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2. 白話文
人生在世,經歷過生死的時刻,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活得平安,三分之一的人死於危難;人活一生,往往身處危險的邊緣,這其中也是三分之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力深厚。傳聞中,那些懂得保養生命的人,走路時不會碰到兕(犀牛)和老虎,進軍也不會遭遇兵器的傷害;兕無處投擲角,老虎無法使用爪子,兵器也無法傷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身上沒有致命的弱點。
3. 解釋
這段話的核心思想是道家對生命與生死的深刻理解,並強調「無為」與「道」的思想。首先,它以「出生入死」開頭,指出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生與死的抉擇,並暗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時無刻不面對生死的邊緣。然而,這段話並不是要悲觀地看待死亡,而是指出生命中的運氣和養生之道的關聯。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是說三分之一的人可以活得平安,而三分之一的人則死於各種災難或意外,而另一部分人則處於死與生的邊緣。這裡並不是單純地討論死亡的隨機性,而是在強調「生死之間」的微妙關聯——人活在世界上,不僅面對生與死的交替,還經常處於種種危險之中。
接著,提到「以其生生之厚」,這暗示那些長壽的人往往有著強韌的生命力。他們不僅僅依賴外在的運氣,還有內在的生機與活力,使得他們能夠面對種種危險而不致於受傷或死亡。這些人懂得養生,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力保持強大,因此他們能夠避開許多潛在的危險。
「善攝生者」即指那些懂得保養自己生命的人。這些人通過身心的調和、飲食的節制、適當的運動和內心的平和,達到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道家認為,這樣的人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災難,因為他們的生命已經與自然的法則相契合,不會成為外界危險的目標。
「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的意思是,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遇到兕(犀牛)或老虎,也不會在戰場上遭遇兵器的傷害。這裏的意思是他們的生命力如此強大,彷彿能夠避開所有的危險,無論是自然界的猛獸還是人類社會的戰爭。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表明,這些人能夠讓危險無處施展其力量。這不單純是外部環境的保護,還是在於他們內在的生命力和無為而治的智慧。他們沒有死地,這意味著他們的身心已經與宇宙的運行達成了一種和諧,因此不會受到外界的傷害。
總結來說,這段話強調了道家哲學中的養生之道,並通過比喻來表現無為、內心的清靜和與自然的合一。道家認為,只有達到與道相合的人,才能夠在這個充滿危險的世界中自如應對,而不會被外界的災難所困。這樣的智慧來自於內心的修養與外在的順應,達到「無死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