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書展最後一天的下午,我再次回到展場,聆聽這場演講。主持人謝文憲活力十足,引導及提問幽默,雲品國際總經理盛治仁與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在這場名為「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解答一輩子的問題」的對談中,分別以自身的經驗,探討自己面對人生難題的智慧。
我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面臨無數選擇,而這些選擇決定了我們的方向與成就。領導自己,不僅是管理時間與目標,更是對自我價值的探索與實踐。
「成功與失敗沒有絕對之分,因為人生尚未結束。」高為元認為,成功與失敗只是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重點是我們從中獲得了什麼成長與學習。他強調:「我們應該問自己,這段經歷如何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盛治仁則分享了一句話:「成功是最大的敵人,挫折是最好的老師。」
他回憶自己擔任文建會主委時,因建國百年相關活動辭職下台,從風光的公職生涯跌落谷底,成為眾人質疑的對象。這場挫折曾讓他迷惘與痛苦,但後來才發現,這其實是生命給他最好的禮物。「當時覺得是詛咒的事,現在才發現是祝福。」因為這場變局,他進入企業界,開啟了另一段充滿挑戰與成就的旅程。
他也提到一句英文:「Blessing in disguise」,意思是當下的挫折或許是一種祝福,只是我們未必能立即察覺。
高為元提出「經濟、時間與健康」三大核心要素,作為人生長期規劃與退休的關鍵考量點。
1. 經濟穩定—確保生活無後顧之憂,擁有選擇權,而不是被迫做決定。
2. 時間掌控—能夠自由支配時間,投入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而不是總是為了生計被時間綁架。
3. 健康管理—沒有健康,再多的財富與自由時間也無法真正享受人生。
高為元強調,退休不只是停止工作,而是如何安排人生,使自己活得更有價值。
他認為,當我們提早規劃這三個要素,就能更主動地掌握自己的未來,而不是被迫接受現實。
盛治仁則從自身經驗出發,談到當他離開公職後,真正體會到:「工作、收入與家庭的平衡,才是最好的選擇。」這與高為元的觀點相呼應,顯示無論是人生的轉折,還是規劃未來,維持這三大核心要素的平衡,才能讓人生更穩健、更自在。
此外,高為元還提出了「逆向工程」的概念:「如果我們站在生命最後一天回望現在,我們會希望當下做出什麼決定?」這樣的思維方式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從長遠來看真正重要的事情,避免被短期的得失影響判斷。
他也提到「第三選擇」,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決策不該陷入「選A或選B」的二元對立,而是應該思考是否有「選C」,甚至是「選D」的可能。當我們願意改變視角,通常會發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談到團體運作與職場管理時,兩位講者都強調了價值觀的重要性。
「價值觀是一個組織的靈魂,沒有共識,再強的策略也無法落地。」高為元認為,當一個團隊內部價值觀不一致時,溝通、同理心與感恩的心是促成共識的關鍵。
盛治仁則引用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觀點:「策略沒那麼重要,文化與價值觀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他強調,真正強大的組織,不是因為擁有最聰明的個人,而是擁有一致的價值觀。如果沒有清楚的價值觀與共識,那麼組織的方向只會不斷搖擺。
國際書展的最後一天,我特地再回到展場,就是為了聽這場對談。
我們每個人都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時候是突如其來的困境,有時候是不順遂的挫折。這些時刻,讓我們徘徊、猶豫,甚至懊悔。然而,當我們聽到這些對話,或許能夠在迷霧中看到一點方向。
盛治仁提到,澳洲一名護士曾整理出臨終病人的五大遺憾,其中包括:
1. 希望自己有勇氣過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社會期待的生活。
2. 希望自己能夠快樂一點,而不是總是活在壓力與煩惱中。
3. 希望自己沒有過度投入工作,而能夠多陪伴家人。
4. 希望自己能夠與親友維持更緊密的聯繫。
5. 希望自己能夠忠於內心,表達真正的感受。
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現在所做的選擇,是否能讓未來的自己少一點遺憾?
成功與失敗的定義,其實只是一念之差。
我們可以選擇用更長遠的視角看待困境,選擇用更開放的心態迎接改變,選擇珍惜眼前最重要的價值。
這場演講不僅是關於成功,而是關於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如何用價值觀引領自己,如何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演講結束後,我特別翻閱兩位講者的書籍:高為元的《一輩子的問題》 讓我對人生選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盛治仁的《領導自己的人生》 則讓我思考,究竟該如何在變局中掌握方向,找到自己的節奏。
這場演講帶來的啟發,遠超過我原本的期待:
由左至右:高為元、盛治仁、謝文憲、高希均(側面)
國際書展系列(四):繪本的影響力 - 從插畫家的演講到故事媽媽的親身經歷
國際書展系列(二):紅樓夢,不只是紅樓夢 。 一場書展對談讓我理解父親的熱愛
版權聲明:本文及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