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的碳移除投資計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目前碳權市場中主要的買家都是科技巨頭或國際級企業集團,例如這幾年的碳移除碳權光是前四大買家就佔了80%

所以在新聞上看到樂高的投資還滿讓人驚訝的。畢竟樂高集團是非常著名,但又沒有上市櫃的家族企業;並不像一般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需要受到ESG等額外規範。

尤其是從新聞內容來看,有特別尋求專業合作,進行了詳細的盡職調查;同時選擇自然基礎以及科技基礎的解決方案,並沒有採購當前市場中已經存在的便宜碳權。這資訊代表著有認真在規劃減碳目標以及解決手法,而不是很隨意地搪塞了事。

不愧是非常重視品牌形象,深具品牌價值的企業經營模式。

新聞來源請參考,以及官方訊息

摘要翻譯

LEGO 投資 275 萬美元推動碳移除計畫

為了深化永續發展承諾, LEGO Group 宣布投入 275 萬美元,支持多項碳移除專案。

這家丹麥玩具巨頭攜手 Climate Impact PartnersClimeFi ,資助涵蓋 biochar (生物炭)生產、 enhanced rock weathering (強化岩石風化)及 reforestation (森林復育)的計畫。

透過投資新興技術與自然解決方案, LEGO 不僅希望為全球碳減排貢獻一份力量,也在評估這些長期氣候變遷減緩策略的可行性。

LEGO 投資三大碳移除專案,涵蓋生物炭、岩石風化與森林復育

LEGO 本次資金將聚焦於三大碳移除領域: biochar (生物炭)、 enhanced rock weathering (強化岩石風化)及大規模 reforestation (森林復育)。這些專案預計在 2024 至 2026 年間產生碳移除碳權,並與 LEGO 的永續發展目標相契合。

生物炭透過在低氧環境中加熱有機廢棄物製成,能夠穩定碳元素,防止其重新釋放到大氣中。強化岩石風化則是透過將粉碎的岩石撒布於農地,加速其與 CO₂ 的自然反應,將碳封存數千年。

LEGO 首席永續長 (CSO) Annette Stube 表示:

「透過這些合作,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新興技術與實務操作,為未來世代打造更健康的地球。我們很自豪能夠支持這些計畫,因為我們相信它們將對更廣泛的生態環境帶來正面的氣候影響。」

LEGO 透過森林復育推動永續發展,投資密西西比河流域碳移除計畫

自然基礎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是 LEGO 永續發展策略的核心之一。該公司目前正投資於 GreenTrees 管理的 Lower Mississippi Alluvial Valley 大規模 reforestation (森林復育)計畫。此專案目標是在曾遭嚴重砍伐的地區恢復超過 40 萬公頃的森林。

除了能有效吸收與儲存碳,這項 reforestation 計畫還能帶來多重環境效益,例如提升生物多樣性、強化防洪韌性,並減少農業徑流進入密西西比河。

Climate Impact Partners 執行長 (CEO) Sheri Hickok 表示:

「這是企業如何發揮實際影響力的典範,企業不僅要減少自身價值鏈的碳排放,同時也應投資於像森林復育這樣的解決方案,以實現更廣泛的正向環境影響。」

LEGO 穩健推進淨零戰略,強調碳移除與減排並行

LEGO Group 對碳移除的承諾,是其降低碳足跡整體策略的一環。該公司過去曾與 Climeworks 合作,支持 direct air capture and storage (直接空氣捕捉與封存)技術,展現對具規模化潛力的氣候解決方案的投資決心。

不過,購買碳權並不能取代企業自身的減排責任。企業碳抵換 (carbon offsetting) 的批評者指出,這類投資可能被用來拖延真正的內部減排行動。對此, LEGO 強調,這些碳移除專案是其永續發展策略的補充,而非替代方案,公司仍持續推動供應鏈與生產製程的減碳行動。

在投資決策上, LEGO 採取嚴謹的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 流程,並由永續發展顧問提供專業評估,確保專案符合全球品質標準。

ClimeFi 執行長 (CEO) Paolo Piffaretti 表示:

「這些專案是根據 ClimeFi 嚴格的品質標準精選,並經過詳細的技術審查,LEGO Group 率先採用這些高品質碳移除技術,不僅展現企業領導力,也將促進全球二氧化碳移除產業的發展。」

企業氣候行動:LEGO 超越碳抵換,推動多元減碳策略

碳移除技術雖仍處於發展初期,但企業投資對其加速推動非常重要。 LEGO 透過資助工程型 (engineered) 及自然基礎 (nature-based) 的解決方案,打造多元化的氣候緩解策略。這些承諾正值企業面臨日益增強的壓力之際,外界要求企業拿出具體行動應對氣候變遷。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監管機構,都在更嚴格地審視企業的永續發展承諾,促使企業採取更透明、可問責的策略。LEGO 積極參與碳移除專案,顯示其深刻理解這股趨勢,並致力於站穩企業氣候責任的領先地位。

Annette 表示:

「我們必須採取果敢行動,才能確保下一代擁有一個健康的地球。我們正積極探索創新的解決方案,迎接這場全球挑戰。」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CDR.fyi 的 2024 年度碳移除回顧

2025 碳權市場參與者的五大利基

特斯拉的碳權生意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碳權品質的評價方式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生物炭碳權專案流程及認證標準比較

