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現場透露出的企業問題:從一場怪異的面試,看懂企業文化的潛台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01 │這樣的面試,公司八成有問題


朋友打來,語氣有點微妙:「欸,我剛去某家電商面試,這家公司……有點怪。」

他一到現場,門口已經排了一串人,像是在等叫號的診所。HR 叫一個進去,五分鐘後換下一個進來,節奏快得像是流水線作業。


輪到他,走進去才發現——面試官竟然是老闆本人。


對方翻了翻履歷,問了幾個基本問題,然後說:「這只是第一關篩選,下週會安排業務主管再跟你正式面談。」

朋友出來後,第一句話是:「這間公司氣壓超低,老闆講話很大聲,感覺大家都很緊張。」

我聽完,跟他說:「這家公司的二面,你可以不用去了。」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為什麼?

1. 這種面試流程很奇怪。

一群人站在外面排隊、不分職位地輪流進場,這不像是找人才,更像是在驗貨。


2. 老闆親自篩選,主管才有機會進一步面談。

這代表他對於用人標準沒有明確規範,或者對主管不夠信任,所有事都要自己把關。這樣的企業運作模式,通常是「上面一個人抓得太緊,下面的人根本無法發揮」。


3. 辦公室氣氛沉悶,老闆說話頤指氣使。

職場環境往往能反映出一間公司的內部文化。如果進到辦公室,能明顯感受到一種壓迫感,那麼工作起來恐怕也不會輕鬆。


你問是哪家電商?


相信我,這樣的公司,全台灣保證不只這一家。


02 │這場面試透露了哪些警訊?



老闆親自把關所有求職者,代表什麼?


有些老闆會說:「我要親自把關,確保人才品質。」但現實是,這樣的安排通常反映了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

一般來說,初步篩選應該是 HR 或直屬主管的工作,老闆通常只會參與核心職位的最終決策。如果連基層員工的第一關都要老闆來審查,可能意味著:


1. 管理層沒有足夠的信任與決策權

主管應該負責組建自己的團隊,但在這樣的公司裡,所有決策都得由老闆點頭,基層主管沒有實權,只能當執行者。


2. 企業內部缺乏標準化的人才評估機制

如果公司有清晰的人才標準,那麼 HR 和主管應該能夠勝任篩選工作,而不需要老闆親自審閱每一份履歷。這類公司往往仰賴老闆的個人直覺,沒有一套客觀的選才方式。


3. 可能是高流動率的公司

一直在大量招人,未必是因為業務擴張,可能是因為員工待不住。薪資、工作環境、管理風格,哪一個出了問題?這才是求職者需要警惕的關鍵。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這樣的企業,可能會出現什麼狀況?

  • 升遷取決於老闆的個人意見,而非績效
  • 工作模式過度依賴老闆,無法培養獨立決策能力
  • 團隊內部缺乏權責分工,主管變成老闆的執行助理。=


這類企業的成長通常會卡在「老闆個人能力的極限」,因為在這樣的公司裡,升遷通常不會根據績效,而是取決於老闆的個人喜好,團隊的決策能力也會受到限制,因為所有大小事都需要等老闆拍板。


03 │辦公室氣氛反映公司的內部文化


朋友說:「這間公司的氣壓超低。」

面試過程中,你感受到的「氣壓低」,往往就是這家公司日常的縮影。

如果你走進一間公司,感覺員工彼此之間缺乏交流,每個人都顯得拘謹、緊張,這很可能代表公司內部的管理方式是高度控制型的,甚至存在強烈的階級意識。

根據職場心理學家 Amy Edmondson 的研究,企業的「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會直接影響員工的表現與幸福感。如果辦公室裡的員工總是繃緊神經、害怕犯錯、戰戰兢兢地等待老闆指示,這種環境很難培養真正的創新與生產力。


這樣的企業文化,往往來自於兩種領導風格之一:

  1. 高壓管理 —— 主管用強烈的控制與指責來維持紀律,員工普遍壓力大、害怕犯錯。
  2. 過度競爭 —— 員工之間存有強烈的內部競爭文化,彼此防範,使得辦公室內部氣氛緊繃。


這類企業的典型現象:

  • 員工說話小心翼翼,沒有人敢和你寒暄或微笑。
  • 面試過程中,HR 與員工表現出「害怕老闆」的感覺,例如:老闆一進來,HR 突然安靜、明顯緊張。
  • 公司內部很安靜,但不是因為專注,而是因為沒人敢講話。


這類企業的問題在於,當員工感受到壓力時,生產力與創造力其實會下降。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你的工作成就感也會被消磨殆盡。


04 │這種公司,還可能藏著哪些問題?



