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隱形影響」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原生家庭的「隱形影響」:心理學和醫學怎麼說?🧠🔬

第二篇:原生家庭的「隱形影響」:心理學和醫學怎麼說?🤯

各位親愛的,上回我們聊到對原生家庭那些說不出的「疙瘩」,是不是讓你感覺沒那麼孤單了?今天,我們要更進一步,從心理學和醫學的角度,來揭開這些「疙瘩」背後的科學秘密!你會發現,這些「隱形影響」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一點也不奇怪!

🧠 心理學角度:你的「關係地圖」和「內在需求」!

心理學家們早就發現,我們的原生家庭,就像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所「學校」,在這裡我們學習如何與人互動、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

  1. 依戀理論:你的「關係地圖」怎麼畫的?🗺️ 還記得我們之前聊過的**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嗎?它說,你小時候和主要照顧者的互動方式,會在你心裡刻畫出一張「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的地圖。這張地圖決定了你如何看待自己(我是值得被愛的嗎?)、如何看待他人(別人是可靠的嗎?)。
    • 如果你的童年經驗是:當你表達需求時,爸媽的回應不穩定、不敏感,甚至讓你感到被忽略或被拒絕,那麼你可能就會形成不安全依戀模式(例如:焦慮型、迴避型或混亂型依戀)。
    • 影響: 當你長大後,這些不安全依戀模式就會影響你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你可能會在回家時感到特別焦慮,害怕衝突;或者習慣性地迴避情感交流,覺得說了也沒用;甚至在愛與排斥之間搖擺不定。這些都是你潛意識裡那張「關係地圖」在引導你的行為!
  2. 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心裡的「空缺」💔 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有自主、能力、歸屬這三大內在需求(來自自我決定理論,SDT)。如果在原生家庭中,這些需求長期沒有被滿足,就可能導致你對家庭產生疏離或排斥感:
    • 自主: 你是不是從小就被安排好一切,沒有機會為自己做主?當你長大後渴望獨立,卻發現家庭仍想控制你,這種衝突就會讓你感到壓抑。
    • 能力: 你的努力和成就是否常被忽略或貶低?如果從小就感受不到自己有能力,長大後可能對家庭缺乏歸屬感,覺得自己不被肯定。
    • 歸屬: 你是否曾感到在家庭中不被理解、不被接納?如果缺乏深層的情感連結,心裡就會有「空缺」,難以對家庭產生親近感。
  3. 界線模糊:誰的地盤?🚧 有些家庭的界線比較模糊,成員之間可能過度涉入彼此的生活,缺乏對個人空間和隱私的尊重。當你長大後,開始建立自己的獨立生活和價值觀,這種模糊的界線就可能讓你感到窒息、被侵犯,進而產生排斥感,渴望為自己劃清界線。

🔬 醫學研究分析:原生家庭,真的會「刻」在大腦裡!

別以為這些只是心理層面的感受喔!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原生家庭的經驗,真的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實質的影響!

  • 壓力對大腦的影響: [醫學研究] 如果你長期處於一個讓你感到壓力、不安全或情緒被壓抑的家庭環境中,你的大腦會長期處於慢性壓力的狀態。這會影響大腦中掌管情緒調節、壓力和人際關係的關鍵區域,特別是:
    • 杏仁核(Amygdala): 處理恐懼和焦慮情緒的「警報器」,長期激活會讓你更容易感到焦慮和易怒。
    • 海馬迴(Hippocampus): 掌管記憶和情緒,長期壓力可能導致其功能受損,影響記憶力。
    • 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 負責情緒調節、決策和社會認知,長期壓力可能影響其發展,讓你更難控制情緒或做出理性判斷。 這些生理上的變化,會讓你對原生家庭的某些互動模式產生更強烈的負面反應,甚至身體都會感到不適!
  • 創傷的代際傳遞:隱形的「家庭遺產」🧬 [醫學研究] 心理學和醫學研究也發現,父母未經處理的心理創傷或不健康的應對模式,可能會在家庭中「代際傳遞」(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給下一代。這不是說父母故意要傷害你,而是他們自己可能也沒學會如何健康地處理情緒和關係,於是這些模式就無意識地被你「繼承」了。這就像一個隱形的「家庭遺產」,影響著你的行為和感受。

💡 小結:這些影響是真實存在的,不是你的錯!

