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羅馬帝國的穀倉,近代早期的窮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伊比利半島在羅馬時代,曾是相當重要的農產區。在中世紀由穆斯林統治時,其灌溉農業之發達,在地中海遠近知名。微妙的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紀,西班牙本國產業卻是西歐最不發達的區域之一。

怎麼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現代軍事史學家Anthony Beevor在對西班牙內戰的研究提到,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再征服」穆斯林土地時,看中美麗諾羊羊毛的經濟價值,選擇了大規模的粗放放牧、游牧。這使土壤、環境大量退化,農業也因而退步。

Anthony Beevor講到,今日西班牙土地在中世紀全盛之時,有一千四百萬人口,到了十八世紀末只剩七百萬,就是經濟退化的影響。

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基督徒國王為了確保貫穿整個半島的游牧路線,特許了放牧公會「梅斯塔榮譽會」(Mesta)的成立。這些牲畜大規模移動的道路,今日還可見到,稱為「王家牧道」( cañadas reales),當然會侵吞、干擾路線上的農地。

西班牙王家牧道今日遺跡。Wiki Commons, "Cannada-real-vera-de-la-sierra.jpg"

西班牙王家牧道今日遺跡。Wiki Commons, "Cannada-real-vera-de-la-sierra.jpg"


不過,伊比利半島的經濟衰退,是不是全都能以「放牧優先政策」來解釋?這就很難說了。

例如,環境退化或許是羅馬帝國時代以來開墾的結果,大規模放牧業只是加劇了這個已經存在的趨勢。而基督教王國也知道穆斯林灌溉農業技術的價值,經常設法保留這些技術和人才,並不是全都轉成牧場。

又例如,西班牙土地的人口縮減,未必就是經濟政策失誤的結果。在十四世紀時,伊比利半島是黑死病的重災區。而十四、十五世紀更是卡斯提亞王國(西班牙核心組成國)著名的內戰時代。人口大量減損因而更可能是疾病和戰爭的影響。

所以,儘管大規模放牧很可能是經濟退化的一個影響因素,但我想,「原因—結果」的公式實際上大概更加複雜且多面向,需要更廣泛的研究才能解釋西班牙在近代早期的經濟停滯。

資料來源:

