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也發生在我身上,真是始料未及。過年期間,一位朋友說他初一就得了腸胃炎,估計是除夕飯店圍爐吃到不好的食物導致,我心想:「還好我們是自己煮、沒有去餐廳吃飯,不會有問題」,然而『墨菲定律』就這麼應驗了。
五號傍晚正在煮晚餐,突然頭暈目眩快昏倒的感覺,趕快坐下來休息,過一會兒好些,接著是噁心想吐,跑去廁所,大吐兩大口伴隨冒冷汗,之後稍好,再過一陣子,還想吐,第二回吐兩口,第三、第四回吐完,覺得很虛脫,決定去急診。醫生先給我打止吐針和吊點滴止暈,抽血檢驗,看了檢查數據,認為是腸胃炎,留觀到清晨四點半,沒不舒服便領藥回家。
清晨回到家洗澡後,不吐了,換成拉肚子一回之後,可以好好睡覺。睡到近午起來,又小小拉肚子一回,想起急診醫師太忙,沒有時間讓我問清楚腸胃炎的因應事項,所以決定再去診所的腸胃科門診看一看。這回醫生讓我說清楚症狀前後及急診細節,再聽診腸子,用超音波照一照,小腸有點腫,腹部脹氣有鼓鼓聲,確認是腸胃炎,然後說明藥物服用及後續飲食照顧,也讓我問到飽,至此,可以放心的回家了。
照護要點是:讓腸胃休息、飲食清淡、少量多餐、食物熟透、細嚼慢嚥,等待身體慢慢恢復:第一天不覺得餓就不吃東西,但要小口啜飲水分,補充電解質,市售運動飲料加水1:1才喝。留意排尿顏色,若與平時不同或咖啡色就可能是脫水狀況,要馬上看醫生。第二天早晨起床,吃小半碗清粥配半顆水煮蛋,中午一樣,晚餐是粥和高麗菜豆腐湯各半碗。第三天早上起床覺得腹部完全平坦,秤重發現少了兩公斤,可是虛虛的,早餐吃蛋花豆腐香菜湯,中午和晚餐吃濃粥配蛋花豆腐高麗菜。
省思到底發生什麼問題?有可能病毒感染,亦或是因過年買很多食物冰冰箱,從小年夜開始邊煮邊吃到初八,後面幾天都是在清冰箱,那天中午吃了部分剩食和冰多日的食物~蕃茄、玉米、黑木耳、米粉。不管如何,這場腸胃炎,提醒自己該如何飲食。過去總是囫圇吞棗,吃得太快,喝水太少太快太大口。很多健康飲食的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唯有等到身體抗議,讓人受苦時,人才會被逼著慢下來、細心修正調整,因為做對了就不會受苦,邊做邊感受身體歡不歡喜。心理情緒困擾亦是相同,唯有等到心裡感到太痛苦甚至自殺事件出來,人們才會關注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