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溯焦慮的源頭,我放緩了所有推進的步伐、簡化社交,空出大部分的時間與自己獨處。
慢下來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對「行動」有了癮頭。
還記得自己在2024年年初給這一年的關鍵字是「行動」,所以在這一年我做了很多本業以外的專案計畫,也進到一個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開始從0到1的規劃、邀訪與錄製一個podcast節目。這些過程確實讓我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人、有很多的學習,也累積了一些審議、經營社群和做自媒體的實務經驗,拓寬與加深了對於社會真實運作的了解,繼而釐清了一些社會問題何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但,與此同時,「對外在人事物投注大量的關注、為了承諾與願景擔負集體的責任、情緒勞動」變成常態和制約,當沒有「做點什麼」或「事情停滯」時我就會感覺焦慮,這不就是癮嗎?
回到自己的內在呼吸、正視整個生命的狀態時,我漸漸能在梳理這段歷程的過程中,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覺得重要的事物,找到耗能的根源,並練習放下讓自己陷入情緒困境的信念與人際關係,空出空間,讓新想法與可能性得以流進來。
當行動的方式、方法與個人特質、渴望、當下的生命狀態校準時,它就有了能動性與清晰度,即便做的東西變少了,踏實與意義感卻增加了,焦慮好像也自然而然地變淡了。
從焦慮走向安定比較像在繞沒有明確路徑的山道,沒有一眼到底的解決方法能保證有效並適用於所有人,可以說適用的路只能自己走出來,而我也還在路上。
希望接下來更細緻的經驗分享與嘗試的方法,能成為給更多人去開拓自己道路的工具,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