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點亮、極光」現內含超150+感情專文,有吸引力養成、分手療傷、性覺察、感情詐騙、迴避型人格、女權探討、高端反殺術、我想和你談的十場戀愛,文章連結點我),續《享樂跑步機:我們永遠在追,卻永遠跑不到》建議合併閱讀。
導讀
年薪450萬的小美辭職後,我在咖啡廳再次遇見她。她穿著無印良品的白T恤,背著帆布包,完全沒有名牌。我差點認不出這個曾經的投資銀行VP。
但她身上有種東西不一樣了——那種「我知道我在幹嘛」的感覺。
她現在教小朋友畫畫,收入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但她說:「我現在不會在週日晚上胃痛了。」
這句話讓我決定去追蹤其他跳下享樂跑步機的人。我想知道:他們一年後,真的過得比較好嗎?
我採訪了設計公司老闆Ken(年營業額從3000萬到30萬)、金融女強人Linda(年薪280萬變月薪4.2萬)、百萬粉絲網紅小雨(月收入從30萬到5萬)、科技創業家Mark(年收入從千萬到60萬)「以上均為化名」。
他們的故事顛覆了我對「成功」的認知。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了一個關於快樂的秘密——那些真正跳下跑步機的人,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統」。
- 獻給那些成功了卻不快樂的人。
- 獻給那些想跳下來但不知道跳下來後會怎樣的人。
- 獻給那些每個週日晚上都會胃痛的人。
- 獻給那些想知道「那些人後來怎麼了」的人。
- 獻給那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困在隱形監獄裡的人。
- 獻給那些想要重新定義成功的人。
讀完你會懂得
- 為什麼收入減少十倍的人,反而睡得更好。
- 為什麼「眼睛有光」比「銀行有錢」更重要。
- 為什麼從「我要成為什麼」到「我要做什麼」是關鍵轉換。
- 為什麼時間感的改變比收入變化更重要。什麼是真正跳下跑步機的人使用的「新操作系統」。
跳下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經濟的、心理的、能力的)。如何在現有框架裡開始為轉換做準備。為什麼「一天就是一天」變成了一種奢侈。那些看起來勇敢跳下來的人,也有哪些沒說出口的困難。最重要的是——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準備好跳下跑步機。
本篇收錄五位真實人物的深度追蹤採訪,從投資銀行VP到兒童畫畫老師、從3000萬營業額老闆到手工皮件匠人、從百萬粉絲網紅到獨立寫作者、從科技獨角獸創業家到有機農夫...他們一年後的真實狀況,會刷新你對「人生選擇」的所有認知。
讓我們開始吧👇👇👇
許久沒見小美,我差點認不出她。
因為她身上有種東西不一樣了。怎麼說呢,就是那種「我知道我在幹嘛」的感覺。我們約在同一家咖啡廳。她還是點了拿鐵,但這次沒有急著看手機,而是看著窗外發呆。
「最近怎麼樣?」我問。
她轉過頭,笑了:「挺好的。忙。」
「忙什麼?」
「教小朋友畫畫。」她說得很輕,但眼睛亮了一下,「你知道嗎,六歲的小朋友畫太陽,會用十七種顏色。」
我有點意外。一年前她還在追求年薪破千萬,現在在跟小朋友討論太陽該用什麼顏色。
「收入呢?」我直接問了。
「大概是以前的十分之一吧。」她很坦然,「但夠用。而且......」她停了一下,「我現在不會在週日晚上胃痛了。」
這句話讓我愣了一下。
週日晚上胃痛,那是上班族的通病。想到明天又要開始新的一週,胃就開始緊縮。我以為只有我有這個問題。
「你以前也會嗎?」
「每個週日晚上七點開始。」她說,「有時候嚴重到要吃胃藥。現在想起來,那根本不是胃的問題。」
我忽然想起她在信裡提到的問題:那些跳下享樂跑步機的人,都去了哪裡?
「小美,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嗯?」
「你覺得其他跳下來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她想了想:「你是想寫文章嗎?」
被看穿了。
「是的。很多人看了你的故事,都在問同一個問題:跳下來之後呢?真的會比較好嗎?」
小美拿出手機,翻了翻:「我可以介紹幾個朋友給你認識。他們的故事可能比我的更有趣。」(以下故事細節均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