1. 員工流動率高,為何公司總是在面試?

當一家公司持續大量招聘,這通常不是因為成長快速,而是留不住人

流動率高的可能原因:

  • 工作環境壓力大,員工待不久。
  • 低薪、高工時,導致頻繁離職。
  • 沒有升遷機會,員工看不到未來。


在面試時,可以詢問 HR:「請問這個職位的前任員工通常待多久?」

如果對方支支吾吾,或者說「我們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流動率比較高」,那就要小心了。


2. 這類招聘模式,可能是找短期工?

有些公司習慣招「短期工」,尤其是電商、快銷等高週轉率產業。他們的目標不是「培養人才」,而是「快速填補缺口」,等到人員適應後再大量淘汰。

你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了臨時工,甚至是「試用期砲灰」。



05 │如何在面試中辨識這些「雷點」?

面試不只是公司在挑人,更是你在評估這間公司是否值得投入心力。根據 Glassdoor 研究,高達 70% 的求職者 在入職後才發現公司文化與期待不符,這些「雷點」其實在面試時就有跡可循。

觀察辦公室氛圍、員工表情,能透露出企業的管理風格與工作壓力。主動詢問職位流動率、績效評估、員工成長機會等關鍵問題,則能判斷公司是否重視人才發展,還是僅把員工當成「可替換零件」。

面試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雙向選擇。學會辨識這些信號,才能避免入坑,找到真正適合你的職場環境。


1. 觀察辦公室環境與員工狀態

  • 進入公司時,看看員工的表情,他們是放鬆、專注,還是緊張、無精打采?
  • 辦公室是安靜得像圖書館,還是有正常的討論氛圍?



2. 在面試時主動詢問關鍵問題

  • 「這個職位的前任員工待了多久?」
  • 「貴公司的績效評估機制是什麼?」
  • 「公司如何支持員工的成長?」


這些問題能幫助你判斷,這家公司重不重視員工發展?還是只是把員工當成「可替換零件」?


06 │這類面試模式,背後的商業邏輯?


有些公司不是沒有效率,而是刻意為之。

  1. 快消產業的高週轉率策略:這類企業不重視員工留存,而是採取「大規模篩選、低薪高壓、淘汰制」的策略。
  2. 勞動市場上的「可拋棄員工」模式:他們不投資人才培養,因為有源源不絕的求職者可用。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不過,隨著數位應用、AI 技術的發展,企業的招聘方式其實也在改變。

  • 數位化招聘:許多公司開始使用線上測評、AI 初篩,減少面對面面試的次數,提高效率。
  • 技能導向而非資歷導向:未來的面試更注重應徵者的技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傳統履歷上的學經歷。
  • 遠端工作的普及:全球化的工作模式使得企業更關注文化適配度,而非傳統的「面試表現」。


但,某些行業的「大規模篩選」可能仍然會持續,比如高週轉率的產業(餐飲、零售)或低技能門檻的職位。這意味著,求職者需要更敏銳地分辨自己適合的工作環境,而不僅僅是接受企業單方面的標準。


07 ▋你的時間很寶貴,別浪費在錯的公司


如果一場面試讓你覺得不對勁,那可能不只是錯覺,而是一個需要注意的警訊。

根據研究,高壓文化的公司,員工流動率比健康職場高出 50%,且長期壓力會影響工作表現與心理健康。真正健康的公司,會尊重專業,並願意給員工發展的空間,而不是讓你在一場倉促的篩選中,像商品一樣被檢視。

