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向倪匡說,他會跟着金庸去臺北參加金庸小說研究會,順便去辦「金庸宴」,就是辦個宴會復刻金庸筆下的美妙菜式。倪匡聽了,覺得「金庸宴」比研究會更有趣,蔡瀾記錄倪匡的回應:
這比研究會有趣很多。可惜我不出門,要不然參加你們大鬧一番也好玩。從前在香港開過一次類似的研究會,有一個大學教授一板正經地說:有一天,金庸作品的讀者會多過《紅樓夢》,我大罵他為什麼要等有一天?現在金庸作品的讀者就多過《紅樓夢》!罵得他臉青青地,好玩得不得了。

這段故事由倪匡敘述,自然比較精采,同時也顯示出作家和教授在本質上有巨大差異。研究者說「有一天」,可能是基於立論要有憑據(畢竟故意貶抑金庸,又要出席金庸研究會的人為數不多),倪匡說「現在」,是基於直覺和常理判斷。用常理推論,在金庸出版他的小說單行本時,他的讀者已經比《紅樓夢》歷代所有讀者數量的總和還要多。
可是教授為何會「臉青青地」?因為他如果面對一般研究者,就可以要求對方提出實質證據、甚至統計數據去證明。可是對方是鼎鼎大名的倪匡,那就只好吃顆大黃蓮吧。20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