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提到日本的國民美食,除了壽司、拉麵,還有一個總能在便利商店或媽媽便當中看到的身影——飯糰(おにぎり)。別看它小小一顆,這可是有著千年以上歷史的經典美食!從古代戰國武將的行軍口糧、到現代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便利餐點,飯糰不只填飽肚子,更飽含著日本人對食物與文化的情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飯糰的發展由來吧!

圖片來源:freepik
起源:從古墳時代走來的手握飯
最早的飯糰記錄可追溯至日本的弥生時代或古墳時代(約西元3世紀左右),當時的人們已經會將蒸熟的米飯壓緊成團以便於攜帶與食用,這種作法後來成為戰國時代武士出征時的主要口糧之一。根據奈良時代的文獻《萬葉集》,就有提到類似飯糰的「握飯(にぎりいい)」食物,可見當時就已經存在這種便於攜帶的米食。

深度說明:
進化:從鹽巴米團到海苔包裹的美學
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飯糰開始出現現在熟悉的形式,加入了海苔包裹,不僅方便手持也增添風味。那時的飯糰多用鹽調味,內餡則有梅子、昆布、柴魚等長時間保存的食材,非常適合旅途中或工作時食用。
現代便利商店普及後,1970年代開始出現機器製作的飯糰,讓這道料理更平價、普及且多元。如今光是日本的7-Eleven,一年就能賣出上億顆飯糰,是不折不扣的「全民主食」!
為什麼叫「おにぎり」?還是「おむすび」?
飯糰在日語中有兩個常見的叫法:「おにぎり」與「おむすび」。前者源於「握る(にぎる)」的動詞,意指「握起來的飯」,而後者則來自「結ぶ(むすぶ)」這個詞,象徵著連結、團結,也被視為帶有祝福、保佑的意涵。
在某些地區與文化中,使用「おむすび」也具有祈求幸福與平安的含義,甚至會在祭祀中使用飯糰來供奉神明,傳遞心意。

圖片來源:freepik
現代進化版:創新口味百花齊放
從最基本的鹽飯糰、梅子飯糰,到如今的鮭魚、明太子、燒肉、天婦羅、炒飯風味,各大便利商店每年都在推陳出新。甚至還有季節限定、地區限定的特色口味,例如北海道產的海鮮飯糰、九州的高菜飯糰等,不只美味還能嚐到在地風情。
喵小編結語
從古代士兵的口糧,到現代上班族與學生的快速補給,飯糰就像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它代表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種親切、溫暖與團圓的象徵。下次吃飯糰時,別忘了這顆小小米球背後的千年歷史,也許你也能從中嚐出日本人的細膩與堅持喔!

想了解更多
【絢爛煙火照耀水鄉之夜】2025日本福岡「筑後川煙火大會」介紹
刷一下就好?日本電子支付普及度與外國人能用的支付方式大解析!
【煙火盛夏返場】東京板橋煙火大會 2025 觀賞指南與由來全介紹!
襪子不能送?《鬼滅之刃》卻說:「我想跟著你一輩子」──日本送襪子的文化真相
日本 eSIM挑選 | 日本電信商 IIJ/DOCOMO、SoftBank、KDDI 三家公司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