職場不是賭場,不要因為「總該試試看」就把自己投入高壓的環境。

你的時間很珍貴,值得更好的選擇。


avatar-img
11會員
16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誠實的公關人 的其他內容
現今許多企業在徵才條件中,偏好「外向健談」的候選人,甚至使用 MBTI 來篩選人才。但研究顯示,內外向只是偏好,並非能力高低的標準。當企業過度依賴刻板印象,可能會錯過真正優秀的人才。你的職場價值,從來不該由性格標籤決定。
想提升行銷效率又不想花大錢?了解如何用 Looker Studio、ChatGPT、Mailchimp 等免費工具取代昂貴的付費方案,小品牌也能做自動化行銷,省錢又高效。
分享社交與職場中的「討厭鬼」,如社區群組裡誇大人脈的「社交巨鯨」與辦公室內喜愛吹噓經歷的「履歷天王」。透過心理學角度,解析這些人如何影響他人,並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認知重構、冷靜應對、適當回應,幫助讀者保持心理界線,避免被情緒牽動。
探討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借鑒商務談判技巧及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提出有效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並強調在親子溝通中,情感上的理解與安全感比單純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
分享《原子習慣》與《我可能錯了》兩本書如何幫助個人成長,並強調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行動與心靈的平衡。真正的成長並非一味追求更多,而是學習放下執念與焦慮,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現今許多企業在徵才條件中,偏好「外向健談」的候選人,甚至使用 MBTI 來篩選人才。但研究顯示,內外向只是偏好,並非能力高低的標準。當企業過度依賴刻板印象,可能會錯過真正優秀的人才。你的職場價值,從來不該由性格標籤決定。
想提升行銷效率又不想花大錢?了解如何用 Looker Studio、ChatGPT、Mailchimp 等免費工具取代昂貴的付費方案,小品牌也能做自動化行銷,省錢又高效。
分享社交與職場中的「討厭鬼」,如社區群組裡誇大人脈的「社交巨鯨」與辦公室內喜愛吹噓經歷的「履歷天王」。透過心理學角度,解析這些人如何影響他人,並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認知重構、冷靜應對、適當回應,幫助讀者保持心理界線,避免被情緒牽動。
探討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借鑒商務談判技巧及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提出有效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並強調在親子溝通中,情感上的理解與安全感比單純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
分享《原子習慣》與《我可能錯了》兩本書如何幫助個人成長,並強調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行動與心靈的平衡。真正的成長並非一味追求更多,而是學習放下執念與焦慮,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很特別的面試經驗,不僅見識到一個經營者的格局,也被提點了應該要如何規劃職涯
有人說,面試的錄取與否,有些時候,並不是直接因為求職者本身條件的關係,並以此鼓勵求職者們保持信心繼續前進。 這篇的幾個分享,我不敢說完全能適用此說法 (畢竟真正的原因只有公司方知道),但現在回想起來倒也覺得算是幾個「有意思」的面試經驗,微笑以對。
Thumbnail
面試是求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有時候我們在面試過程中會感到某些異樣或不適。這種感覺可能來自公司環境、面試官的態度,或是一些細節上的不和諧。這篇文章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這種感覺的來源,並提供一些建議,幫助求職者做出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我參加了某大型平台的社會企業的聯合線上招募說明會,相中了某間喜歡的社會企業,然後投履歷,開啟了七次的交流..........最後沒拿到offer喔XDDD 面試者真的要有底氣,才能保護自己 其實無止盡的面試歷程,有很多朋友勸我不要再談了,太詭異了。 我當時待業中,算是有些空檔,也有先找到其他
Thumbnail
面試的過程中,不僅公司在評估求職者,同時求職者也在評估公司。透過幾個Tips來判斷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包括研究公司背景、提早到面試地點觀察、觀察引領面試的過程、觀察主管等。
