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VS规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前读书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小事。当时大概是初中,午休时班上闹哄哄的。班主任就进来了,大声质问:吵什么吵,一个走廊就我们班最吵。刚刚是谁在说话,都给我站起来!

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后来同学们陆陆续续都站起来了。而我低头不记得在做什么了,可能在写作业吧,完全没意识到什么情况,直到班主任站到我面前。她质问说:全班都说话了就你没说话是吧?

最后可想而知,所有人都坐下了,我单独被拎出来批评了。我不记得当时的自己是怎么想的了,但长大后,再想起这件事时,我一点都不觉得我错了。午休本来就是给孩子们放松休息的时间,凭什么不让人说话。课堂上要规矩,课后要规矩,人一辈子都应该规规矩矩地活着,你们的规矩可真多啊。

很多年后我自己也做了老师。我的学生也会在我班上,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就吵起来。我就静静地看着,直到他们意识到不对劲。一个女生问我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淡淡地说了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同时附赠了他们一个白眼。

学生们收到白眼,表示非常开心。

我们继续上课。




我一直不明白,人活着怎么有那么多规矩?上课哪来那么多规矩?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人们就把祖宗的规矩一一照搬了下来,一点不变。他们从未思考过,这句话里是没有主语的,换言之,言者从未说过这规矩是给别人立的。

我从小就很不喜欢规矩,现在依然如此。大学时好友问我:那你连“图书馆里不得喧哗”这样的规矩也不会遵守吗?

我当时回答:图书馆里就是应该保持安静的呀。

然后我俩都沉默了。我当时想:大概我只遵守一些我认可的规矩吧?

直到年岁渐长,我才终于明白我当时在想什么。其实我心里是有对于规矩和规则的区别的。

规矩,或者说大部分国人所谓的“规矩”,都是立给别人而非加诸己身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他们说出来的意思就是:我要你方你就该方,要你圆你就该圆,充满了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颐指气使。

因为规矩是立给别人的,所以也很会“看人下菜碟”。老师说:作业没做的补出来再进去上课。但好学生不必如此,差生他们又管不了,就只有那些乖小孩中等生真的规规矩矩地听话照做。老板说:每个人至少加班到7点、8点才能走。但关系户来了,想几点走几点走。

规矩是说不上时效性的。它可以朝令夕改,也可以朝存夕亡,更遑论什么时代的洪流了。今天你只能生一个,明天你就得三胎打底。

但规则不一样。规则极强大。我当时对于图书馆的理解就属于规则。图书馆因为是图书馆,是供众人借阅书籍,研究学术的地方。你需要顾虑周围人深度学习的状态和需求,故而总是需要保持安静的。图书馆的规则是因为图书馆本身的定义而决定的,故而也不会因为人的身份而有所变化——任何人进入图书馆都应该保持安静。

这样的规则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古至今,无论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科技如何变化。图书馆始终是一个安静的场域。这种亘古不变的静谧使我深为着迷。

再回到课堂的规矩上。课堂这个词,不过是一个教与学的场景罢了。老师在教课,学生在学习。这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保持安静?我是教语言的,我希望学生们学会表达。那么我就不应该阻止他们表达。并且这些学生本身也不过是青少年,最是忍不住要表达自我的时候。作为老师,只需要教授他们表达的能力,引导他们表达的方式,绝不应当阻断甚至是扼杀学生们表达的欲望。

他们常说上我的课特别开心,因为在我课上没那么多规矩,因为我怼他们怼得花样百出,因为在我的课堂上可以学到很多更有趣的东西。因为在我这里他们先是人而后才是学生。我对他们的尊重是基于我对人与人性的尊重。

而许多老师,依然在遵循着过去的那些“规矩”。动辄责骂非难,他们把这叫做“传承”。有些东西,古人说出来是智慧,你不加思索、一点不变地照搬就是智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只能是针对自己的。我们人的气场是无形无态的,生来便是一片混沌。但当我们有了想做的事,就会想尽办法给自己“立规矩”,让自己成方成圆。规矩的意义是使我们自己更接近那个“目标”,你的目标决定了你自己的规矩。除此之外,谁有资格给你立规矩呢?