Anthony Beevor, "The Battle for Spa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01會員
936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1/10
在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三》中,玩家有機會透過結盟耶穌會,訓練特殊單位「西班牙征服者」,一種在二代就有的馬上火槍手。 這個印象或許是來自於以下幾點: 一、耶穌會的創立歷史深受伊比利傳統影響,連創立者羅耀拉都是前西班牙軍人。 二、一些耶穌會成員對軍事技術頗有研究,時不時成為東方帝國的鑄砲師。
Thumbnail
2025/01/10
在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三》中,玩家有機會透過結盟耶穌會,訓練特殊單位「西班牙征服者」,一種在二代就有的馬上火槍手。 這個印象或許是來自於以下幾點: 一、耶穌會的創立歷史深受伊比利傳統影響,連創立者羅耀拉都是前西班牙軍人。 二、一些耶穌會成員對軍事技術頗有研究,時不時成為東方帝國的鑄砲師。
Thumbnail
2024/12/31
今日伊比利穆斯林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當然非「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莫屬。 這座由格拉納達蘇丹國修建的建築奇蹟,融合了軍事、政治、宗教、外交乃至學術等諸項功能。代表建築之一,「獅子宮」(Patio de los Leones),就同時是宗教學院(Madrasa)、蘇菲派修院(Zawiy
Thumbnail
2024/12/31
今日伊比利穆斯林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當然非「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莫屬。 這座由格拉納達蘇丹國修建的建築奇蹟,融合了軍事、政治、宗教、外交乃至學術等諸項功能。代表建築之一,「獅子宮」(Patio de los Leones),就同時是宗教學院(Madrasa)、蘇菲派修院(Zawiy
Thumbnail
2024/12/27
如果問說,中世紀的歐洲,哪裡最有宗教寬容的精神,一定會有人回答:安達盧斯。 現代人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其實,安達盧斯指的就是穆斯林統治時期的伊比利半島。 在那裡,基督徒、猶太人與穆斯林,事實上在同一個社會共存。相比起同時代的西歐,「中世紀的伊比利樂園」形象似乎再鮮明不過。 不
Thumbnail
2024/12/27
如果問說,中世紀的歐洲,哪裡最有宗教寬容的精神,一定會有人回答:安達盧斯。 現代人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其實,安達盧斯指的就是穆斯林統治時期的伊比利半島。 在那裡,基督徒、猶太人與穆斯林,事實上在同一個社會共存。相比起同時代的西歐,「中世紀的伊比利樂園」形象似乎再鮮明不過。 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伊比利半島在羅馬時代,曾是相當重要的農產區。在中世紀由穆斯林統治時,其灌溉農業之發達,在地中海遠近知名。微妙的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紀,西班牙本國產業卻是西歐最不發達的區域之一。 怎麼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現代軍事史學家Anthony Beevor在對西班牙內戰的研究提到,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再征服」穆斯
Thumbnail
伊比利半島在羅馬時代,曾是相當重要的農產區。在中世紀由穆斯林統治時,其灌溉農業之發達,在地中海遠近知名。微妙的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紀,西班牙本國產業卻是西歐最不發達的區域之一。 怎麼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現代軍事史學家Anthony Beevor在對西班牙內戰的研究提到,這些基督教王國在「再征服」穆斯
Thumbnail
如果問說,中世紀的歐洲,哪裡最有宗教寬容的精神,一定會有人回答:安達盧斯。 現代人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其實,安達盧斯指的就是穆斯林統治時期的伊比利半島。 在那裡,基督徒、猶太人與穆斯林,事實上在同一個社會共存。相比起同時代的西歐,「中世紀的伊比利樂園」形象似乎再鮮明不過。 不
Thumbnail
如果問說,中世紀的歐洲,哪裡最有宗教寬容的精神,一定會有人回答:安達盧斯。 現代人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其實,安達盧斯指的就是穆斯林統治時期的伊比利半島。 在那裡,基督徒、猶太人與穆斯林,事實上在同一個社會共存。相比起同時代的西歐,「中世紀的伊比利樂園」形象似乎再鮮明不過。 不
Thumbnail
先前曾經說過,在歷史上,北非與伊比利半島一直關係密切,許多時候甚至算是同一個歷史區域。 在這點上,穆斯林統治伊比利半島的「安達盧斯」時期,也是不例外的。在穆斯林政權於半島長達七百餘年的存在時間中,北非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上,一直對半島穆斯林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 一、北非人才庫
Thumbnail
先前曾經說過,在歷史上,北非與伊比利半島一直關係密切,許多時候甚至算是同一個歷史區域。 在這點上,穆斯林統治伊比利半島的「安達盧斯」時期,也是不例外的。在穆斯林政權於半島長達七百餘年的存在時間中,北非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上,一直對半島穆斯林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 一、北非人才庫
Thumbnail
今日的西班牙、葡萄牙,曾經經歷過數百年的伊斯蘭征服時期。 當時這個地方通稱「安達盧斯」。在這裡,穆斯林統治者了建造無數華美的宮殿,有些留存至今,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 今日大家去西班牙旅行一定會看的阿爾罕布拉宮,就是其一。 而在這些宮殿中賞心悅目的花園,其實不只是觀賞用,它有實際的用途:農業
Thumbnail
今日的西班牙、葡萄牙,曾經經歷過數百年的伊斯蘭征服時期。 當時這個地方通稱「安達盧斯」。在這裡,穆斯林統治者了建造無數華美的宮殿,有些留存至今,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 今日大家去西班牙旅行一定會看的阿爾罕布拉宮,就是其一。 而在這些宮殿中賞心悅目的花園,其實不只是觀賞用,它有實際的用途:農業
Thumbnail
如果稍微看下中世紀伊比利半島的歷史地圖,就會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在十三世紀,基督教國家就已經從伊斯蘭國度手中,奪走絕大多數的土地。但南方最後的穆斯林小國,格拉納達,卻接著存活了兩百多年,直到1492年為止才為基督教國家攻陷。 為什麼格拉納達國小力弱、卻可以在強鄰環伺下有這麼長的國祚? 首
Thumbnail
如果稍微看下中世紀伊比利半島的歷史地圖,就會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在十三世紀,基督教國家就已經從伊斯蘭國度手中,奪走絕大多數的土地。但南方最後的穆斯林小國,格拉納達,卻接著存活了兩百多年,直到1492年為止才為基督教國家攻陷。 為什麼格拉納達國小力弱、卻可以在強鄰環伺下有這麼長的國祚? 首
Thumbnail
葡萄牙語屬於「伊比利羅曼語系」的「西伊比利語系」的「加利薩 - 葡萄牙語」。源自於「通俗拉丁語」(Latim Vulgar)。除了拉丁語之外,也深受阿拉伯語影響。
Thumbnail
葡萄牙語屬於「伊比利羅曼語系」的「西伊比利語系」的「加利薩 - 葡萄牙語」。源自於「通俗拉丁語」(Latim Vulgar)。除了拉丁語之外,也深受阿拉伯語影響。
Thumbnail
以弗所城在希臘化時期從阿爾忒彌斯神廟遷移到現址。在羅馬時期,是東西方貿易樞紐,透過陸運和港口將東方物品輸出到地中海。這時期的以弗所繁榮興盛,今天所見的建設幾乎都是在這段時間建立。這篇會延續上一篇的歷史脈絡,從希臘化時期接著講,看以弗所如何從希臘城邦搖身一變成為羅馬時期的重要首都以及基督教中心。
Thumbnail
以弗所城在希臘化時期從阿爾忒彌斯神廟遷移到現址。在羅馬時期,是東西方貿易樞紐,透過陸運和港口將東方物品輸出到地中海。這時期的以弗所繁榮興盛,今天所見的建設幾乎都是在這段時間建立。這篇會延續上一篇的歷史脈絡,從希臘化時期接著講,看以弗所如何從希臘城邦搖身一變成為羅馬時期的重要首都以及基督教中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