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句話喚醒「否定教育深淵」的你,驚覺內心早已超越強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身為家中的長女,36歲未婚未育,走過人生一階又一階的歲月考驗,強勢、自尊心強的性格,導致常常令異性感到壓力或是咄咄逼人,過去我總是會回想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哪一個人生環節造就我這樣的性格,「小女人」、「溫柔」這種女性特徵,似乎離我很遙遠。後來,我終於在前幾天一個YTR的短片中找到答案。

從小,我的父母親對我其實相當疼愛,但是在心智教育上,傾向的是「否定教育」,首先不論好壞,先質疑、檢討自己的小孩,確定是真的做對了,那就對了;如果做錯了,那麼就是「看吧!你就是這樣」,我有時候都會想,這樣的教育模式,如果在當今的孩子身上,應該會造就很多悲劇、憂鬱症。但當時的我,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個性,越是否定我越要做給你看的想法,導致我養成了不斷強大、強勢、突破自我的狀態,甚至…有些病態。

到了30歲的時候,應該是這種教育體制下,反噬最嚴重的時候。當時,我時常情緒崩潰、自我懷疑,在工作最挫折的2年,我無法把自己扶起,甚至感覺出現聽力幻覺、腦中分岔的聲音,一度讓我以為我將精神分裂。而我的父母,在我回家吐苦水的時候,並沒有接住我,而是告訴我,「這樣的壓力就受不了?」「你就是太嬌生慣養,別人看你不順眼」,現在回想,彷彿像是把他們對我的慣性否定,從別人身上也加壓在我的身上。我還記得有一天,出門前,我突然崩潰無力地問我媽:「我在你心裡,就是這麼不好嗎?」

整體來說,我的調適能力算強,換一個心境跟環境都能令我暫時忘卻、或是壓抑,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偶然我看到了一段簡單到不行的話,卻喚醒我深深的軟肋,它說:

「親愛的,我們已經活到這個年紀了,我們也看過一些人生風景、經歷了一些什麼、戀愛失戀過幾次,開心痛苦過,其實你已經強大到,不需要誰的肯定你就能活下去,因為你就是你。」

或許對一些人,是簡單到不行的道理跟「廢話!不然勒」,但對於長期暴露在言語否定的環境的我,卻是一個熱到不行的雞湯。在從小成長的過程中,每一階段都拚了命想要得到家人的肯定與認同,他們認同我就覺得才是滿分,卻忽略自己早已疲憊、或是根本不需要努力。回到近期看到的YTR啟發,她說,其實母親對於女兒之所以無法給予自然、且滿分的誇獎,都是因為「她們無形中將女兒作為自己的延伸」,因此不自覺的將自己遺憾、想對自己的要求、想要、想像都加諸在女兒身上(像是自己的影子一般)。

於是,我醒了,希望擁有這樣感受的你也可以醒了。因為我們確實很強大、更不是誰的縮影。是,父母確實孕育了我們,但終究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會、也可以各自安好、各自活得更好,別讓血緣關係、親情壓力,成為自己被精神綁架的弱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咪.C的沙龍
6會員
17內容數
愛咪.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0
人人都討論年過30該如何,這一次我們討論「年過35」該如何?短短5年,足以讓你身價水漲再船高,也可能讓你瞬間身價崩盤。1個關鍵,如果存在,那不管是哪種身分,都會受人歡迎。
Thumbnail
2025/08/10
人人都討論年過30該如何,這一次我們討論「年過35」該如何?短短5年,足以讓你身價水漲再船高,也可能讓你瞬間身價崩盤。1個關鍵,如果存在,那不管是哪種身分,都會受人歡迎。
Thumbnail
2025/08/07
最近跟部門中一個90後的年輕人(說起來也不算年輕),進行了一場約談。至今我仍找不到他所遇到的問題的解方,他告訴我,「工作上已經找不到目標,感覺自己已經到頂了」。 說這句話的人,通常會有2種狀態。1是他真的到頂了,面對現在的daily業務熟能生巧,那怕今天在各種問題、困境出現,已經徹頭徹尾的能夠掌握
Thumbnail
2025/08/07
最近跟部門中一個90後的年輕人(說起來也不算年輕),進行了一場約談。至今我仍找不到他所遇到的問題的解方,他告訴我,「工作上已經找不到目標,感覺自己已經到頂了」。 說這句話的人,通常會有2種狀態。1是他真的到頂了,面對現在的daily業務熟能生巧,那怕今天在各種問題、困境出現,已經徹頭徹尾的能夠掌握
Thumbnail
2025/05/10
臺灣新聞媒體長期仰賴社群媒體平臺,例如Facebook、Instagram和Threads等,導致流量受制於平臺演算法。探討自主開發App的重要性,並反思社群媒體平臺對新聞媒體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5/10
臺灣新聞媒體長期仰賴社群媒體平臺,例如Facebook、Instagram和Threads等,導致流量受制於平臺演算法。探討自主開發App的重要性,並反思社群媒體平臺對新聞媒體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