avatar-img
0會員
8內容數
希望通過文章,拯救我的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斑翠鸝 的其他內容
1.不要把《易經》叫做《周易》:易經不是周王朝的東西 2.“牝雞司晨”說的不是妲己,是所有擔任神職的商王朝女祭司們(通常是皇族女性) 3.周伐殷商之後,周楚對峙八百年,周昭王南征而死。《春秋》之中為美化周昭王,寫“昭王南巡,逆水而死” 3.嫡長子繼承製:
1996年,TVB拍攝電視劇「封神榜」 1998年,ATV拍攝「周伐殷商」對打TVB的「封神榜」,由於劇情嚴重動搖了周王朝的正統性,1999年,央視緊急籌拍「武王伐紂」 2000年,央視播出「武王伐紂」(蘇有朋飾演周武王) 以下是ATV版本的「周伐殷商」: 第一集: 上古時期,神權內部
南北雙方曾經討論過彼此對於「包容」的理解 南方認為,我們水土不同,自然是不同的文化,彼此尊重,故而能夠和諧共處。相處和交流得久了,有了許多共同認知,所以才逐漸融合到一起。在南方派眼中,包容是水到渠成的,就像「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北方則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概念
在第一階段(南道北儒),社會討論的主題是“中國文化的根到底是什麼”,討論內容是「過去三千年,儒家任何是否帶給中國社會、中文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是一場對於過去三千年歷史的反思、對儒家文化的批判   1. 什麼是“華夏文明的根”,我們如何定義? 是長期得到王權支撐的思想,佔據主流地位的,就是“根本
中文在未來世界是不存在的。因為早在末日到來之前,中文就一點點死掉了。末日到來後,所有說中文的人都被滅口了
作者語:本人深刻感受到「中文已死」給我個人帶來的極大痛苦,故而希望借助AI完成系列文章,目前正在創作中。只是本人主要困擾是,我個人的文字感染力強於邏輯性,希望借助AI梳理邏輯,以下是AI梳理完後的結果,感覺跟我原版差很多,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跟AI進一步闡述我的困擾。稍後會奉上我的初版個人稿 引言
1.不要把《易經》叫做《周易》:易經不是周王朝的東西 2.“牝雞司晨”說的不是妲己,是所有擔任神職的商王朝女祭司們(通常是皇族女性) 3.周伐殷商之後,周楚對峙八百年,周昭王南征而死。《春秋》之中為美化周昭王,寫“昭王南巡,逆水而死” 3.嫡長子繼承製:
1996年,TVB拍攝電視劇「封神榜」 1998年,ATV拍攝「周伐殷商」對打TVB的「封神榜」,由於劇情嚴重動搖了周王朝的正統性,1999年,央視緊急籌拍「武王伐紂」 2000年,央視播出「武王伐紂」(蘇有朋飾演周武王) 以下是ATV版本的「周伐殷商」: 第一集: 上古時期,神權內部
南北雙方曾經討論過彼此對於「包容」的理解 南方認為,我們水土不同,自然是不同的文化,彼此尊重,故而能夠和諧共處。相處和交流得久了,有了許多共同認知,所以才逐漸融合到一起。在南方派眼中,包容是水到渠成的,就像「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北方則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概念
在第一階段(南道北儒),社會討論的主題是“中國文化的根到底是什麼”,討論內容是「過去三千年,儒家任何是否帶給中國社會、中文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是一場對於過去三千年歷史的反思、對儒家文化的批判   1. 什麼是“華夏文明的根”,我們如何定義? 是長期得到王權支撐的思想,佔據主流地位的,就是“根本
中文在未來世界是不存在的。因為早在末日到來之前,中文就一點點死掉了。末日到來後,所有說中文的人都被滅口了
作者語:本人深刻感受到「中文已死」給我個人帶來的極大痛苦,故而希望借助AI完成系列文章,目前正在創作中。只是本人主要困擾是,我個人的文字感染力強於邏輯性,希望借助AI梳理邏輯,以下是AI梳理完後的結果,感覺跟我原版差很多,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跟AI進一步闡述我的困擾。稍後會奉上我的初版個人稿 引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Thumbnail
班長在講台上焦急的問著有沒有人要參加作文比賽? 班上鬧轟轟的, 同學們之間推來推去,卻仍沒推出一個人選參加。 班長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負責跟學務處的訓育組長接洽, 今年來的這位新組長,很凶,對學生不是很友善,只要單子遲交,通常都會不留情面地罵人。 班長:「訓育組長說每班一定要派一個參