哪種碳移除碳權比較好? - Absolute Climate 提出新認證標準

SBTi的挑戰與未來:企業氣候承諾的風向標

Frontier:推動碳移除技術創新的採購聯盟

Climeworks 提供高品質碳移除碳權的評估框架


avatar-img
16會員
153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 年 CDR 市場成長 78%,總購買量接近 800 萬噸。然而市場仍高度集中,80% 的購買來自 Microsoft、Google、Stripe 和 Frontier 等買家​​。新興供應商和跨領域買家的加入顯示出市場逐漸擴展,但仍需更多買家參與以推動市場成長。
領導企業正推動預發行碳權等新型碳權,加速市場發展並提升投資信心。Microsoft、Frontier 等業者透過公開方法論促進市場透明化,使參與更具規模與可及性。碳市場融合趨勢明顯,自願市場、國際市場與各國碳市場逐步協調,有助於建立全球架構。歐盟與新加坡官員強調市場標準化與品質控管將提升信任與穩定。
碳權專案是企業推動永續轉型與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了解不同類型的碳權專案、其效益與挑戰,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碳足跡、符合法規要求,並在市場中創造價值。隨著技術突破與市場機制的成熟,碳權專案將持續驅動全球減碳行動,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推力。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為企業帶來市場機會。
Northern Trust推出 The Northern Trust Carbon Ecosystem,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自願性碳市場的透明度與效率。該平台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確保碳權的即時記錄與轉讓,減少人工干預與詐欺風險。該系統已與多家數位監測機構合作,將成為企業實現淨零目標的重要工具。
英國脫歐後,其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ETS脫鉤,導致英國碳價偏低,影響減碳成效和收入。本文探討英國與歐盟ETS重新連結的可行性,分析其優缺點及挑戰,包括碳價差異、國家主權顧慮、CBAM機制等。專家認為,儘早整合ETS能提升市場穩定性,促進減碳和再生能源投資,但仍需克服碳價協調和政治因素等障礙。
本文介紹全球碳委員會(GCC),詳細說明了該單位專案註冊、執行和監控階段的要求,包括符合 ICVCM 標準、CORSIA 和 Article 6.2 的要求,以及額外獲得 CCP+ 標籤、其他環境和社會標籤及永續發展目標標籤的條件。涵蓋了方法論、驗證程序,以及碳權的更新資訊。
2024 年 CDR 市場成長 78%,總購買量接近 800 萬噸。然而市場仍高度集中,80% 的購買來自 Microsoft、Google、Stripe 和 Frontier 等買家​​。新興供應商和跨領域買家的加入顯示出市場逐漸擴展,但仍需更多買家參與以推動市場成長。
領導企業正推動預發行碳權等新型碳權,加速市場發展並提升投資信心。Microsoft、Frontier 等業者透過公開方法論促進市場透明化,使參與更具規模與可及性。碳市場融合趨勢明顯,自願市場、國際市場與各國碳市場逐步協調,有助於建立全球架構。歐盟與新加坡官員強調市場標準化與品質控管將提升信任與穩定。
碳權專案是企業推動永續轉型與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了解不同類型的碳權專案、其效益與挑戰,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碳足跡、符合法規要求,並在市場中創造價值。隨著技術突破與市場機制的成熟,碳權專案將持續驅動全球減碳行動,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推力。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為企業帶來市場機會。
Northern Trust推出 The Northern Trust Carbon Ecosystem,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自願性碳市場的透明度與效率。該平台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確保碳權的即時記錄與轉讓,減少人工干預與詐欺風險。該系統已與多家數位監測機構合作,將成為企業實現淨零目標的重要工具。
英國脫歐後,其碳排放交易體系與歐盟ETS脫鉤,導致英國碳價偏低,影響減碳成效和收入。本文探討英國與歐盟ETS重新連結的可行性,分析其優缺點及挑戰,包括碳價差異、國家主權顧慮、CBAM機制等。專家認為,儘早整合ETS能提升市場穩定性,促進減碳和再生能源投資,但仍需克服碳價協調和政治因素等障礙。
本文介紹全球碳委員會(GCC),詳細說明了該單位專案註冊、執行和監控階段的要求,包括符合 ICVCM 標準、CORSIA 和 Article 6.2 的要求,以及額外獲得 CCP+ 標籤、其他環境和社會標籤及永續發展目標標籤的條件。涵蓋了方法論、驗證程序,以及碳權的更新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每個人都知道地球在發燒,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微小,卻也是守護地球的大力量,大企業們更是不敢懈怠,除了研發各種專利降低汙染外,在商標佈局上也是不遺餘力,在我國又以統一企業申請案量最高。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企業碳管理措施旨在管理和減少公司的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文分享了企業常見的碳管理措施,碳盤查、碳中和、能源效率改進、可再生能源使用、供應鏈碳管理、碳報告和透明度、內部碳定價等,以及相關的標準、認證或國際框架。提供了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指南,有助於推動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環境目標。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每個人都知道地球在發燒,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微小,卻也是守護地球的大力量,大企業們更是不敢懈怠,除了研發各種專利降低汙染外,在商標佈局上也是不遺餘力,在我國又以統一企業申請案量最高。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企業碳管理措施旨在管理和減少公司的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文分享了企業常見的碳管理措施,碳盤查、碳中和、能源效率改進、可再生能源使用、供應鏈碳管理、碳報告和透明度、內部碳定價等,以及相關的標準、認證或國際框架。提供了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指南,有助於推動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環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