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護到養生:疫情後的健康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早晨的辦公室裡,打印機規律地運作著,鍵盤敲擊聲此起彼落。但這幾天,多了一種聲音——此起彼落的咳嗽聲,伴隨著低聲的抱怨:「嗓子都快炸了。」中國的甲流來勢洶洶,我們的A型流感也沒閒著,身邊的同事陸續「中獎」,有的咳得聲音嘶啞,有的發燒請假,連帶著氣氛也變得有些沉悶。


從 2019 年的疫情開始,口罩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本來,戴口罩是一種不得已的防護,如今卻成了一種無需提醒的習慣。搭電梯時,手會不自覺地伸向口袋,確認口罩是否戴好;走在街頭,看到人群密集處,會習慣性地拉緊口罩的邊角。這不是刻意的改變,而是生活留給我們的烙印。


前幾天,一位同事原本計劃帶著妻兒參加朋友的喬遷宴,卻因為家中兩人雙雙確診流感而作罷。據說,他妻子的辦公室裡已有三位主管請假在家,這場流感的攻勢似乎比想像中猛烈。許多人說,疫情過後的這幾年,感覺自己的免疫力大不如前。以前感冒頂多兩三天就恢復,現在卻像是一場長期抗戰,拖上一兩周還不見好轉。究竟是因為長時間的防護讓我們的免疫系統變懶了?還是這場全球性的疫情,早已悄悄改變了我們的身體運作模式?


這讓我開始思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增強自己的抵抗力?於是,最近加入了悅文老師的養生群。老師說:「養生、養身,先從養心開始。」這句話讓我頓時停下了原本想去搜尋保健食品的手指。養心——這個常被忽略的概念,或許才是健康的根本。


群裡的夥伴們開始養生打卡,從簡單的作息調整,到經絡按摩、內調食補,每天都有新的分享。我也試著跟上這股節奏,每天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泡一壺熱茶,慢慢喝完;早睡半小時,不讓自己長期透支;又或者,單純地放下手機,閉目養神五分鐘,讓自己靜一靜。


過去總覺得健康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要趁著年輕拼命工作,生病了再補救。但這幾年,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健康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著日復一日的微小堅持累積的。或許,我們無法控制病毒的來襲,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


這不為別人,只為給自己一點最真誠的善待。

avatar-img
4會員
34內容數
這裡是一位平凡打工人的文字創作天地,喜歡攝影閱讀,正在學習嘗試寫作,請大家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嵐天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一位老師的攝影分享中,反思攝影的本質與意義,探討手機攝影與單眼攝影的優缺點,並鼓勵讀者分享自身的攝影經驗與看法。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家人相聚的溫馨時光彌足珍貴。本文描寫了作者家人團聚共進晚餐的場景,從晚餐準備到家人圍坐享用美食,細膩地展現了家庭的溫暖與愛。透過食物與家人互動,傳達出家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平凡卻珍貴的幸福感。
敘述一群閨蜜難得的相聚時光,從溫馨的家庭聚會到一個人獨享臺中燈會的寧靜,對比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好時光,並體會到友情與獨處的珍貴。
持續寫感恩日記32天後的改變與心得分享。從原本容易負面情緒,到學會換位思考、覺察情緒,並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最後體悟到感恩的正面力量,讓生活更添溫暖與平靜。
一篇關於收到朋友從遠方寄來畫作的散文,描寫畫作意象、朋友情誼與相隔兩地的思念。畫中向日葵象徵著信念、光輝、忠誠與愛慕,也代表著沉默的愛與勇敢地追求幸福。作者聯想到「陪伴」與「相望」,體會到即使遠距離也能維持精神上的連結。
本文描述了作者出差的一天,從清晨搭乘公車遭遇不友善司機,到與同事高效完成預算書整理工作,以及午餐後參觀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的體驗,最後以對下個月大雅小麥節的期待作結。文中穿插細膩的環境描寫和人物互動,展現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體悟。
從一位老師的攝影分享中,反思攝影的本質與意義,探討手機攝影與單眼攝影的優缺點,並鼓勵讀者分享自身的攝影經驗與看法。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家人相聚的溫馨時光彌足珍貴。本文描寫了作者家人團聚共進晚餐的場景,從晚餐準備到家人圍坐享用美食,細膩地展現了家庭的溫暖與愛。透過食物與家人互動,傳達出家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平凡卻珍貴的幸福感。
敘述一群閨蜜難得的相聚時光,從溫馨的家庭聚會到一個人獨享臺中燈會的寧靜,對比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好時光,並體會到友情與獨處的珍貴。
持續寫感恩日記32天後的改變與心得分享。從原本容易負面情緒,到學會換位思考、覺察情緒,並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最後體悟到感恩的正面力量,讓生活更添溫暖與平靜。
一篇關於收到朋友從遠方寄來畫作的散文,描寫畫作意象、朋友情誼與相隔兩地的思念。畫中向日葵象徵著信念、光輝、忠誠與愛慕,也代表著沉默的愛與勇敢地追求幸福。作者聯想到「陪伴」與「相望」,體會到即使遠距離也能維持精神上的連結。
本文描述了作者出差的一天,從清晨搭乘公車遭遇不友善司機,到與同事高效完成預算書整理工作,以及午餐後參觀臺中刑務所演武場的體驗,最後以對下個月大雅小麥節的期待作結。文中穿插細膩的環境描寫和人物互動,展現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體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1.感冒,沒有發燒,不知道是否確診, 2.全身發冷,肌肉開始酸痛,突然覺得腰部有神經,但沒有到非常不舒服,沒有力氣站而已 3.我知道是感冒引起的,不會疼痛,只是沒有力氣,在家裡也沒什麼力氣活動 4.心情還好,知道多休息,但對於這樣身體的反應有點錯愕 5.重新找了藥局,有一個女藥師,願意幫我過
身體健康才能行動 想,只是等待,行動,才有後續 經驗分享 113/7/8 一如往常的上班,跟同事交接工作,討論優先處理事項,通知客戶們到貨,經過三個小時後,身體的狀況卻極速下滑,中暑?過熱?不太對勁,呼吸很喘,全身無力感,身體情況似乎不太一樣,跟老闆和店長請假後,便直接回家,總覺得身體很累…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雖仍有少數的情況下仍有持續確診COVID-19,不過就目前確診量,似乎沒有流感來的嚴重。 接著我(護理師)以臨床上的經驗分享一下目前流感的症狀及治療方式、病患的感受。
1.感冒,沒有發燒,不知道是否確診, 2.全身發冷,肌肉開始酸痛,突然覺得腰部有神經,但沒有到非常不舒服,沒有力氣站而已 3.我知道是感冒引起的,不會疼痛,只是沒有力氣,在家裡也沒什麼力氣活動 4.心情還好,知道多休息,但對於這樣身體的反應有點錯愕 5.重新找了藥局,有一個女藥師,願意幫我過
身體健康才能行動 想,只是等待,行動,才有後續 經驗分享 113/7/8 一如往常的上班,跟同事交接工作,討論優先處理事項,通知客戶們到貨,經過三個小時後,身體的狀況卻極速下滑,中暑?過熱?不太對勁,呼吸很喘,全身無力感,身體情況似乎不太一樣,跟老闆和店長請假後,便直接回家,總覺得身體很累…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雖仍有少數的情況下仍有持續確診COVID-19,不過就目前確診量,似乎沒有流感來的嚴重。 接著我(護理師)以臨床上的經驗分享一下目前流感的症狀及治療方式、病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