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摘錄
●不要讓別人的責難或話語左右了你的判斷。
●這個人所經歷的遭遇,正是命運替他開的處方,他的處方雖然常常令人不悅。但是為了改善健康,我們還是接受了。
●要是宙斯替人安排的事物對整體無益,他就不會那樣安排了。
●如果你總是按理性原則行動,卻依舊一事無成,也請不要因此厭煩、灰心或哀怨;失敗了,就從頭再做一次,只要你的所作所為大致符合人的本性,你就應該感到滿足,並且熱愛自己重新做過的事。
●哲學對你的要求不過是本性對你的要求。
●世界最令人愉悅的事物,無非是智慧。因為當你能發揮思考能力和知識,做起事來就既穩當又順利嗎?
●「我的靈魂此刻在忙些甚麼呢?」
●凡是能讓人存活之處,人都能好好過活;就算人必須活在宮廷裡,沒錯,他還是能好好過宮廷生活。
●無論每樣事物的存在目的為何,它就是為了此一目的而生,而且會朝此目的邁進。
●一個人的本性無法承擔單的事,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請崇敬與宇宙間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能善用一切、主宰一切的事物。同樣地,也崇敬你內在最美好的事物。
●同樣能善用你內在的一切,並主宰你的生命。
●又有人對我做了壞事嗎?讓他自己去煩惱吧。他有他自己的本性,行為也是他自己選擇的。
●我現在所擁有的,是宇宙本性希望我現在擁有的;我的本性現在要我做甚麼,我現在就照做。
●請替靈魂劃定勢力範圍,再把感受給肉體。
●因為這些感受都是自然的。也不要任由你的主宰力量妄下論斷,替感受添上善或惡色彩。
●對於一介肉身外的事物,你只要記得全部不屬於你,也不在你控制範圍內,這樣就夠了。
●不要輕易為事物表象所惑。
●深入觀察。不要讓事物的特質或價值從你眼中溜走。
●當你似乎受到環境干擾而心煩時,請盡快收斂心神,不要讓自己身陷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你同時擁有繼母與生母,請善盡你繼母的責任,但也要隨時回到生母懷抱,請把宮廷和哲學視為繼母與生母;隨時回到哲學的懷抱,在他的懷裡歇息,靠著哲學,你就能接納宮廷裡的遭遇,宮廷也會接納你。
●美德是種更加神聖的事物,總是以隱而不顯的方式,在自己的道路上悠然前行。
●真理傷不了人。有錯卻執迷不悟的人,才會讓自己受傷。
●每項責任都是由許多事情構成的。你的責任就是仔細觀察這些事情,如果有人對你發脾氣,你也要氣定神閒、不露慍色,繼續完成你當下所肩負的責任。
●他會仔細檢查每一件事,務求透徹理解才放心;他會原諒無理取鬧、隨便怪罪他的人,而不會反過來怪罪對方;他做事永遠不慌不忙;他不聽信謠言;他會仔細檢視人們的儀態和行為;他從不指責別人、也不膽怯、不多疑、不行詭辯之術,在屋舍、寢具、服裝、食物、奴僕等方面,他過得樸素又知足;他既勤勞又有耐心;他只需要吃點簡單的食物,就能一路工作到晚上,而且除了固定時間之外,他不太需要如廁;他對待朋友的方式堅定而一致;他能接納異議人士,允許對方自由表達意見;只要有人提出更好的見解,他就樂在其中;他十分敬畏神明,卻毫不迷信。你要仿效他所有的言行,等到你臨終之際,就能像他一樣擁有美好的良知了。
●人只要做了自己該做的工作,她的勞動就不會違反自身本性。只要她的勞動不違反自身本性,就不會是件惡事。
●每個當下都只是永恆中的一個點。所有的事物都如此渺小,而且變換無常,轉瞬即滅。
●看過了當下,就等於看遍自古以來發生的一切,以及無止境的未來會發生的一切;畢竟,所有事物的來源相同,面貌也想同。
●每一種器械、工具、器皿,只要能實現當初製造目的就是好的,只是製造者並不在場。
●你想成為哪一類工作者,得由你自己決定;主宰一切的力量肯定會善用你的才能,並在攜手共事的工作者之間替你安插位置。
●太陽是否承擔了降雨的工作?至於每個星辰,它們難道不是各自不同,卻又為了相同目標攜手合作嗎?