孩子重新編班上三年級,卻在班上面臨各種困擾,包括值日生任務、點數制度以及運動會上的不公平對待。孩子和其他同學們都面臨班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及運動會時的不公平對待。家長面臨孩子的疑問和班導的作為,感到困擾和焦慮。
Thumbnail
某日午休,我在辦公室隱約聽見咆哮聲。 我到走廊查看究竟?發覺已有其他師生向某處張望。 原來"有老師與學生發生口角衝突"! 在職涯期間, 我曾見過不只一次的師生衝突場面。 我見過兩造在情緒激動的情形之下,大打出手。 我知道一旦"出手",那可以將事情小事化大、再大、又大的了!! 於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班上一個活潑的孩子,時常處於心定不下來的狀態,上學期我排位置時,安排在我旁邊,行為漸漸有較穩定。後來每兩星期的輪排後,又恢復之前的樣子,我老早想把他調回來。 星期五換座位前,那孩子又在課堂上直接脫口而出,忘記規範,又被我提醒了。
Thumbnail
她,是天生的風紀股長,無需動口,一秒,全班肅靜。 我們班的特色是吵鬧活潑,因此被科任老師提醒安靜一點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時候班裡的一群人就會說:「我們是上學期是秩序第一名!」 歷史老師:「你們是不是買通評分的老師?」 公民老師:「假的吧。」 班導:「我管得好。」(同
Thumbnail
慘了!(上篇) ∣菜b導日記∣倒數876天 #導師的修煉 之 全世界都在帶你怎麼帶班? 當班級形象已然建立! 例如, 『某班』被稱為"很亂、上課下課都在打牌、午休學生都跑光班上都沒人、教室總是把窗簾拉上不讓巡堂老師看到教室裡面……" 那接下來, 看到『某班』學生打牌、午休不在教室、
Thumbnail
初次會晤,一進門她就自帶一股殺氣。   我想這可能是天生的氣場。   班裡同學互相對視了一眼,都覺得她不好惹。   「誰是英文小老師?」她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教室。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Thumbnail
班長在講台上焦急的問著有沒有人要參加作文比賽? 班上鬧轟轟的, 同學們之間推來推去,卻仍沒推出一個人選參加。 班長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負責跟學務處的訓育組長接洽, 今年來的這位新組長,很凶,對學生不是很友善,只要單子遲交,通常都會不留情面地罵人。 班長:「訓育組長說每班一定要派一個參
孩子重新編班上三年級,卻在班上面臨各種困擾,包括值日生任務、點數制度以及運動會上的不公平對待。孩子和其他同學們都面臨班導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及運動會時的不公平對待。家長面臨孩子的疑問和班導的作為,感到困擾和焦慮。
Thumbnail
某日午休,我在辦公室隱約聽見咆哮聲。 我到走廊查看究竟?發覺已有其他師生向某處張望。 原來"有老師與學生發生口角衝突"! 在職涯期間, 我曾見過不只一次的師生衝突場面。 我見過兩造在情緒激動的情形之下,大打出手。 我知道一旦"出手",那可以將事情小事化大、再大、又大的了!! 於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班上一個活潑的孩子,時常處於心定不下來的狀態,上學期我排位置時,安排在我旁邊,行為漸漸有較穩定。後來每兩星期的輪排後,又恢復之前的樣子,我老早想把他調回來。 星期五換座位前,那孩子又在課堂上直接脫口而出,忘記規範,又被我提醒了。
Thumbnail
她,是天生的風紀股長,無需動口,一秒,全班肅靜。 我們班的特色是吵鬧活潑,因此被科任老師提醒安靜一點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時候班裡的一群人就會說:「我們是上學期是秩序第一名!」 歷史老師:「你們是不是買通評分的老師?」 公民老師:「假的吧。」 班導:「我管得好。」(同
Thumbnail
慘了!(上篇) ∣菜b導日記∣倒數876天 #導師的修煉 之 全世界都在帶你怎麼帶班? 當班級形象已然建立! 例如, 『某班』被稱為"很亂、上課下課都在打牌、午休學生都跑光班上都沒人、教室總是把窗簾拉上不讓巡堂老師看到教室裡面……" 那接下來, 看到『某班』學生打牌、午休不在教室、
Thumbnail
初次會晤,一進門她就自帶一股殺氣。   我想這可能是天生的氣場。   班裡同學互相對視了一眼,都覺得她不好惹。   「誰是英文小老師?」她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