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梅迪奇效應》,作者:法蘭斯‧約翰森。
我們都聽過著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同時也是一位建築師、畫家與詩人。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這位偉大的天才呢?答案是梅迪奇家族。
梅迪奇家族,是在15世紀的義大利,一個經商成功的金融業家族,他們不斷出錢出力,吸引繪畫、雕刻、建築、文學、音樂等不同領域的人才,營造出一個跨界交流的環境,讓當時的佛羅倫斯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孕育出許多卓越創新的成就。本書作者將這種跨界創新思考的技術,稱之為「梅迪奇效應」。作者本身的背景也是非常特殊,父親是瑞典人、母親是非洲和北美印第安族的後裔,從小就受到許多跨國家、跨文化的衝擊,培養出運用多元文化觀點思考的能力。
梅迪奇效應的核心概念就是,要創造一個跨領域的交會點,形成「異場域碰撞」,當許多不同文化、知識、專業在這個場域裡激盪交流時,就容易產出跳躍式、具有突破性的創新思維。
💫為什麼「異場域」是創新的來源
一、 人口的遷移
如果你有機會到桃園的忠貞新村,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美食,稱為「雲南米干」,而這著名美食的背後,隱藏了一段跨越國際、文化的故事。當年國共內戰結束之後,有一批滯留在泰緬邊境的國軍,輾轉來到台灣,最後在桃園的龍岡一帶定居。
為了想念家鄉的味道,他們開始自己做米干,可是,台灣的食材跟雲南不一樣,於是他們加上了豬肝、瘦肉等這些在地食材,經過「梅迪奇效應」的刺激轉變,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美食,甚至成為「龍岡米干節」的主角,是龍岡地區最具有異國風情的特色活動之一。
二、 科學的整合
現在當紅的仿生機器人,本身就是跨領域創新的典範之一。
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它不只是外表類似人形而已,背後必須整合生物學來模仿人類的各種細膩動作;物理學整合機電、力學及平衡控制系統;AI電腦科學整合感測器、視覺偵測及大數據的邏輯運算,加上研究人機互動的心理學,還要考量如果未來機器人大量走進人類社會之後,會帶來什麼的衝擊影響的社會科學分析等等。
三、 電腦能力的躍進
台灣之光李安導演,2013年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大量運用了3D電腦動畫科技,才能將原著中老虎和少年在驚濤駭浪中的精彩畫面與互動,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2016年他執導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則是率先整合每秒120格拍攝方式、3D立體影像、4K超高畫質這三個元素,創造出非常逼真的沉浸式電影體驗感,對當代的電影技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上這三種力量不斷演進,持續造成人類社會更多的創意和創新,現代社會不管在政治、文化、科技、財政、國家、生態等各方面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形成「異場域」碰撞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
💫如何有效創造梅迪奇效應
作者認為,創新通常分為兩種類型:方向性的創新和跨領域的創新。
方向性的創新就像專業運動員在自己的賽道上不斷奔跑,為了追求更高效率、更精準的技術而努力。例如半導體晶片、CPU設計或飛機引擎的改良等等,這種創新是在既有框架內,把現有技術做到極致。
但是容易遇到一個問題,作者稱之為「聯想障礙」,也就是當一個人太專注於某一項專業領域時,容易被既有的框架受限,反而不容易產生更創新的想法。
✨跨領域的創新則是充分運用梅迪奇效應,共有四種實用的技巧:
一、接觸不同文化
在不同文化中生活和工作,學習瞭解及欣賞不同文化的想法,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打破聯想障礙。
知名主廚江振誠是橫跨米其林、世界50大最佳餐廳及世界百大主廚榜的唯一華人,他曾遠赴法國米其林餐廳當學徒,25歲成為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主廚。2008年在新加坡任職法國餐廳主廚,僅用一年半的時間,榮獲全球最佳50大餐廳之一。
他擅長把法式料理的技法與亞洲在地食材風味融合,並提出「八角哲學」,提倡將料理的概念融入藝術、設計、美學、心理學,成為一道道多感官、多層次的藝術饗宴,這就是一種跨文化、跨飲食傳統的梅迪奇效應。
