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爛」開始:別讓完美主義綁架你的行動力

凡思筆記-avatar-img
發佈於 破框視角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第一年進入醫院時,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我剛到一個新的科,很多東西還不熟,整天像在追著跑,體力和腦袋都快耗盡了。經過一整天工作,我已經將近二十小時沒吃飯,好不容易處理完白班的工作,我坐在護理站旁的小房間補病歷。

這時,外頭幾個護理師在閒聊,我原本沒多注意,直到聽見那句話:

「那個XX主治的PGY有夠爛,這種 order 也不會開,當什麼醫生啊。」

我整個人愣住。手還停在鍵盤上,不知道該不該繼續打字。

但真正我難過的,不是被批評本身,而是我心裡也相信他們說的是真的。

我工作以來,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很多該熟悉的細節一直記不起來,有時連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

那種感覺就像是,別人不小心說出了你一直努力想遮掩的東西。你再怎麼撐著表現得像個「專業的醫師」,都被一句話戳破了。

raw-image



真正卡住的,不是懶,而是怕「不夠好」

我們常以為,做不好,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不夠自律、不夠強。

但很多時候,真正讓我們卡住的,是不敢面對「我還不夠好」。我們太怕自己表現不夠完美,太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笨拙。

我們怕交出去的報告太爛、怕講出來的想法被笑、怕被一句話否定努力。於是乾脆不交、不說、不開始。

我們用拖延來逃避不完美,用計畫取代行動,只因為內心那個聲音一直說:「你這樣交出去會被看扁。」

而有時我們不是沒開始,而是明明已經開始了,卻因為產出不如預期而懷疑自己。

你明明寫了、畫了、做了,但只因為結果不像你心中那個「完美版本」,就開始討厭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覺得「乾脆不要做還比較好」。

那種感覺,比沒開始更令人低落。你不是懶,而是太在意輸出的品質,一邊努力,一邊否定自己努力的樣子。

但其實,不開始,才是真正的問題。做不好,不等於沒價值;而願意承認「我還沒那麼好」,才是走下去的起點。


「我就爛」,也可以是一種出發

那次低潮,讓我後來兩天工作時都悶悶不樂,雖然很多人都說這是必經之路,但心裡還是很沮喪。我覺得自己是所有同儕間最爛的一檔,深深懷疑自己無法做一名醫生。

後來我跟家人聊起這件事。他們沉默了一下,跟我說:「那你就爛啊,有什麼關係?就算真的是最爛的也沒關係,當成自己不是在工作,是在訓練就好。」

當下我只覺得這句話是無力的安慰,但這句話卻像慢慢滲進來的水,漸漸釋放了我累積的壓力。

我發現,那不是自暴自棄,而是一種允許──允許自己不必優秀也可以繼續往前走。

你不需要表現得夠好,才有資格出發。你可以邊走邊跌倒,邊錯邊學。

你可以先交一份自己都覺得糟透的初稿,也沒關係。

你可以在很不確定的情況下,先說出你正在思考的方向,也沒關係。

只要你願意開始,才有可能進步。

你越想做到傑出,越容易陷入自卑中;你越願意「先爛著開始」,越容易慢慢修出一條自己的路。


沒有人因為完美而偉大,但很多人是從「垃圾開始」

《Effortless》這本書裡提到一個關鍵觀念:「產出一份很爛的第一稿,才是高產出的開始。」

你看過的每一篇好文章,每一場精彩的演講,背後都有無數個「看起來像垃圾」的版本。

我們太習慣只看別人的成品,卻忘了: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從一開始就做得完美,而是比別人更願意交出第一個爛版本、第二個亂七八糟的版本、第三個卡住但還是硬交的版本。

做不好、很亂、被唸──這些都不是失敗,而是創作和成為專家的必經之路。

只有在「允許爛」的過程中,你才會慢慢知道怎麼改得更好。


慢即穩,穩即快

你不需要一次就做出驚人的成果,你只需要每天往前一點點。

書中提到一個南極探險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1911 年,英國隊和挪威隊同時出發競爭成為第一支抵達南極的隊伍。英國隊選擇只要還沒凍僵就要拼命趕路;挪威隊則不管天氣如何,每天都固定走十五海里。

最後,挪威隊提前三十四天抵達南極,並全員平安返航;而英國隊卻在回程途中因體力耗盡而全員凍死。

這故事就像「龜兔賽跑」的寓言說的一樣:真正走得遠的人,不是跑最快的,而是願意穩穩走的人。

有句話是「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

慢慢走,才能走的;而穩定,才是抵達的路徑。

每天一點點爛,也比一直等「有空、有力、有靈感」才開始來得好。


今天,你願不願意讓自己「先爛著」開始?

