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 A 公司離職了。當初從英國回來,經過一番波折後決定加入 A 公司,某種程度帶著一種壯烈感:我放棄了大公司的 offer、接受了比原先低五位數的薪水、帶著需要每天通勤橫跨台北市的覺悟,選擇加入一家成長中的跨國新創。我決定不走原本的集資顧問領域,而是挑戰一份能延伸自己專業的工作。這份覺悟,反應了我當時回台的決心:「我要好好磨練兩年,然後,再次前往海外」。回首這一年在 A 公司,確實是一趟波折的旅程。但在最後一天,我想我能說:我入龍穴,拿到了我需要的寶藏出來了。

工作要每天復盤,這合理嗎?
帶著過去在群眾集資領域的成績進入新公司,又在英國經過更多複雜的考驗,我以為可以很快上手。然而現實完全不同:老闆風格直接而嚴厲,工作方式與我熟悉的環境截然不同。加入初期,「復盤反思」、「每日排序」、「正反驗證」等作法,是過去在代理商端很少接觸的思維。過去我靠著熱情,用力推進專案,就會有回報。但在這份工作中卻被逼著不斷停頓,不斷反問:為什麼?我覺得很不習慣。
當時,我幾乎每天都在懷疑:是不是做錯了決定?放下回英的執念,慢下來接受其他可能
我的心境的轉折點來自 Back to London 的小旅行。我在碩士畢業離開英國後的一整年,我都沒有再出國。第一次出國,就是一年後再次回到倫敦。現在回頭想,就可以了解當時自己對「回英」的執念有多深。因為「非回英不可」的執著,我急於看到成績,同時推進多個專案,但結果只讓我焦慮又做不出成績。
Back to London 反而拯救了我。短暫的抽離讓我重新整理心情,我被再次提醒:想回倫敦也只是一張機票的事。再次看到昔日好友,有些人即將離開、有些人開啟新的職涯,但大多數人都還是在倫敦過著原先的日子。我的心變得安定,這個世界無比廣闊,為什麼要拘泥在英國?我的心態變開闊了。
回台後我跳整心態,學著擁抱 A 公司的工作哲學。用成長心態去看待挑戰,而不是只被壓力壓著走。SEO 的成績逐漸有起色,也讓我更有信心。從「不確定」到「逐漸掌握」,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能在這個新環境裡站穩。
不再用加倍的時間跟努力來換成果
有了第一年的經驗,進入第二年我更清楚知道該做什麼,也更懂得如何拿捏節奏。隨著工作上手、心理壓力減輕,我也開始做新的嘗試。包含年初決定開始寫作、申請圓夢計畫等,都是我放下執著後才發生的事。我的生活越變越好:
- 老闆的壓力減少了,我也能更冷靜地看待要求。
- 我做出了一些成績,偶爾能得到肯定。
- 同時,我開始申請圓夢計畫,讓自己看到更長遠的方向。
我很感謝 A 公司為我增加了全新的全局觀思維,老闆獨有的復盤心法,以及對規模化的想像,很大程度也影響了我做事情的方式。我不再想「用更多時間、加倍努力來換成果」,而是去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更能自動化的途徑。
在 A 公司取得的新知識、新技能,想必將為我接下來的波蘭之旅增添利器吧。
我帶走的三大收穫
回首來時路,我想我已經達成目標了。老闆對我的表現很滿意,提出了留職停薪的 offer。同事對於我接下來的計畫紛紛表示祝福。最重要的是,我從 A 公司帶走了我想要的東西:
- 刻意好奇
對任何未知事物不急著否定或防衛,而是帶著問題去理解,也永遠相信、找尋,會有更好的做法,不要用時間換錢。 - 空杯心態
把自己放低,不再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再急於表現。我對很多事情依然有我的意見,A 公司的做法我也不認爲適用在每個情境。但空杯心態確實讓我學到了新的思維跟行銷技術。 - SEO 的專業深化
此外最技能導向的收穫,還有將 SEO 納入我的行銷技能組。這段時間,我學會將流量與轉換拆解、測試、迭代,並在國際市場中實驗不同策略。直到最近,就算 AEO 勢必改變傳統 SEO 的生態,我的老闆依然深性:SEO 是行銷中最值得投資的策略。
感謝巨龍,以及我收穫的寶藏
如果要用一個比喻,我會說 A 公司給我的老闆像一條巨龍。靠近時會感覺到火焰,但同時,他身上也藏著寶藏。我帶走了我需要的部分,並在這段職涯裡完成了自己的鍛鍊。
對我來說,A 公司是工作,但也是一個讓我沉潛、成長、重建心態的場域。這一年半的挑戰,讓我在職涯中更堅定,也更清楚自己想要走的路。很感謝組員們的栽培跟陪伴,如今,我已經準好挑戰我的下一段旅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