二、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作者研究發現,許多發明家經常自學成功,非常擅長自主學習。自學的好處是,有助於跳脫傳統體制內的系統化教育方式,容易從不同的觀點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知名的國際時尚大師吳季剛,9歲時從臺灣移居加拿大,又在日本東京就讀國中時學習雕塑,高中時在美國主修設計。他對服裝設計很有興趣,於是開始自學。16歲以自由業的身分為玩具公司設計玩偶的服裝,從此開啟了服裝設計之路。2009年,他因為設計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在總統就職典禮的禮服,從此一炮而紅揚名國際。
三、扭轉原先的假設,打破框架
試著用「倒過來想」的觀點發想創意,忘掉已經學過的套路,拋棄眼前的解決方案,從完全相反的角度重新思考問題。
舉例,Airbnb的創辦人,當初遇到的問題是:該如何解決短期居住卻找不到房間的困擾,他們並沒想著:「我要蓋旅店」,而是反過來想:「住宿為什麼非得在旅館,難道不能在別人家裡嗎?」於是他們看到許多屋主,有許多閒置的空房間,靈光一閃想到:出租別人的「家」,不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
這個簡單的逆向思維,打破了傳統旅宿產業的營運模式,催生了共享經濟的傳奇!目前Airbnb在全球191個國家,65,000個城市中,共有400萬名房東、超過300萬筆以上的房源。
四、運用多重觀點看待問題
如果我們總是用同樣的觀點看待事情,通常只會得到類似的解法,無法產生新的創意;如果強迫自己,用不同的角色或角度來看待事情,同一個問題可能就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解法。
舉例,Netflix 從郵寄 DVD 服務演變到成為全球影視串流的霸主,關鍵在於善用多重視角來思考客戶的需求。
(1)消費者角度:打破傳統百視達到店面租借的限制,提供隨時隨地、不出門就能欣賞影片的創新服務。
(2)競爭者角度:將任何搶占時間的娛樂視為競爭對手,推出訂閱制和全季節目上架模式,創造出用戶瘋狂熬夜「追劇」的風潮,顛覆一般傳統電視收視的習慣。
(3)大數據角度:運用大數據收集用戶觀看行為,提供高度客製化的內容,並分析觀眾的偏好,從市場需求端反推原創內容,《紙牌屋》影集就是結合導演、演員與大數據而誕生的成功案例。
創意的發想往往天馬行空,好點子只是開始,實踐才是成功的關鍵。
💫跨界創新一定會有風險,除了對創意充滿熱情之外,建議要保持以下三種重要的心態:
一、多元專家組合
從「聯想障礙」我們可以瞭解,慣用同一個領域的專業,很容易被自己的想法框住,但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又想不出真正實用有價值的點子,那該怎麼辦呢?
最好的作法是集合不同領域的專家一起合作,將個人的專業結合團隊的多元廣度,才能激盪出最有價值的創新想法。
二、先有量再求質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曾說:要得到一個好構想,最好的方法是有很多構想。也就是說,好點子的數量來自所有點子的總量,點子越多產生優秀創意的機率也就越高。
你可能會想,想出這麼多點子,我怎麼知道哪個比較好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敏捷式的開發方式小批量執行。
舉例,當你產生一個不錯的創意之後,先規劃用最小的可行性方式執行,快速驗證它的成果,如果符合預期,再進行第二階段,如果實驗失敗,隨時可以檢討改進。
三、樂於擁抱失敗
想法從想像到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往往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這點和方向性創新的思考方式不同,它並不是目標導向,一定會產出具體有用的成果。
跨領域的許多構想往往還很模糊,必須執行之後才能發現問題,因此一開始就是要有「接受失敗」和「承認恐懼」的心態,容許自己會犯錯和可能產生不完美的表現。
💫結語
我認為梅迪奇效應的技巧不只運用於企業組織,對個人來說也非常實用。想一想,擁有創意的人是不是相對比較容易有「好運氣」呢?
《好運方程式》一書中認為,獲得幸運的方程式:幸運=(行動X多樣+察覺)X恢復力,其中的觀點和梅迪奇效應非常相似。
懷抱著對世界的好奇心,勇於接觸不同文化、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自學,用逆向思考逼自己走相反的路,只要行動起來,就是獲得好運的開始。
面對問題時,提醒自己不要落入「聯想障礙」的專業偏見,試著用換位思考、多元思維來看待問題,你會比較容易產生新的觀點。
心智韌性是最重要的關鍵,要有勇氣擁抱失敗,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從不斷地試錯中學習成長,先建立自己的專業,然後多和不同領域的專家互動,營造出屬於自己的「異場域碰撞」,那麼每個人都有機會,引爆自己的梅迪奇效應,成為富有創意又幸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