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調查工傷是真是假?立達私家偵探幫您揭開謎團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工傷保險,本來是為了保障員工在工作中受傷時,能即時獲得補助與照顧的一套社會保險制度。然而,總有人會扭曲這份美意,把保障當成「提款機」,刻意捏造工傷,藉此謀取不當利益。當事人對工傷事故的說法前後矛盾,甚至有說謊欺騙的行為;要求提供正式的就醫證明,卻百般推託、遲遲不交,這些跡象往往就是問題的警訊。

公司應對員工的職業災害負起責任,這是雇主不可推卸的義務。但若是發生了「假公傷」事件,難道企業就得替這些行為買單嗎?當然不是!工傷保險調查正是為了查明工傷事故的真實性而設計的專業服務。它的目的並非逃避責任,而是協助企業釐清事故的前因後果,避免不實申訴造成損失,同時也能成為日後改善勞動環境的重要依據。

從事故現場的勘查、醫療紀錄的比對,到目擊證人的交叉訪談,立達私家偵探將深入每一個工傷疑點,透過嚴謹調查與蒐證,逐一拆穿那些似是而非、前後矛盾的說詞,讓事故真相清楚呈現。當然,若調查結果證實員工確實受傷,企業便能安心給予合理補償,確保員工獲得應有的照顧;但若有人刻意說謊、企圖詐領,這類不法行為也將無所遁形。

怎樣才算工傷?職災定義為何?

什麼是職業災害?詳情可看《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條第5款規定:「職業災害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

職業災害可分為三大類:職業傷害(工傷)職業病通勤職災。其中,職業傷害是指勞工在工作場所或執行職務時,因突發意外而受傷,例如工人被鷹架砸傷,或在操作機械時遭受傷害。至於職業病,則是因長期執行特定工作,持續暴露於不良環境或有害因子,進而引發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處於高噪音環境導致聽力受損,或長期接觸化學物質而引發慢性疾病。

最後一種是通勤職災,其依據《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傷病審查準則》第4條第1項規定:「被保險人上、下班,於適當時間,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勞動場所,或因從事二份以上工作而往返於勞動場所間之應經途中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視為職業傷害。」

簡單來說,勞工若在上下班途中,從家裡往返工作地點發生意外,就屬於通勤職災。此外,若因公被派遣出差,或前往外地參加訓練與進修時途中遭遇事故,也同樣被認定為通勤職災。

職業災害三種類型比較

職業災害三種類型比較

員工工作受傷可以申請什麼保障?

當勞工在工作中受傷或遭遇職業病時,首先可以申請「公傷病假」、「職災保險給付」、「重返職場津貼」等相關保障。

  • 公傷病假

勞工因職業災害需要治療、休養或復健期間,可依法請領公傷病假,雇主不得因此終止契約或影響年終考核與薪資調整。公傷病假的期限依實際需求而定,並無固定限制,且雇主應按勞工原領工資全額補償。相關規定可參考《勞動基準法》第59條

  • 職災保險給付

有投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者,可依情況申請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及失蹤給付,理賠金額可參考「我的E政府-職災傷病給付標準」網站。若在投保期間曾從事具有「致癌性」或「長期潛伏病症風險」的特別危害作業,即使日後退保,仍可申請醫療補助、失能津貼、照護補助及死亡津貼。即使是未投保的勞工,也可依法申請相關給付保障。

  • 重返職場津貼

被保險人可在職能復健專業機構進行職能復健,期間可依訓練天數請領「職能復健津貼」。此外,若經醫師診斷需使用輔助器具,該器具的費用亦可依規定申請「器具補助」。

職業災害也有可能涉及詐欺?工傷詐欺案例

綜上所述,其實法律對於職業災害的補償與保障是相當完善的,且光是「公傷病假無期限又可獲得薪資補償」這一點就非常吸引人,更別說還可以申請各式各樣的補助與津貼。因此,雖然這種情況並不多,但在職場上確實會有人故意說謊詐欺,企圖非法詐領國家及公司提供的補助。

臺灣高等法院 112 年度上易字第 1457 號刑事判決為例,被告為百貨公司兼職人員,聲稱因貨物倒塌撞擊門,導致門把並撞頭部及右耳,致其受有腦震盪與右耳聽力受損等職業傷害。被告據此向公司申請公傷病假,及向勞動部勞保局申請職災給付。然而,法院調閱監視器畫面後認定,被告實際並未與門或門把發生碰撞,其受傷情節與事實不符,因而被認定構成詐欺行為。

涉及工傷詐欺,員工可能會面臨哪些法律風險?

