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羅馬帝國的穀倉,近代早期的窮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伊比利半島在羅馬時代,曾是相當重要的農產區。在中世紀由穆斯林統治時,其灌溉農業之發達,在地中海遠近知名。微妙的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紀,西班牙本國產業卻是西歐最不發達的區域之一。

怎麼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現代軍事史學家Anthony Beevor在對西班牙內戰的研究提到,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再征服」穆斯林土地時,看中美麗諾羊羊毛的經濟價值,選擇了大規模的粗放放牧、游牧。這使土壤、環境大量退化,農業也因而退步。

Anthony Beevor講到,今日西班牙土地在中世紀全盛之時,有一千四百萬人口,到了十八世紀末只剩七百萬,就是經濟退化的影響。

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基督徒國王為了確保貫穿整個半島的游牧路線,特許了放牧公會「梅斯塔榮譽會」(Mesta)的成立。這些牲畜大規模移動的道路,今日還可見到,稱為「王家牧道」( cañadas reales),當然會侵吞、干擾路線上的農地。

西班牙王家牧道今日遺跡。Wiki Commons, "Cannada-real-vera-de-la-sierra.jpg"

西班牙王家牧道今日遺跡。Wiki Commons, "Cannada-real-vera-de-la-sierra.jpg"


不過,伊比利半島的經濟衰退,是不是全都能以「放牧優先政策」來解釋?這就很難說了。

例如,環境退化或許是羅馬帝國時代以來開墾的結果,大規模放牧業只是加劇了這個已經存在的趨勢。而基督教王國也知道穆斯林灌溉農業技術的價值,經常設法保留這些技術和人才,並不是全都轉成牧場。

又例如,西班牙土地的人口縮減,未必就是經濟政策失誤的結果。在十四世紀時,伊比利半島是黑死病的重災區。而十四、十五世紀更是卡斯提亞王國(西班牙核心組成國)著名的內戰時代。人口大量減損因而更可能是疾病和戰爭的影響。

所以,儘管大規模放牧很可能是經濟退化的一個影響因素,但我想,「原因—結果」的公式實際上大概更加複雜且多面向,需要更廣泛的研究才能解釋西班牙在近代早期的經濟停滯。

資料來源:

Anthony Beevor, "The Battle for Spain"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p.s. 更正:西班牙帝國的技術也有很多是從葡萄牙的海外殖民事業發展而來的。葡帝國最早,西班牙後來居上。 前陣子在講古代帝國為何有時故意不擴張時,有人提及西班牙帝國。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史上第一個超級殖民帝國吧。 歷來西班牙帝國有許多惡名,保守、殘虐、不懂經營、剝削……等等。 有些是事實,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是一個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食聞名於世的國家。這個形狀像靴子的國家擁有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從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麗景觀到地中海的迷人海岸線,讓人流連忘返。 義大利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古羅馬文明的遺跡遍布全國,包括壯觀的羅馬鬥獸場和古羅馬遺址。此外,義大利還是文藝復興的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這次是第一次拜訪西班牙, 沒想到竟然是跟著北歐人來到南歐, 作為一個社會觀察家,簡直是觀察文化差異的大好機會? 這次來到的是非常南部的西班牙區域,格拉納達,非常靠近北非, 過去曾經被穆斯林征服,後來才成為天主教徒 從當地建築以及在地小店看起來,相對北歐非常具有宗教色彩, 隨時一個轉身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Thumbnail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印度採購的香料,以及在巴西開採的黃金;西班牙人在美洲開採的白銀與黃金,這些流入伊比利半島的海量資源,反而造成半島的貧窮化。
Thumbnail
伊比利半島 (Península Ibérica) 位於歐洲西南部,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您知道這個半島在古代也稱為「伊斯班尼亞」、「安達魯西亞」嗎?今天半島上總共有幾個國家呢?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p.s. 更正:西班牙帝國的技術也有很多是從葡萄牙的海外殖民事業發展而來的。葡帝國最早,西班牙後來居上。 前陣子在講古代帝國為何有時故意不擴張時,有人提及西班牙帝國。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史上第一個超級殖民帝國吧。 歷來西班牙帝國有許多惡名,保守、殘虐、不懂經營、剝削……等等。 有些是事實,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是一個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食聞名於世的國家。這個形狀像靴子的國家擁有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從阿爾卑斯山脈的壯麗景觀到地中海的迷人海岸線,讓人流連忘返。 義大利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古羅馬文明的遺跡遍布全國,包括壯觀的羅馬鬥獸場和古羅馬遺址。此外,義大利還是文藝復興的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這次是第一次拜訪西班牙, 沒想到竟然是跟著北歐人來到南歐, 作為一個社會觀察家,簡直是觀察文化差異的大好機會? 這次來到的是非常南部的西班牙區域,格拉納達,非常靠近北非, 過去曾經被穆斯林征服,後來才成為天主教徒 從當地建築以及在地小店看起來,相對北歐非常具有宗教色彩, 隨時一個轉身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Thumbnail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印度採購的香料,以及在巴西開採的黃金;西班牙人在美洲開採的白銀與黃金,這些流入伊比利半島的海量資源,反而造成半島的貧窮化。
Thumbnail
伊比利半島 (Península Ibérica) 位於歐洲西南部,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您知道這個半島在古代也稱為「伊斯班尼亞」、「安達魯西亞」嗎?今天半島上總共有幾個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