 你可能會發現,我開始對未來的話題變得含糊其辭。

• 你可能會發現,我開始強調「我其實沒有那麼需要戀愛」。

這些行為,並不是因為我不愛,

而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在愛裡,還能保持自我,不感到恐懼。

🖤 3. 迴避型人格的內心:愛,與自由的拉扯

有時候,我甚至會問自己:

「為什麼別人能輕易享受一段穩定的關係,而我卻覺得害怕?」

我後來才明白,這是一場愛與自由的拉扯。

✔ 我想愛你,但我也想確保自己仍然擁有自由。

✔ 我想和你走下去,但我也害怕自己承受不了這份期待。

✔ 我想擁抱親密,但我也害怕自己失去獨立的空間。

這種矛盾,讓我無法全然投入,

讓我總是在關係裡,留一點餘地,留一條退路。

有時候,我甚至會想:

「如果現在結束,我還來得及全身而退嗎?」

但只要你真的轉身要走,

我的心卻會狠狠地疼,因為我知道,

我其實並不想失去你,只是不知道該怎麼留住你。

🖤 4.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像我這樣的人

如果你正在愛一個像我這樣的迴避型人格,

請你知道—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6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恆星計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37會員
81內容數
我的故事就在這裡,等著照亮你 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思齊書房 的其他內容
我不是不愛,只是害怕愛得太深後,無法承受失去。迴避型人格的人,渴望親密,卻又害怕靠太近。 當你靠近,我會不自覺退後;當你表達愛意,我卻假裝無所謂。這不是冷漠,而是我與自己拉扯的方式。如果你願意,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學習如何在愛裡不再害怕。 有一天,當我選擇留下來,那一定是真心不想再放手的愛。
我不是不愛,只是害怕愛得太深後,無法承受失去。迴避型人格的人,渴望親密,卻又害怕靠太近。 當你靠近,我會不自覺退後;當你表達愛意,我卻假裝無所謂。這不是冷漠,而是我與自己拉扯的方式。如果你願意,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學習如何在愛裡不再害怕。 有一天,當我選擇留下來,那一定是真心不想再放手的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有人說喜歡是放肆,而愛卻是克制。或許更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喜歡?什麼才是愛。更别遑論要將愛情昇華至最崇高的極限,只有成全,不是佔有......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喜歡」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反應,通常指對某個人、事物、活動或概念的欣賞或享受。當我們喜歡某人時,我們的情感會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 喜歡一個人後,你會在意她的情緒,你會希望她過的更好,你會想接近她,而她若不喜歡你,你也會開始痛苦。 因為喜歡一個人後,你才開始有了弱點,而弱點就是她。 我高中三年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有個男人一直戀愛失敗,儘管對愛人很忠誠,儘管他願意為對方付出,然而,他總是害怕對方離他而去,如此強大的恐懼日積月累,他只能在崩潰邊緣,因諸多異常行為,而再次讓對方求去。 表面上看來,大部分人都是勇敢,無所畏懼的。 但這只是表面。 每個人,在徹底覺醒前,都有不可碰觸的恐懼禁區。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是很多人都有的普遍現象。缺乏安全感的人,難以信任伴侶,經常猜疑妒忌、情緒不穩定,也會透過不斷索求伴侶以取得安全感,過度依賴伴侶,失去自我。這篇文章探討缺乏安全感背後的原因。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有人說喜歡是放肆,而愛卻是克制。或許更多時候,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喜歡?什麼才是愛。更别遑論要將愛情昇華至最崇高的極限,只有成全,不是佔有......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喜歡」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反應,通常指對某個人、事物、活動或概念的欣賞或享受。當我們喜歡某人時,我們的情感會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 喜歡一個人後,你會在意她的情緒,你會希望她過的更好,你會想接近她,而她若不喜歡你,你也會開始痛苦。 因為喜歡一個人後,你才開始有了弱點,而弱點就是她。 我高中三年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有個男人一直戀愛失敗,儘管對愛人很忠誠,儘管他願意為對方付出,然而,他總是害怕對方離他而去,如此強大的恐懼日積月累,他只能在崩潰邊緣,因諸多異常行為,而再次讓對方求去。 表面上看來,大部分人都是勇敢,無所畏懼的。 但這只是表面。 每個人,在徹底覺醒前,都有不可碰觸的恐懼禁區。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是很多人都有的普遍現象。缺乏安全感的人,難以信任伴侶,經常猜疑妒忌、情緒不穩定,也會透過不斷索求伴侶以取得安全感,過度依賴伴侶,失去自我。這篇文章探討缺乏安全感背後的原因。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