我現在還是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是會在寫稿時卡住、錄音時想重來、發文前猶豫半天。但我學習至少在「心態上」先放過自己。

不用等待完美時機,也不用因為自己做不好而慚愧,而是告訴自己:「你今天產出的,就算很爛,也沒關係。」

那不是失敗,那是出發。

所以今天我想留給你一個小小的邀請:

你最近,有沒有一件事,其實可以先爛著開始?

不是放棄,而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走出那第一步。

沒人因為完美而偉大,很多偉人,都是從垃圾開始的。


歡迎至Podcast收聽全集!

Spotify, Apple Podcasts, KKBOX 全平台皆可以收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凡思筆記
51會員
48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書籍並思考的醫師作家。希望能以文字紀錄自己的不同時期的想法,會在這裡分享閱讀心得、創作、信仰、生命經驗與體悟。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激盪更多不同的思維。期望能盡己所能,成為對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的人。 . 合作聯絡☎️ michaelseal8@gmail.com
凡思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8/31
許多人總是設定宏偉目標,卻在半途而廢的夜晚感到自責。本文從心理學實驗出發,說明意志力如同肌肉般有限,並提出方法避免單靠意志力達成目標,教你如何輕鬆養成好習慣。
Thumbnail
2025/08/31
許多人總是設定宏偉目標,卻在半途而廢的夜晚感到自責。本文從心理學實驗出發,說明意志力如同肌肉般有限,並提出方法避免單靠意志力達成目標,教你如何輕鬆養成好習慣。
Thumbnail
2025/08/30
在《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中,最令人心碎的不是勝利,而是猗窩座的悲劇。 他痛恨「弱者」,卻其實無法原諒那個沒能守護所愛的自己。 鬼滅裡的「鬼」,不是天生的惡,而是人性陰影的化身——那些羞恥、愧疚與恐懼。 鬼與鬼殺隊的差別,不在於創傷的有無,而在於如何詮釋創傷。 我們要被陰影吞噬,還是帶著陰影走進陽光?
Thumbnail
2025/08/30
在《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中,最令人心碎的不是勝利,而是猗窩座的悲劇。 他痛恨「弱者」,卻其實無法原諒那個沒能守護所愛的自己。 鬼滅裡的「鬼」,不是天生的惡,而是人性陰影的化身——那些羞恥、愧疚與恐懼。 鬼與鬼殺隊的差別,不在於創傷的有無,而在於如何詮釋創傷。 我們要被陰影吞噬,還是帶著陰影走進陽光?
Thumbnail
2025/08/24
《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不只是特效精緻的熱血戰鬥,更是探討角色在創傷中展現韌性,並透過「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的概念,闡述面對痛苦與困境的不同態度。炭治郎、胡蝶忍、以及鬼殺隊群體展現的堅韌精神,與無慘的脆弱形成強烈對比,引發觀眾深刻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8/24
《鬼滅之刃 無限城篇》不只是特效精緻的熱血戰鬥,更是探討角色在創傷中展現韌性,並透過「創傷後成長」與「反脆弱」的概念,闡述面對痛苦與困境的不同態度。炭治郎、胡蝶忍、以及鬼殺隊群體展現的堅韌精神,與無慘的脆弱形成強烈對比,引發觀眾深刻的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平庸或是卓越,都是經過你允許了才發生,只有當你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過上夢想中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成功一定要努力!
Thumbnail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平庸或是卓越,都是經過你允許了才發生,只有當你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過上夢想中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成功一定要努力!
Thumbnail
哈囉大家👋🏻!最近滑IG📱的時候,有沒有被各種「成功人士」的故事洗版?🔥 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一看到「一開始始就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還過得去的事」,你是不是產生了「對!我應該做些什麼」的念頭? 不是這句話的問題,也不是個人的問題,是環境充斥這種氛圍,引導大腦快速選擇了
Thumbnail
