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委屈自己了!心理學:學會愛自己,才能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真的太善良了。」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讚美,卻常常讓一些人微微一笑後低下頭,不語。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心痛的提醒——提醒著自己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卻很少有人問過他們累不累。

在心理學裡,有一種人格傾向被稱為「討好型人格」(People Pleasing),或「過度順從傾向」。這樣的人習慣把他人的感受放在自己之前,總是盡力避免衝突、迎合他人期望,彷彿只有這樣,他們才值得被喜歡、被接納。

這樣的性格,往往來自早期家庭經驗。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一個孩子只有在表現得「乖巧」、「聽話」、「懂事」的時候才會被認可,那麼他會學會:只有符合他人期待時,才會被愛。

長大後,他們變成了職場裡最可靠的同事、朋友間最體貼的傾聽者、感情裡最無聲的包容者。他們總是說「沒關係」、「我可以」,但這些話背後,是無數次把自己放在最後的犧牲與掙扎。

他們不是不累,只是太懂得壓抑。他們不是不想說出真心話,只是太怕說了會失去什麼。


「黃昏不是結束,而是內心慢慢平靜的起點。當光影交錯,我終於聽見自己沉默的聲音。」

「黃昏不是結束,而是內心慢慢平靜的起點。當光影交錯,我終於聽見自己沉默的聲音。」



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曾指出:真正的自由,來自於一個人能夠誠實地表達自己,並依照自己的價值生活。而對這些壓抑自己的人來說,誠實表達是一種冒險,一種他們從小就不敢碰觸的風險。

在情緒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情緒是訊號,不是問題。」當你感覺到壓力、委屈、焦慮時,那不是你太脆弱,而是你的內在在提醒你:有某些需求被忽略了。

然而,許多人選擇忽略這個訊號,因為他們害怕一旦表達出來,就會被貼上「情緒化」、「不理性」、「麻煩」的標籤。

久而久之,他們把這些情緒埋在心底,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堅強的人設」,不哭、不吵、不說累。這樣的他們,看起來成熟穩重,實際上內心早已疲憊不堪。


「牠不急,也不怕,只是一步一步地走。就像我們內心的勇氣,不喧嘩,但始終向前。」

「牠不急,也不怕,只是一步一步地走。就像我們內心的勇氣,不喧嘩,但始終向前。」




有趣的是,這樣的壓抑者,在依附理論中,多屬於「焦慮型依附」的人格。他們深怕被遺棄、被忽視,所以總是不斷付出、不斷討好,試圖用行為來換取關愛與肯定。

但這樣的關係是不平衡的。當一個人總是在滿足別人,卻忽略了自己,他終究會在某個時間點,崩潰。這不是情緒崩潰,而是一種深層的空虛感——「我到底值不值得被愛?」

心理學提醒我們:關係中真正健康的樣貌,是雙向的,是互相成全的。當你可以說出「我不想這麼做」,而對方仍然選擇留下,那才是值得你留住的關係。

你不是自私,而是在學會自保。你不是不善良,而是在重新學習怎麼愛自己。

給所有壓抑自己、總是討好別人的靈魂,心理學給出這三個提醒:

一、允許自己說「不」不是錯,而是界線的開始。真正的成熟,不是壓抑,而是懂得分清自己的責任與他人的情緒。

二、你付出的每一分溫柔都值得被珍惜。如果有人總視為理所當然,那不是你太多,而是他們太少。

三、情緒是你的朋友,不是敵人。與其壓抑,不如練習傾聽。你可以不堅強,你可以說:「我真的累了。」


秋天與落葉象徵「失落」與「轉化」的心理歷程。接受生命的變動,是重建內在秩序的第一步。

秋天與落葉象徵「失落」與「轉化」的心理歷程。接受生命的變動,是重建內在秩序的第一步。


願我們不再害怕成為自己。願我們在照顧世界之前,先學會照顧自己。願你學會把心擺回自己身上,然後溫柔地說:

「我也值得被好好對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elwyn|讀懂人心=
7會員
10內容數
Aelwyn 寫給沒說出口的情緒與日子。 為一人生活的你,為在制度中撐住的你,為還沒被好好理解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對家人的指責和不被理解所帶來的情緒困擾,並分享瞭如何接納生命中的一切經歷。作者提到感恩卡的啟發,提醒讀者放下怨恨,坦然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文章以鼓勵自我愛和接納生命的態度作為結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對家人的指責和不被理解所帶來的情緒困擾,並分享瞭如何接納生命中的一切經歷。作者提到感恩卡的啟發,提醒讀者放下怨恨,坦然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文章以鼓勵自我愛和接納生命的態度作為結尾。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關係中學習到的四個步驟,幫助她不再委屈自己,並且勇敢表達感受與界限的經驗。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關係中學習到的四個步驟,幫助她不再委屈自己,並且勇敢表達感受與界限的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