●如果神所安排的事都與我們無關,我也依然能安排關於自己的一切,並思索真正有益的事;能順應每個人內在組織及本性的事,就是真正有益的事。
●世界真正有價值的事,只有這麼一件:行真理與正義的路,並抱持慈愛之心度過一生,即使面對騙徒與不義之人亦然。
●熱愛虛名的人,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行動上;熱愛享樂的人,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自身的感受上,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自身的行動上。
●面對事物時不產生意見,靈魂不為之躁動,都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事;因為事物天生並不具備讓我們產生意見的能力。
●讓自己習慣傾聽他人的話,盡可能深入對方內心。
●要是水平辱罵舵手,或是病人辱罵醫生,他們還聽得進誰的話?這時候,舵手還有辦法擔保全船的安危嗎?醫生還能擔保病人的健康嗎?
●每個人所具備的價值,跟自己熱衷的事物所具備的價值是一樣的。
●在言談中,你得認真留意每一句話;在行動中,你得認真觀察每一項行為。
●除非我將所發生的事視為惡,否則我不會因此受傷,而且,我也有能力讓自己不作如是想。
●不管別人對我做甚麼,說甚麼,我始終都得保持善良,如同黃金,翡翠或紫色染料總是會說「不管別人對我們做甚麼、說甚麼,我始終都還是快翡翠,我得維持自己的光澤」一樣。
●回到自己的內心歇息。理性主宰原則有個特性,那就是採取正當行為時會怡然自得,並因此獲得寧靜。
●拋開所有幻想。不要再隨情緒絲線起舞,不要讓自己遠離當下,了解自己或他人的遭遇,分析每樣事物的形式面與實質面。想想你人生的最後一刻。不管別人犯了甚麼錯,盡管把錯誤晾在原地就好。
●請你專心聆聽,各種話語,細查正在發生的事及背後的緣由。
●讓自己散發簡樸而謙遜的氣質,不要對於美德與邪惡之間的事物掛懷。愛人跟從神。
●心收斂了就能維持寧靜狀態,理性主宰能力也不會受損傷。至於被痛苦所傷的部分,如果它們想發表意見,就讓它們去吧。
●沙子堆積時,先疊起的沙堆會被後來的沙蓋過,而人生就像堆沙,先發生的事很快會被後發生的事蓋過。
●能行善且同時承擔謾罵聲,就像一種帝王作風。
●我們沒有必要對事物發脾氣,因為事物完全不在乎。
●感受或慾望是動物性的,而理智則以高尚自居,不會自甘淪為其他事物支配的對象。
●「痛苦不至於不能忍受,也部會綿延不絕,只要記得痛苦有其限度,而且不要在幻想中渲染就好。」
●即使你自覺無望精通辯證技巧或物理學,也不要因此認為自己無望成為自由、謙遜、服務他人、敬畏上天的人。
●如果你已經洞察了真理,就無須理會你在他人眼中的模樣,只要學會安心知足,依本性之所願度過餘生就好。
●認真看輕你需要應對的事物,並記住你必須當的好人,凡事堅持順性而為。只說你自認為最恰當的話語,並以良善、謙遜且無偽方式表達。
●萬物都是變化的結果,我們大可不必懼怕會出現新事物,萬物總是一如往常,分布方式始終相同。
●你在判斷公正時,不要單純比較事物之間某個面向的差異;你應該比較的,是事物之間的整體差異。
●你雖然沒有餘裕(或能力)閱讀,但你有餘裕(或能力)克制傲氣;你有餘裕超脫苦樂,而且有餘裕擺脫虛榮心,不因愚蠢及忘恩負義之人而氣惱,你甚至有餘裕不去在意他們。
●不要再讓人聽見你埋怨宮廷生活,或者聽見你埋怨自己的生活。
●請記得,你既有遵從他人指教、改變自身想法的自由,也有堅持不改過的自由,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根據你自身的意圖及判斷,也是根據你的理解而實施的。
●不要為了未來的人生發展而煩惱,也不要為了可能面臨的各種困擾而發愁,無論碰上何種情況,請先問自己:「這件事究竟哪裡令人無法忍受?」折磨你的不是未來,也非過去,而是當下。