親愛的,現在你明白了嗎?你對原生家庭的那些「疙瘩」,不是你「想太多」,也不是你「心理有問題」!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是你的大腦和心靈在回應過去的經驗。

重要的是,這些影響雖然真實,但它們不是你的錯!你無法選擇你的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如何療癒自己,並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下一篇,我們就要來聊聊,既然知道了原因,那要怎麼辦呢?別怕,你有力量改變!💪 敬請期待!💖

#原生家庭影響 #心理學解釋 #依戀理論 #內在運作模式 #自我決定理論 #慢性壓力 #大腦影響 #創傷代際傳遞 #家庭關係 #心理健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mmerM的沙龍
5會員
108內容數
用無數夜晚,拼湊瑣碎時間 累積很多AI育兒文章,並整理成筆記 看不懂艱深用詞,一次次與AI對話、詢問 才做成比較完整的系列跟大家分享 歡迎一起討論這些文章主題 目前使用多款AI交叉討論、協作
Summer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為什麼我對原生家庭有疙瘩?別擔心,你不是唯一!😩💔 第一篇:為什麼我對原生家庭有疙瘩?別擔心,你不是唯一!🤯 親愛的你,是不是有時候會對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種說不出的複雜感受?不是不愛,但就是覺得心裡有那麼一點「卡卡」的?🤔 也許是每次回家都覺得壓力山大,或是某些話題一聊就想逃跑,甚至會突
2025/08/04
為什麼我對原生家庭有疙瘩?別擔心,你不是唯一!😩💔 第一篇:為什麼我對原生家庭有疙瘩?別擔心,你不是唯一!🤯 親愛的你,是不是有時候會對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種說不出的複雜感受?不是不愛,但就是覺得心裡有那麼一點「卡卡」的?🤔 也許是每次回家都覺得壓力山大,或是某些話題一聊就想逃跑,甚至會突
2025/08/03
打造「依戀安全網」:讓愛在家庭中流動!👨‍👩‍👧‍👦💖 第五篇:打造「依戀安全網」:讓愛在家庭中流動!🌟 各位爸媽們,恭喜你堅持到「依戀理論」育兒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從認識依戀、理解原生家庭影響、到療癒內在小孩,現在,是時候將這些智慧融會貫通,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依戀安全網」,讓愛在
2025/08/03
打造「依戀安全網」:讓愛在家庭中流動!👨‍👩‍👧‍👦💖 第五篇:打造「依戀安全網」:讓愛在家庭中流動!🌟 各位爸媽們,恭喜你堅持到「依戀理論」育兒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從認識依戀、理解原生家庭影響、到療癒內在小孩,現在,是時候將這些智慧融會貫通,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依戀安全網」,讓愛在
2025/08/02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從「心」開始,改變育兒模式!🩹🌱 第四篇: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從「心」開始,改變育兒模式!💖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勇敢地正視了「不安全依戀」可能帶來的育兒挑戰。今天,我們要進入最關鍵的環節:如何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從「心」開始,發展出更安全、更健康的育兒模式!這不
2025/08/02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從「心」開始,改變育兒模式!🩹🌱 第四篇: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從「心」開始,改變育兒模式!💖 各位爸媽們,上回我們勇敢地正視了「不安全依戀」可能帶來的育兒挑戰。今天,我們要進入最關鍵的環節:如何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從「心」開始,發展出更安全、更健康的育兒模式!這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我們明明生活在一個多采多姿,目不暇給的世界。 但為什麼,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在別人那裡?
Thumbnail
我們明明生活在一個多采多姿,目不暇給的世界。 但為什麼,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在別人那裡?
Thumbnail
對於成長環境如何影響人的性格發展,有很多科學家想要解開這個謎團。 於是在1960年代有某個研究團體,偷偷的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貧窮家庭中的雙胞胎,三胞胎分別交給藍領,白領,富豪家庭收養,觀察生長環境如何影響性格): 請看連結
Thumbnail
對於成長環境如何影響人的性格發展,有很多科學家想要解開這個謎團。 於是在1960年代有某個研究團體,偷偷的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貧窮家庭中的雙胞胎,三胞胎分別交給藍領,白領,富豪家庭收養,觀察生長環境如何影響性格): 請看連結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