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金星」專欄
📊 導讀
台灣房貸違約率0.07%,創歷史新低。 房貸餘額11兆元,創歷史新高。
這兩個數字同時存在,就像告訴你「大家都在減肥,但體重計的銷量暴增」。
我花了一些時間,查證了央行、內政部、金管會的數據,這篇文章會告訴你三件事:
- 為什麼0.07%是假象
- 2026-2028年會發生什麼
- 如果你有房貸(或準備貸款),該怎麼辦
🤝 獻給
獻給每一個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的你。
獻給那些—— 在深夜算著房貸與收入比例的年輕夫妻。 看著銀行簡訊不敢點開的新青安族群。 明明賺很多錢卻還是覺得窮的中產階級。 以及每一個相信「有房才有家」的台灣人。
特別獻給我親戚。 去年用新青安買了房,昨天打電話問我:「我是不是買錯了?」
我沒有答案。 但至少,我們可以一起看清楚真相。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歡迎訂閱「金星」專欄。
你最近有收到銀行的簡訊嗎?
那種提醒你「貸款優惠即將到期」的簡訊。
如果有,你不是唯一一個。全台灣有10萬個家庭,正在收到同樣的訊息。
過去十年間,台灣住宅貸款餘額從5兆元增長至超過11兆元,成長了一倍以上。然而,貸款違約率(逾放比)卻從2017年的0.25%持續下降至目前的0.07%,創下歷史新低。
這兩個數字同時出現,就像夏天看到企鵝在街上走——不是奇蹟,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查了央行的數據,翻了內政部的統計,也和幾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聊過。
他們都說了同一句話:「現在的平靜,是暴風雨前的。」
第一道裂縫:新青安的寬限期陷阱
你記得2023年8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