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到什麼程度才會滿足?又有哪些追求是值得持續的,甚至不會有夠了的那天也願意義無反顧去投入。
而人世間的貨幣除了金錢,時間也是極為重要的資源。當我意識到把時間與精力浪費到那些非真正需要投注的事物上,就如同失心瘋的購物成癮人士,瞎買一通最後卻被慾望淹沒,迷失其中,最終遇見真正想收藏的珍寶時卻已無財力購買,只能含淚錯過。
/
有些矛盾浮出水面了。發現開放式關係雖能增加探索廣度,卻不一定深入,有些深度必須足夠專注才能達到。
也有部分違和感,來自海對情緒的不坦率,當還存在因匱乏而去建立關係的可能。例如害怕被拋棄,所以找人替代實質為了分散風險,或是被吸引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根本還未認識真正的對方,這樣的建立方式令我隱隱不安。
低自尊與不配得感作祟,將自己位置過度放低,反而失去真正平等交流,這也是對關係中每個人的不尊重,讓愛你的人受傷,不知如何去愛。
帶著種種尋不到答案的疑惑,將困境逐一寫下,意外回想起前些日子與欣賞的作家前輩進行過一場對話。
當時她聽完我一股腦丟出的許多自我覺察與事件後,只問我個問題。
「妳想要什麼感覺的關係?我問的是妳真心地想要,想都不敢想的那種想要。」
第一時間我浮現,現在這種。但後續又冒出,這還不是完全體,我跟海都還在路上。
按理說現在已經是超越我過去那些糟糕愛情,想都不敢想的契合度了。但又隱隱冒出一個畫面是,我還在進化,他也還在進化。我們會一起進化成,現在的腦洞想像不出的模樣。夠深入專一,彼此珍惜,卻又不失玩心,真實敞開的關係。
真實聽起來很簡單,但要達到真實,遠比大家說的、跟想像中要困難太多。當一個人不夠清晰自我,那所表達出來的真實,不一定是真實,也許還包含著自我欺騙,甚至藏到深處無法察覺。
我希望在關係裡的真實是,不只直覺時認為是這樣,經得起細探深聊,超越自欺的等級。
回覆完落落長一串後發現,自己的用詞是專一而不是專注。回看前些日子的書寫,自滿即使身處開放的關係,仍能達到專注深度,到今日來看卻遠遠覺得不夠。
或許我本質上還是希望伴侶將注意力專一集中在我身上,可以一起跟其他人玩、交流情報,但我必須是特別。
「我其實看到一堆問題 ,你可以自己感覺一下。可是這是很棒的旅程我必須說。」
看完前輩的回覆,重新審視自己的語言,再度抓到一個詞,我喜歡共創。
這段關係之所以令我感到舒服很大的原因是,我們的對話不是為了改變對方而爭論。而是共同創造新的視野,我能感受到彼此的世界在擴大且沒有傷害。但隱性問題也很多。
例如會探索開放式,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我們在過往關係內殘留課題還未解決。
伴侶害怕被拋棄、自尊低落、男性原罪(害怕對女性產生性慾、將其他男性犯的錯歸在自己身上。)而我有拯救者情結、同樣害怕被拋棄、對戲劇化情節上癮。
「我會提出幾個讓妳去思考的問題,然後妳可以慢慢感受(請記得,不要用思考的,要感覺)」
接著獲得了整趟關係探索旅程,最直擊心靈深處的地獄提問。
「如果有一天伴侶的進化不再與你的願景重疊,你是否能接受那個與你不同的他,並依然感到自己是特別的?;當你的特別性與他的進化方向發生矛盾時,你的真實與安全感還會成立嗎?」
文字環繞在耳邊,直直鎖進心臟,這些確實是我最害怕的。無法也不願意逃跑,好不容易觸及核心,沒可能就這麼輕輕放過去。
矛盾是存在的,我想達到自我完整,當表達出對關係的需求,若不符合也能勇敢轉身離開,先不論能否達成,現階段更多令我卡住的是,擔憂因此觸發海的內在恐懼,讓他感受到隨時有可能被拋棄。
又再深看,與其說是拯救者情結作祟,害怕傷害到他,不如說是我也擔心海會因此轉身。無形間我在扮演著完美接納者的角色,似乎非得展露出無條件的愛、包容,讓對方盡情做自己,說起來又沒人拿刀逼我,何苦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
回溯到第一篇文章,原來將愛用高靈標準對待,忽視肉體需求的那個人,就是我啊。
無意間寫下的所有論述,都是來自靈魂對我的提醒,必須剔除嫉妒才是愛嗎?在與麥斯的旅程中意外推翻了這個觀點。
理想化來說愛是無限,但時間、能量卻有限,不否認真有人能產出源源不絕的愛來給予及獲取,但這真是我所需要的嗎?他人的模板,無法套用在所有人身上,自己的答案,終究只能自己去尋找。
在這趟旅途中,有太多情緒最終用理性來總結了,例如那些不斷重複出現的字眼。
嫉妒、實驗、探索。
有些情緒,並非真的無感。只是克制罷了,不願演變成衝突,所以自我催眠讓伴侶的喜悅來蓋過我的傷。
乍看自由的實驗,實質是控制。淺意識去設計情境來測試自己的反應,並試圖超越,本質上還是在默默操縱著一切,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放手,更別提接受變數發生了。當事態超出預期,主控權脫離我的手,交到伴侶甚至其他人手中,不安全感即刻引爆。
探索究竟是好奇心自然驅使,還是為滿足戲劇性的癮?那些探索的機會,如果沒能成為提供我創作的素材,依然會想進行嗎?
又或者被包裝成探索慾,核心卻是不自信。當我們的進化方向發生矛盾時,真實與安全感還成立嗎?
我不知道。
將這些對話分享給海,沒想這也是他所害怕,擔心我們會因前進方向不同而分開。明顯他仍有探索的衝動,對未知無窮的好奇心,但如今我卻更傾向將分散出的精力收回,專注於自己,也不願意再透過痛苦來創造經驗了。
不確定分享這些是不是想試圖透過表明自己的不喜歡,期待海做出跟我回到單偶關係的承諾。
但又實在不想控制他,不想干涉他的探索體驗,最後我對海宣告。
「接下來我不再主動參與,也不會推動任何探索了,你如果真想探索開放關係的話必須自己推動,在這個過程去找到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雖說如此但最近其實什麼也沒發生,與小鹿的後續也被整理為家人或兄妹情誼,而不是想發展為戀人的衝動;會不會我所焦慮的根本不存在於當下,而是被未來的假設給卡住了,這些擔憂,反倒讓我忘記了享受當下的快樂,總隱隱覺得快樂在倒數,過一天少一天,但這並不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