●如果你有銳利的眼神,就要仔細觀察事物,做出明智判斷。
●不去多想,折磨你的事物,就能讓自己安穩度日。
●這裡說的自己是誰-是理性,不要讓理性自尋煩惱。
●當你思考事物一般是如何發展,你就不算是被傷害或受阻了。沒有人能阻礙理智孕育的產物。
●人各有各的快樂,而我的快樂來自於使理性主宰力量穩定運作,不去驗惡他人或自己遭遇的事物,並用慈悲的眼神觀看、接納一切,同時依事物自身價值利用各項事物。
●與人類本性相違的事,不會發生在人身上。
●當你因為外在事物而痛苦,折磨你的並非事物本身,而是你對事物的評價。
●除了初始表相之外,你無須對自己多說甚麼。假使你聽說有人在說你壞話,你接受到的訊息,就只是有人在說你壞話,而不是你因此受傷了。
●「這條路上有荊棘」-那就繞過去吧。
●你得時時刻刻形塑自己,打造知足、簡樸、謙和的自由之身。
●探入每個人的理性,同時讓其他人能探入你的理性。
●今天,我已經擺脫了各種煩惱,或者說拋開了各種煩惱,因為煩惱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源於內心,躲在我的念頭裡。
●事物存在於我們之外,它們既不了解自己,也從不論斷自己,那麼,會論斷事物的究竟是誰?是理性主宰力量。
●哲學之道是樸實而謙虛的。
●你可以屏除許多無益的煩惱,因為這些煩惱不過是你的想像。如果你想給自己更寬廣的空間,你可以用心體會整個宇宙、思索時間的永恆。
●你為何不求祂們賜給你力量,讓你不畏懼你畏懼的事物、不渴求你渴求的事物,或不為任何事所苦?你為何只祈求這些事物發生或不發生呢?
●被冒犯時,你還可以思考一件事:「自然給了人類那些能用來應對偏差行為的美德?」針對愚昧的人,自然賜給我們和善這項解方。
●那些冒犯你的人所做的事,沒有一項能傷害你的心靈。你所認定的惡行或傷害,全是你內心的想像。
●「謹慎」這個詞,意旨你能洞察事理、關照全局;「坦然」這個詞,意指你能甘願接受共同本性賦予你的一切;而「開闊」這個詞,意旨你能讓心超然物外,不為苦樂所囿、看淡虛名、生死。
●唯一值得你在乎的成敗,只有達不達得到這個境界,隨時都能遵循理性行事的人,就能既從容又積極、既愉快又鎮定。
●「你想跟甚麼就給,你想收回甚麼就收回」這句話並非出於自負,而是對宇宙自然的順從與善意。
●理性靈魂的運作特色如下:看見自己、分析自己、成為自己所願的模樣;能享受自己結出的果實。
●人的靈魂具有把生活過好的潛力,只要淡然面對無足輕重的事物就可以了。要讓靈魂變得淡定就要從個別與整體的角度觀察這些事物,同時記得這些事物不會主動在我們心裡留下印記,更不會自己挨近我們;要知道,這些事物始終文風不動,凡是關於它們的評價,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自己刻在心裡的。
●心越平靜,人就越自由、越強大。痛苦是一種脆弱、憤怒亦然。一旦屈服於痛苦及憤怒,人會因此受傷,而且逆來順受。
●如果你能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活在當下,那麼,你的餘生就能過的寧靜而高尚,讓一切順著內在神性發展。
●每個人明明愛自己甚於愛別人,卻總是把別人的想法看得比自己想法重。
●你為事心煩,就表示你忘了,一切都是按宇宙知道發生的;別人的錯誤與你無關;還有,現在發生的事過去如此,未來亦會如此,而且隨處皆如此。每個人的理智都具有神性,因為是從神的身上溢出來的;你忘了,沒有一樣事物是屬於人的,無論是兒女、身體、靈魂,都是神明所賜;你忘了,一切是你的主觀念頭;最後,你忘了,每個人能活的只有當下,能失去的也只有當下。
●只欣賞適時到來之物,並按理性行事,而不在乎做得多或少,更不在乎探索世界的時間長或短-這樣的人,是不會害怕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