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科技業PM,是如何因為一則FB廣告,意外簽約成為一個小小藝人的?
Act 1:一個「支持一下」開啟的奇幻副本
在一年前,我還沒想過,在自我介紹時竟然會用這樣的一句話介紹自己:
「五天投資,零碎時間玩新AI技術,不定時變身成為小小藝人!」
聽起來很衝突吧?但這就是我的真實人生。
那關於理性科技人的奇幻演藝斜槓,是如何煉成的──
如果你在工作坊或辦公室認識我,你腦中的關鍵字大概是:科技業、AI、邏輯、效率。
沒錯,我就是那種一不小心就會啟動「PM模式」的人,習慣把所有事情拆解成:
目標 >> 邏輯路徑 >> 可能解法 >> 評估 >> 行動方案
......對,就是這麼硬核。
照理說,這樣一個「理性腦」,跟五光十色的演藝圈應該是兩條平行線。
但人生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那些意想不到的交會點。
一切,要從一則 Facebook 廣告說起。
某天,FB推給我一個名為「俠骨柔情」的女俠票選活動。
這四個字瞬間擊中我,因為它曾是我大學國樂團音樂會的主題。
俠骨柔情的主題音樂會 (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 2014年於中山堂舉辦)
基於一份懷舊的共鳴和「辦活動不容易,幫忙增加個報名數吧」的單純想法,我幾乎沒多想就報名了。
然後,事情開始往我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我收到了入選通知,並發現這不是個簡單的票選活動,而是在展會過程中要上台、有重量級評審(甚至有香港來的武打導演和電視台總經理)的正式比賽。
我印象依就深刻,通知表演是週五,正式演出是週日。
就是兩天後的那個周日。
Act 2:當PM大腦遇上舞台挑戰
兩天時間,零準備,對手甚至還有化妝師和指導團隊。
在極度有限的資源下,我理性工作腦DNA反射啟動,開始高速運轉,自動生成任務清單:
- [目標] 2分鐘內,完成一場有記憶點的「武俠」主題表演。
- [使用者分析] 評審和觀眾想看什麼?不只是才藝,更是「故事感」和「俠氣」。
- [資源盤點] 我有什麼?國樂、舞蹈、國術…感謝從小沒補習,讓我點滿了這些看似無關的技能樹!
- [行動方案] 結合!將國樂的氣韻、舞蹈的身段、國術的架式,串連成一個有起承轉合的武俠故事。
長話短說,總之在我決定沒有要放棄參加后,我就在一天內,剪了兩分鐘的音樂,規劃了要表演的方式。
然後,就勇敢的上台了。
為什麼能這麼勇敢?想想應該感謝工作上的各種極限訓練──
Director 說見就見,突然說要約其它公司的總經理討論合作,16小時後就做在該公司的總經理辦公室裡.....
這樣想想這種表現得不好,只有自己丟人的場合,真的還好哈哈哈
>>詳細這個活動,應該會開另外一篇文去分享~
Act 3:驚喜的成果與新的地圖
還好,人生的奇怪才藝在這一刻全派上用場。
我把國樂、舞蹈、國術湊成一個小故事,硬是拼出一場「武俠魂」的表演。
現場的對手們超專業又超厲害,還有人有專屬化妝師、動作指導,反觀我....看起來像是來逛展的哈哈哈
但因為從一開始的心態就很開放,抱持著盡力準備、努力探索新世界的態度,結果比賽出乎意料——我居然拿下第二名!
這份驚喜還沒結束,賽後我收到了來自民視鳳凰藝能的聯繫。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坦誠地分享了我的人生規劃與想法:我熱愛我的科技本業,但也渴望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成為藝人」本身不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但我相信這段旅程,能極大化我的視野、鍛鍊我的能力,讓我成為一個更豐富、更完整的人。
他們非常認真地聆聽,並理解我無法成為全職藝人。
最終,我們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合作模式——以「斜槓」的方式,開啟我的演藝圈副本!
這意味著我依然是那個熱愛科技的理性工作者,但同時,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位經紀人,會不定期為我帶來適合的挑戰與機會,並提供專業的資源與協助。
於是,我就這樣陰錯陽差,成為了一名「小小藝人」。
感謝那個勇敢嘗試的自己
回頭看,這一切像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如果不是剛好處在 Gap Year 的探索期,我可能沒有心力參加活動;
如果不是從小積累了那些「不務正業」的才藝,我無法在48小時內變出一場表演;
如果不是在科技業鍛鍊出的強大內心和邏輯思維,我可能無法抓住這個機會。
看到這裡的你妳,假如心中也有無數模糊的夢想並對我的故事有所觸動,開始想像屬於你自己的人生驚喜──
卻又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做。
那現在的我,會想要送給大家一些想法:
- 盡情的去嘗試各種事情 (但要確保那些事情不會傷害到你)
- 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累積自己。
- 知道自己的喜好,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知道自己的底線,讓你在機會來臨時不至於不知所措。
- 最後,想清楚自己想要達成什麼事情,並為此負責。
為什麼想法中出現了很多像在探索自我的事情呢?
因為我覺得當你越了解自己,越了解目標,做事就能事倍功半,能減少因為沒想清楚來回折返的路程時間。
我覺得當你想清楚之後,你會更知道要怎麼面對生命中出現的各種事情,也更能好的去抓住機會,並且前進到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想要成為的自己。
記得高中考大學時,我一個三類組愛好實驗的人,在選大學科系陷入了膠著,在去台大念理工還是去政大念商科的天人交戰中。
最後多方收集資訊和思考後,為了『人的一生中都跟錢密不可分,唯有達成財富自由我才能更好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選了財務專業,並從大學起就以財富自由為目標,讓我30歲有能力去做為期至少一年起跳的 Gap Year。
如果當時沒有考慮這些,一路上也沒有時時提醒自己的初心,在做很多選擇的時候,都會變的非常困難,也不一定會喜歡自己所做的選擇。
這次的斜槓也是一樣,我也有給自己的承諾。
並且我堅信,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保持初衷,全力以赴,就能讓這段經歷,成為人生中亮麗的色彩。
敬,那個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全力以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