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來,語氣有點微妙:「欸,我剛去某家電商面試,這家公司……有點怪。」
他一到現場,門口已經排了一串人,像是在等叫號的診所。HR 叫一個進去,五分鐘後換下一個進來,節奏快得像是流水線作業。
輪到他,走進去才發現——面試官竟然是老闆本人。
對方翻了翻履歷,問了幾個基本問題,然後說:「這只是第一關篩選,下週會安排業務主管再跟你正式面談。」
朋友出來後,第一句話是:「這間公司氣壓超低,老闆講話很大聲,感覺大家都很緊張。」
我聽完,跟他說:「這家公司的二面,你可以不用去了。」
圖片來源:pexel
為什麼?
1. 這種面試流程很奇怪。
一群人站在外面排隊、不分職位地輪流進場,這不像是找人才,更像是在驗貨。
2. 老闆親自篩選,主管才有機會進一步面談。
這代表他對於用人標準沒有明確規範,或者對主管不夠信任,所有事都要自己把關。這樣的企業運作模式,通常是「上面一個人抓得太緊,下面的人根本無法發揮」。
3. 辦公室氣氛沉悶,老闆說話頤指氣使。
職場環境往往能反映出一間公司的內部文化。如果進到辦公室,能明顯感受到一種壓迫感,那麼工作起來恐怕也不會輕鬆。
你問是哪家電商?
相信我,這樣的公司,全台灣保證不只這一家。
老闆親自把關所有求職者,代表什麼?
有些老闆會說:「我要親自把關,確保人才品質。」但現實是,這樣的安排通常反映了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
一般來說,初步篩選應該是 HR 或直屬主管的工作,老闆通常只會參與核心職位的最終決策。如果連基層員工的第一關都要老闆來審查,可能意味著:
1. 管理層沒有足夠的信任與決策權
主管應該負責組建自己的團隊,但在這樣的公司裡,所有決策都得由老闆點頭,基層主管沒有實權,只能當執行者。
2. 企業內部缺乏標準化的人才評估機制
如果公司有清晰的人才標準,那麼 HR 和主管應該能夠勝任篩選工作,而不需要老闆親自審閱每一份履歷。這類公司往往仰賴老闆的個人直覺,沒有一套客觀的選才方式。
3. 可能是高流動率的公司
一直在大量招人,未必是因為業務擴張,可能是因為員工待不住。薪資、工作環境、管理風格,哪一個出了問題?這才是求職者需要警惕的關鍵。
圖片來源:pexel
這樣的企業,可能會出現什麼狀況?
這類企業的成長通常會卡在「老闆個人能力的極限」,因為在這樣的公司裡,升遷通常不會根據績效,而是取決於老闆的個人喜好,團隊的決策能力也會受到限制,因為所有大小事都需要等老闆拍板。
朋友說:「這間公司的氣壓超低。」
面試過程中,你感受到的「氣壓低」,往往就是這家公司日常的縮影。
如果你走進一間公司,感覺員工彼此之間缺乏交流,每個人都顯得拘謹、緊張,這很可能代表公司內部的管理方式是高度控制型的,甚至存在強烈的階級意識。
根據職場心理學家 Amy Edmondson 的研究,企業的「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會直接影響員工的表現與幸福感。如果辦公室裡的員工總是繃緊神經、害怕犯錯、戰戰兢兢地等待老闆指示,這種環境很難培養真正的創新與生產力。
這樣的企業文化,往往來自於兩種領導風格之一:
這類企業的典型現象:
這類企業的問題在於,當員工感受到壓力時,生產力與創造力其實會下降。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你的工作成就感也會被消磨殆盡。
1. 員工流動率高,為何公司總是在面試?
當一家公司持續大量招聘,這通常不是因為成長快速,而是留不住人。
流動率高的可能原因:
在面試時,可以詢問 HR:「請問這個職位的前任員工通常待多久?」
如果對方支支吾吾,或者說「我們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流動率比較高」,那就要小心了。
有些公司習慣招「短期工」,尤其是電商、快銷等高週轉率產業。他們的目標不是「培養人才」,而是「快速填補缺口」,等到人員適應後再大量淘汰。
你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了臨時工,甚至是「試用期砲灰」。
面試不只是公司在挑人,更是你在評估這間公司是否值得投入心力。根據 Glassdoor 研究,高達 70% 的求職者 在入職後才發現公司文化與期待不符,這些「雷點」其實在面試時就有跡可循。
觀察辦公室氛圍、員工表情,能透露出企業的管理風格與工作壓力。主動詢問職位流動率、績效評估、員工成長機會等關鍵問題,則能判斷公司是否重視人才發展,還是僅把員工當成「可替換零件」。
面試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雙向選擇。學會辨識這些信號,才能避免入坑,找到真正適合你的職場環境。
1. 觀察辦公室環境與員工狀態
2. 在面試時主動詢問關鍵問題
這些問題能幫助你判斷,這家公司重不重視員工發展?還是只是把員工當成「可替換零件」?
有些公司不是沒有效率,而是刻意為之。
圖片來源:pexel
不過,隨著數位應用、AI 技術的發展,企業的招聘方式其實也在改變。
但,某些行業的「大規模篩選」可能仍然會持續,比如高週轉率的產業(餐飲、零售)或低技能門檻的職位。這意味著,求職者需要更敏銳地分辨自己適合的工作環境,而不僅僅是接受企業單方面的標準。
如果一場面試讓你覺得不對勁,那可能不只是錯覺,而是一個需要注意的警訊。
根據研究,高壓文化的公司,員工流動率比健康職場高出 50%,且長期壓力會影響工作表現與心理健康。真正健康的公司,會尊重專業,並願意給員工發展的空間,而不是讓你在一場倉促的篩選中,像商品一樣被檢視。
職場不是賭場,不要因為「總該試試看」就把自己投入高壓的環境。
你的時間很珍貴,值得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