哈囉大家👋🏻!最近滑IG📱的時候,有沒有被各種「成功人士」的故事洗版?🔥 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一看到「一開始始就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還過得去的事」,你是不是產生了「對!我應該做些什麼」的念頭? 不是這句話的問題,也不是個人的問題,是環境充斥這種氛圍,引導大腦快速選擇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位醫師企業家十二年來成長歷程的故事。從年輕時的自卑焦慮到如今的自信從容,通過留學、投資、創業等經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與人生感悟。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位醫師企業家十二年來成長歷程的故事。從年輕時的自卑焦慮到如今的自信從容,通過留學、投資、創業等經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與人生感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在護理界的經歷和尋找下一個成就感的旅程。從急診護理到醫學中心護理生涯的轉變,我逐步實現了許多成就,但也開始感到空虛。在這篇文章中,我尋找著踏實感和下一個成就,並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與追求。如果你對護理、理財、烹飪和攝影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和Dcard帳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在護理界的經歷和尋找下一個成就感的旅程。從急診護理到醫學中心護理生涯的轉變,我逐步實現了許多成就,但也開始感到空虛。在這篇文章中,我尋找著踏實感和下一個成就,並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與追求。如果你對護理、理財、烹飪和攝影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和Dcard帳號。
Thumbnail
通過經歷低潮,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裹足不前。在細讀《底層邏輯》後,我領悟到了放棄的智慧,並且選擇了開始行動。我將嘗試《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的概念,並在暖身的四月思考未來七個月的重點。最後,我總結了自己對快樂的理解和所需的努力。因為心情沒有不好,不等於快樂,所以快樂是需要下功夫的。
Thumbnail
通過經歷低潮,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裹足不前。在細讀《底層邏輯》後,我領悟到了放棄的智慧,並且選擇了開始行動。我將嘗試《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的概念,並在暖身的四月思考未來七個月的重點。最後,我總結了自己對快樂的理解和所需的努力。因為心情沒有不好,不等於快樂,所以快樂是需要下功夫的。
Thumbnail
細數發病後的日子,其實我也滿厲害的耶。即使生病,我也一直朝著我想要的生活前進。先是讀完研究所這件事真的就很不容易了,雖然斷斷續續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在發病時就要中場休息,最後仍然以第一名的好成績結束了我求學生涯的最終章。 畢業後沒幾年進入了婚姻、兩年後生下兒子,適應婚後一切不一樣的生活。
Thumbnail
細數發病後的日子,其實我也滿厲害的耶。即使生病,我也一直朝著我想要的生活前進。先是讀完研究所這件事真的就很不容易了,雖然斷斷續續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在發病時就要中場休息,最後仍然以第一名的好成績結束了我求學生涯的最終章。 畢業後沒幾年進入了婚姻、兩年後生下兒子,適應婚後一切不一樣的生活。
Thumbnail
2023年夏,當我和身邊人說我要離開新加坡醫療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一來這是一份外人眼光人人欣羨的高薪工作,二來時下經濟環境惡劣,各類大公司裁員消息不斷,按常人思維,我應該好好苟住眼前的工作,而我居然選擇反其道而行。看似魯莽的行為,卻是深思熟慮的決策。
Thumbnail
2023年夏,當我和身邊人說我要離開新加坡醫療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一來這是一份外人眼光人人欣羨的高薪工作,二來時下經濟環境惡劣,各類大公司裁員消息不斷,按常人思維,我應該好好苟住眼前的工作,而我居然選擇反其道而行。看似魯莽的行為,卻是深思熟慮的決策。
Thumbnail
一談到「簡單生活」,多數的我們會想到的是「減法生活」或「極簡生活」,屬於個人價值觀和居住的主動選擇,但這裡的「簡單生活」是專為遭逢人生重大挫敗或疾病者,如何慢慢回歸日常的踏實感,沒有過多的焦慮和恐懼,以面對現在及未來的生活。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一談到「簡單生活」,多數的我們會想到的是「減法生活」或「極簡生活」,屬於個人價值觀和居住的主動選擇,但這裡的「簡單生活」是專為遭逢人生重大挫敗或疾病者,如何慢慢回歸日常的踏實感,沒有過多的焦慮和恐懼,以面對現在及未來的生活。什麼意思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