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的做法有效嗎?生態心理學的政治叩問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民眾的癢處在哪?他們想要什麼?怕什麼?在乎的又是什麼?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民眾能承受多少,又該以怎樣的先後順序呈現問題?我們會不會讓他們承擔過多的焦慮與愧疚?該如何讓民眾相信我們看到的隱憂?無法周詳考慮這一切的社會運動,將無法說服民眾。」~生態心理學原書推薦序─環境篇
行走菁桐一帶的山區,又見天燈垃圾,還好,比5年前少了許多

行走菁桐一帶的山區,又見天燈垃圾,還好,比5年前少了許多

生態心理學是1990年代,當環境運動走到極限、大眾厭倦了「地球正在瓦解」、「北極熊很可憐」等論述後,想透過心理學另闢蹊徑,喚醒人和地球的連結、找回無論是對其他生命體情感的親近與畏懼,作為挽救地球的力量,也對抗反環保人士設法詆毀、質疑環保的可信度。

30年後的今天,環境運動持續,詆毀的聲音也是,但有所消長,比如放天燈的文化保存與破壞山林、燒毀民宅的爭議,比如遊蕩犬貓餵養與妨礙原生種保育的拉扯,從過去「天燈文化必須留」、「可是貓狗很可憐」,到現在加入了「即使如此,山林與原生種的棲地也同等重要」的論述,過程中經過許多「你們這麼說,是不是在說我們為惡?」的來回質疑,但同時,石虎、山羌、穿山甲、夜鶯、黃喉貂等等可愛身影,逐漸廣為人知,非生態圈也有人將其納為台灣住民、一同疼惜與關注。

如果把「環境運動」四字和提倡論述遮起來,替代為「抗中保台」、「中國正在瓦解台灣民主」、「勞健保要垮了」,有沒有和當前大罷免時事相呼應的既視感?

主動方,永遠是辛苦的,因為要做的事情是「說服人們改變行為」,時間很急迫,賭注也很大,但又不能如此急迫,畢竟,無論改變的結果是好是壞,改變本身就會引發不適。被動方很輕鬆,因為這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即使十年來,天氣真的變熱了、雨水變得更大了,久了,不舒適就會習慣,想改變的感受過了一陣子,萬一累了,坐下來回到被動、關閉對於整個世界完整的知覺,一切又好像可以忍受了──即使,那還是條不舒適的路。將主被動,拉入純粹與人心工作的諮商情境討論,短期心理諮商所做的努力,是讓人找到此刻雖不舒適,但能繼續生活的方向,在短暫的主動後停下腳步;長期諮商,則是持續探索現象,在舒服與不舒服中顛簸行進的允諾,這是很需要充沛的求知欲和精力、願意把自己投入最長可綿延一輩子的勇敢關係。主動真的很累,也因此在諮商中的休息與暫離,是常見、可被理解與接受的。

我們的社會能等待這麼多的休息嗎?或是,還有時間休息嗎?我不知道,畢竟全世界的尺度不只有台灣,集體決策註定和島以外的地方共振,大型科技社會帶來方便、快速但也資訊片段零碎的特性,讓多數人無法掌握世界的全貌,寧願一句「好複雜」選擇切斷、回歸所熟悉的資訊管道與敘述脈絡。不過,三十年前生態心理學家闕莉絲葛蘭汀寧,就在擔心電視讓人成癮、遠離自然與群體,三十年後AI帶來更巨大的威脅,簡化論述、快問快答、自動產出海量貼文,甚至連心情不好,先找AI都成為風氣,看起來,人不需要合作或對話,也能活下去,但時至今日,依然有無數個團體成立、走入街頭巷尾,人們以科技號召群體、彼此連結,以AI為工具輔助創作,也依然有人,持續走入自然與旅行,在山間海畔留下足跡。

「他們都會定期慰問、逢年佳節祝賀、走訪鄰里、幫了我們家很多……」比起資訊戰、比起簡單扼要的標語、比起當然要做但高遠長線的政策,更深入人心的依然是近在眼前、有實感的慰問、招呼與關懷,或許連結感,在科技、壓縮與被動一直以來是主流的社會,仍是最容易張開眼、難以切斷的那一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與心交會之處
32會員
49內容數
回到山林,走入家庭,穿越小說、電影、動漫與各式創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在這裡我將引入臨床人文療癒作筆記,捕捉生命中的殘影,歡迎跟我一起從不同角度去觀看,生出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成長 :)
山與心交會之處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容易忽略自然的美好。本文描述了一次夜間登山的體驗,參與者在放慢腳步、關掉頭燈後,藉由開啟不同的感官,重新體驗自然環境的豐富與奧妙,並在黑暗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連結。
Thumbnail
2025/07/28
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容易忽略自然的美好。本文描述了一次夜間登山的體驗,參與者在放慢腳步、關掉頭燈後,藉由開啟不同的感官,重新體驗自然環境的豐富與奧妙,並在黑暗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連結。
Thumbnail
2025/01/12
本文分享心理督導的第一門課:心理諮商中「跟上」個案的意涵,並以登山為例,說明如何在諮商過程中,以適切的步調與個案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5/01/12
本文分享心理督導的第一門課:心理諮商中「跟上」個案的意涵,並以登山為例,說明如何在諮商過程中,以適切的步調與個案建立連結。
Thumbnail
2024/09/24
本文探討了Kohut提出的「恰到好處的挫折」理論,通過布農族的Sang(相互相依存的自然火種)來解釋,如何在局部破壞後實現自我增強與療癒。
Thumbnail
2024/09/24
本文探討了Kohut提出的「恰到好處的挫折」理論,通過布農族的Sang(相互相依存的自然火種)來解釋,如何在局部破壞後實現自我增強與療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滿挑戰與困難,包括氣候變遷、塑膠汙染、人心涼薄等問題。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解決。然而,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困難,因此需要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對於人心的改變,更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尊重與連結的意義。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滿挑戰與困難,包括氣候變遷、塑膠汙染、人心涼薄等問題。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解決。然而,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困難,因此需要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對於人心的改變,更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尊重與連結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