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我蠻有自信的,畢竟當初我把車子的生產工時縮短了1/2以上,就算去做餐具,都有辦法在同一批人同一批工具下讓一天產量500~600的碗提升到一天1400個。
可是管理這件事情,理論上是這樣,執行上不一定。不然課本上都教你了,怎麼還這麼多人管理不好。
現在自己創業,資金人力都很吃緊,又回到優化產線的老本行,想要用自己一個人力,完成以前2個現場人力的工作。這不是單純做得快就可以,很多產線老手速度快的超乎想像。
目前幾乎成功。那為什麼以前不優化?
因為,我的優化不是以刪減人力為考量。當訂單量已經無法養的起產線的時候,我會希望調整產線的步調,再不裁員的條件下讓每個人有事情做。準備一但有大量訂單的時候,大家可以迅速發會效益。更何況不是每個員工都能接受高強度工作。再訂單不足的時候,跟老闆提,可以用一半的人力維持原本的產能。這不是犧牲別人成就自己嗎?我不會說:『老闆,現在訂單不好,我可以裁撤50%的人力』,我會說:「老闆,我們現在只用了50%的產能,要請業務趕快想辦法多拉一些訂單來。」
我以前的想法是這樣,各司其職。訂單不好壓力應該要轉嫁給業務,而不是對內壓縮其他單位。
不過現在從0開始,我只能先追求高強度、效率極致化。如果未來有一天有員工之後,公司走下坡,我會看到這篇文章。再可以負擔的前提下,盡力的保留所有員工。而不是犧牲別人成就自己的老闆。
小公司,應該是一個打拼的地方。沒有員工,只有夥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