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發生了一件小趣事。學校正值第十七與第十八週,對老師來說,這週就是「打分數週」。由於上半年大四學生即將畢業,我在第二年的教學經驗中,也調整了評分的方式。
這學期我透過「玩課雲」讓學生每週上傳作業,也讓他們清楚掌握自己在這學期的成績。這不僅幫助學生即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調整課堂表現,對老師來說,也是一種回饋,可以檢視教案是否貼近學生、是否有實際效益,進而為下一學期進行教學迭代做準備。這兩年因為有幾位穩定修課的「鐵粉學生」,我也得以在課程設計上更精進,而這些學生也有機會轉為課程助教,讓課堂運作更加順利。
回到主題,昨天下了一場傾盆大雨,我照著平常的路線開車回家,途中突然有一輛車衝出來,我來不及煞車,發生了輕微擦撞。對方是一位大約五十多歲、嘴裡咀嚼著檳榔的大哥,他下車後說:「沒有撞到啊。」我指出有擦痕,他便說:「那我給你兩千元吧。」我回應:「還是報警吧!」他說他很趕,留下身分資料並表示若後續有狀況可再聯絡他。
我當下也坦白告知:「其實我也不確定修理費多少,但我有保險,而保險理賠需要警方的現場紀錄。」對方點頭說:「那你就報案吧。」於是我撥打110,警察大約二十分鐘後抵達。
警察首先詢問我們是否移動車輛、是否有人受傷,並確認雙方都是單人駕駛。接著詢問是否願意進行酒測,我們都配合,即使在大雨中也默默完成測試,結果皆為無酒精。
接著,警察請我們簽署事故發生紀錄,確認駕駛人數與是否有其他乘客,並將我們的行車紀錄器記憶卡收走,需於隔日或之後前往派出所領回。他們也再次確認現場是否闖紅燈,並提醒我們需聯繫保險公司申請「初步理賠」。
我致電壽險經紀人,他建議由於事故發生地點非我購車地點,可直接至附近車廠申請初步理賠。於是,我預計今天去派出所領取記憶卡,明日前往車廠報案並處理後續。
這次經驗讓我學到了台灣發生車禍的整體流程,雖然過程有點驚險,但也讓我累積了實戰經驗。回想過去的自己,曾經會因為一點失誤而自責、覺得自己運氣不好。但自從踏上「英雄之旅」,我開始明白,所有失敗的經驗,其實都是在幫助我們進行復盤與修正,從而逐步找到成功的軌跡。
這些體悟,也成為我設計教案時的重要素材。教學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在一次次反思與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同時,心態也會因為與好夥伴的交流而逐漸成熟。
像是上次與書店老闆合作的創作課程,就啟發我思考「如何將策展應用於一般民眾」。最近我看到一部設計影片,是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女同學馮錦佳怡在中央美院2025畢業展的作品《尋找失樂園》。她以外婆患有阿茲海默症為主題,記錄其人生不同階段的變化,將這段旅程轉化為展覽,極具震撼力。這讓我想到書店老闆曾說的「時間是贈禮」的概念。
這作品也讓我想起阿佑曾分享的一本攝影集:每次回阿公阿嬤家臨走前拍張照,一開始是開心揮手,接著笑容漸少、改用拐杖,後來阿公消失在畫面裡,最終留下的是空屋與闔上的書頁。
在活動後我回應在六人男人成長群組:「最近與 Miles 合作銀髮課程時,有位 85 歲的阿公總是問很簡單的問題,但隨著年齡增長,重複的動作對他來說也變得困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個人的故事變成一群長輩的集體案例,透過互助保有生存與生命的意義。」
看到馮錦佳怡的作品,我內心深受啟發,也反思自己該如何設計出引導學生的教案。其作品以英文命名,加強了主體性與記憶度,不論題材還是內容都非常有深度。
Miles 的回應是:「這作品的深度令人想起老闆讀書會裡談到的生死議題,人奮力活著的故事,才能真正觸動人心。雖然我和這群長輩相處只有短短二、三個小時,但我感受到他們對於改善身體退化的渴望非常強烈。也感謝正賢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幫助另一群處在不同地區但同樣面臨困境的人。」
我則補充:「真的很開心,也很感謝你。長輩們已經開始自主練習了,我已經將你示範的社區銀髮群組影片公告在群組中了。」
Miles 說:「持續練習,他們一定會越來越好。」
努力下去,會改變的,成就別人也是讓自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