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是獎賞還是羞辱?教會KPI制度的反思

加薪是獎賞還是羞辱?教會KPI制度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加薪,是獎賞還是試煉的開始?

當教會也開始越來越像公司的KPI,越來越像世界運作邏輯時,到底我們還剩下什麼?

 

 有一天,行政同工偷偷地給我看了一份文件——加薪評估表。

我瞄了一下,只差沒有吐血。巧的是,這份評估表就是針對我而設。如果你一直有瀏覽我的文章,你就會知道我說過那句令人心碎的話:「在你眼中,我只是成本。」(延伸閱讀:〈一句話,刺穿一個全職服事者的心〉

這篇文章是延續那份「沒成績」的評論而來——是加薪問題的延伸,也是一場制度化的打擊。


被針對的評估表:一份只為我而設的考卷

這份評估表由三人來評估,除了主任牧師以外,就是那位曾說我「沒成績」的長老,和另一位現任長老。

這三人裡,只有一位與我有直接服事關係。其餘兩位,對我的工作只是表面觀察,從未真正合作過——這樣的評估,談何準確與公正?

 

看得人心寒的「精英」評量標準

每一項評估都有數個小分題,例如:

  • 「是否能獨立規劃與領導事工?」
  • 「是否能提出創新方案解決部門問題?」
  • 「是否擁有領袖魅力與人際影響力?」

我看到這些題目時,只覺得荒謬。我誰呢?我是一位牧者助理,不是主任牧師。請問這樣的評估標準,是拿來要求一位同工,還是企業要招CEO?如果一个助理也要提出创新事工解决方案,那领袖的角色在哪里?

 

我只是個助理,不是要拯救世界的超人

我的質疑不只是來自題目的高度,更來自評估的失衡:

1.  評估項目以「全能精英」為標準——人際關係、創造力、解決能力、工作效率樣樣兼備。請問這世界上有幾人能面面俱到?人際好的人,通常不太在細節上斤斤計較;而把事做好的人,也常常不是八面玲瓏。你要我面面俱到,是不是太苛刻了?

2.  「 創造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是牧者或領袖的角色嗎?我只是牧者助理。教會的方向、事工的引導、問題的解決,不是應該由領導者主責嗎?身為助理,在結構與權力之外,如何施展能力?

3.「品行與紀律」這項目更是讓人啼笑皆非——若我沒品沒紀律,怎能撐過三年、與夥伴一起服事?

4.  這根本是給牧者用的評估表!憑什麼用牧者的標準,來評估一位助理?這份表,真的適用於我嗎?


與A的差距,是制度的設計還是命運的擺佈?

說到底,加薪的結果是什麼?

今年三月,我加薪了——僅僅 RM50。與另一位行政同工一樣,拿到的是最低起薪額。

但A同工呢?他是一位資深牧者,確實職位比我們高,但他在一月就自动起薪,幅度是我們的三倍,而且完全不經過任何評估流程

所以這樣的評估,是必要的制度?還是特定針對的過場?公平性在哪裡?

 

我不是為了薪水才服事,但這不代表你可以輕忽我的價值

我不反對評估制度,真正健康的評估本來就是為了幫助工作者看見自己的盲點與潛力。

我反對的,是這種:

  • 暗地裡進行的評估
  • 不透明的流程
  • 針對性、選擇性施行

如果評估的意圖是為了加強同工團隊,那麼為什麼其他同工完全沒有被評估也照樣加薪?而我卻要經歷一場場高壓式檢查,最後僅得到「牙縫都塞不滿」的數額?

 

公平的評估,應該建立尊重,而不是羞辱

若真的要推動一份精英式的KPI評估,那麼也應該給出相應的待遇。否則,這樣的評估就是對被評者的一種羞辱——你明明配得更好,卻被制度硬生生地壓下來。

最終這一切,是為了誰的滿意?是為了讓長老團體覺得「我們有制度」,還是讓同工感受到「我們被尊重」?


 

✍️ by 左口米右

一個教會幹事的求生筆記——從被壓榨中長出副業的骨氣,從委屈中活出創造力。


 

avatar-img
左口米右的信仰筆記
0會員
7內容數
在孤單與流淚中,我仍選擇走在服事的路上。 這裡記錄我的故事、掙扎與盼望, 只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教會制度的利弊,以及其對同工的影響。作者以自身在P教會的經歷為例,批判教會在加薪、加班等議題上的雙重標準,以及對同工辛勞付出的忽視。文章並反思教會制度的初心是否偏離,以及服事是否應更注重果效而非制度。
含 AI 應用內容
#教會#加薪#加班
一位全職服事者在教會工作的辛酸血淚史。作者在先生離世後,進入教會擔任牧者助理,負責行政、主日學、青少年門訓及社區事工,卻因長執一句「她都沒有成績啊」,而感到心寒。文章細述作者在工作上的付出與努力,質疑教會將服事淪為績效考核的現象,並反思服事與工作的本質差異。
含 AI 應用內容
#青少年#教會#助理
本文探討教會制度的利弊,以及其對同工的影響。作者以自身在P教會的經歷為例,批判教會在加薪、加班等議題上的雙重標準,以及對同工辛勞付出的忽視。文章並反思教會制度的初心是否偏離,以及服事是否應更注重果效而非制度。
含 AI 應用內容
#教會#加薪#加班
一位全職服事者在教會工作的辛酸血淚史。作者在先生離世後,進入教會擔任牧者助理,負責行政、主日學、青少年門訓及社區事工,卻因長執一句「她都沒有成績啊」,而感到心寒。文章細述作者在工作上的付出與努力,質疑教會將服事淪為績效考核的現象,並反思服事與工作的本質差異。
含 AI 應用內容
#青少年#教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