Thumbnail
在過去十年的工作面試中,我經常遭遇到一些奇怪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擁有很多負評,他們會對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監控,甚至要求勞保紀錄。最近我還遇到一家要求員工參加信仰課程的公司。我真的很希望能找到一家正常經營的公司,但由於我的資歷不佳,這變得更加困難。有時候我甚至在晚上想哭,因為我感到很困惑和無助。
Thumbnail
求職一定會遇到的一個關卡,就是「面試」。對於新鮮人或很長時間沒有經歷面試的求職者來說,常常聽到「面試」就覺得皮皮挫!但其實只要做好充足準備,事先掌握面試的流程和內容,就像是考試前就得到了考題一樣,只要好好準備,一定就能獲得期望的成果!
Thumbnail
在面試時,應該要留意主管是否有事先篩選面試者,以及公司的真實狀況。另外,在選擇公司時,除了薪水和年終外,也應該關注彈性上下班、福利等項目。這些可以從天眼通、面試趣和Google評論中獲取信息。
Thumbnail
EP.06 面試小觀察 這篇比較屬於閒聊與分享,比較多的就是從自己的面試經驗來做觀察,雖然很多看似都很基本,但就還是會有一些求職者很可惜的沒有辦法把握這些基本要素,導致主管產生一些負面印象而影響是否錄取。當然,面試主管其實多數也都很有經驗,很多求職者確實也就是拿出所謂最好的那一面,所以自身期望
Thumbnail
網上有很多關於面試的文章,我不知道是否有用,有的題目「甚至」非常矚目,自詡「面試成功 100%」。 我只能「勸導」求職者,對自己要有起碼的自信,求職的時候培養出一個心態:「就算你肯聘請我,我還是要考慮一下!」一切都是雙向的,沒有聘請我有可能是你們的損失。
很特別的面試經驗,不僅見識到一個經營者的格局,也被提點了應該要如何規劃職涯
有人說,面試的錄取與否,有些時候,並不是直接因為求職者本身條件的關係,並以此鼓勵求職者們保持信心繼續前進。 這篇的幾個分享,我不敢說完全能適用此說法 (畢竟真正的原因只有公司方知道),但現在回想起來倒也覺得算是幾個「有意思」的面試經驗,微笑以對。
Thumbnail
面試是求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有時候我們在面試過程中會感到某些異樣或不適。這種感覺可能來自公司環境、面試官的態度,或是一些細節上的不和諧。這篇文章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這種感覺的來源,並提供一些建議,幫助求職者做出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我參加了某大型平台的社會企業的聯合線上招募說明會,相中了某間喜歡的社會企業,然後投履歷,開啟了七次的交流..........最後沒拿到offer喔XDDD 面試者真的要有底氣,才能保護自己 其實無止盡的面試歷程,有很多朋友勸我不要再談了,太詭異了。 我當時待業中,算是有些空檔,也有先找到其他
Thumbnail
面試的過程中,不僅公司在評估求職者,同時求職者也在評估公司。透過幾個Tips來判斷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包括研究公司背景、提早到面試地點觀察、觀察引領面試的過程、觀察主管等。
Thumbnail
在過去十年的工作面試中,我經常遭遇到一些奇怪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擁有很多負評,他們會對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監控,甚至要求勞保紀錄。最近我還遇到一家要求員工參加信仰課程的公司。我真的很希望能找到一家正常經營的公司,但由於我的資歷不佳,這變得更加困難。有時候我甚至在晚上想哭,因為我感到很困惑和無助。
Thumbnail
求職一定會遇到的一個關卡,就是「面試」。對於新鮮人或很長時間沒有經歷面試的求職者來說,常常聽到「面試」就覺得皮皮挫!但其實只要做好充足準備,事先掌握面試的流程和內容,就像是考試前就得到了考題一樣,只要好好準備,一定就能獲得期望的成果!
Thumbnail
在面試時,應該要留意主管是否有事先篩選面試者,以及公司的真實狀況。另外,在選擇公司時,除了薪水和年終外,也應該關注彈性上下班、福利等項目。這些可以從天眼通、面試趣和Google評論中獲取信息。
Thumbnail
EP.06 面試小觀察 這篇比較屬於閒聊與分享,比較多的就是從自己的面試經驗來做觀察,雖然很多看似都很基本,但就還是會有一些求職者很可惜的沒有辦法把握這些基本要素,導致主管產生一些負面印象而影響是否錄取。當然,面試主管其實多數也都很有經驗,很多求職者確實也就是拿出所謂最好的那一面,所以自身期望
Thumbnail
網上有很多關於面試的文章,我不知道是否有用,有的題目「甚至」非常矚目,自詡「面試成功 100%」。 我只能「勸導」求職者,對自己要有起碼的自信,求職的時候培養出一個心態:「就算你肯聘請我,我還是要考慮一下!」一切都是雙向的,沒有聘請我有可能是你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