若員工涉及工傷詐欺行為,依法須面臨《刑法》第339條的「普通詐欺罪」,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此外,依《刑法》第339條第3項規定,即使是未遂犯,仍需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事實上,無論是工傷、職業病抑或通勤職災,都不是員工單方面的說詞就能定案的。企業在處理相關案件時,仍需取得正式的醫療證明、現場監視器錄像及其他佐證資料,以確保事故真相明確,並依據事實進行合理判斷與處理。也提醒大家,切勿以身試法,企圖偽造或誇大工傷情節,以圖謀不當利益。這不僅會觸犯刑法,更會讓職場關係受損,甚至影響未來的職涯發展。

【工傷保險調查】辨認事故真實性x相關責任釐清

相信雇主都不希望員工在工作中受傷,但若意外真的發生,身為雇主就應依法承擔責任,提供勞工相應的補償與休假。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有些員工可能會為了利益,故意誇大工傷情節,甚至將在家中受的傷謊稱為工傷。面對這種情況,雇主更不該輕易放任,必須謹慎查明真相。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這起工傷事故可能有貓膩呢?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評估:

  1. 受傷時間是否可疑:例如周五下班時未受傷,卻在周一上班時帶傷。
  2. 受傷地點是否有監視器或目擊證人:可以去調閱監視器錄像或簡單詢問目擊證人,確認是否有該事故發生。
  3. 就醫證明的真實性:若勞工提供的就醫證明缺乏專用章、格式異常或內容可疑,便可能存在造假的可能。此外,醫生基於職業道德,通常不會開立假的診斷證明書,但也不能保證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4. 當事人的態度與行為:遲遲不願去就醫、對事故的描述前後矛盾或避重就輕,都有可能是心虛的表現。

想要偽造工傷事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企業發現可疑情況、希望透過法律途徑維權,單憑當事人的態度或一名目擊證人的說法,絕對不足以取得勝利。

掌握的證據越多,勝訴的可能性就越高。立達國際徵信社提供「工傷保險調查」服務,結合現場勘察、證人訪談與行蹤調查,精準判斷事故真實性,更有合作律師團隊提供全方位法律諮詢與訴訟支援,助企業安心維權。

工傷保險調查服務說明【立達徵信】

工傷保險調查服務說明【立達徵信】

「工傷保險調查」不會顛倒是非黑白,而是以事實為基礎,協助雇主全面了解工傷事故的前因後果及勞工的傷勢情況,讓真正受傷的員工獲得應有的照顧與補償,同時有效防範假工傷事件,兼顧雙方權益、達到雙贏效果。若您對工傷事件有疑慮,歡迎隨時致電立達徵信社0800-250-555,讓專業私家偵探為您查明真相。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立達國際偵探社
9會員
131內容數
立達徵信社深耕徵信領域十餘年,是業界少數結合「鑑識科學」、「個人安保」及「法律知識」的合法徵信公司。我們高度重視客戶權益,十多年來糾紛趨近於零,並以精準行動有效解決問題,更在2024年有幸加入『世界偵探協會W. A. D』,成功與國際接軌,創下台灣徵信業的全新歷史。
立達國際偵探社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你聽說神秘客嗎?這是由企業派出的神秘人士,偽裝成顧客身分前往門市進行消費,藉此評估門市的消費體驗、服務流程、門市清潔度、產品介紹與銷售等等,同時將調查結果回報給企業,幫助企業優化營運模式。立達國際徵信社提供「神秘顧客」服務,依據企業需求與評估重點,派出經驗豐富的專業神秘客,保證不曝光身分!
Thumbnail
2025/09/22
你聽說神秘客嗎?這是由企業派出的神秘人士,偽裝成顧客身分前往門市進行消費,藉此評估門市的消費體驗、服務流程、門市清潔度、產品介紹與銷售等等,同時將調查結果回報給企業,幫助企業優化營運模式。立達國際徵信社提供「神秘顧客」服務,依據企業需求與評估重點,派出經驗豐富的專業神秘客,保證不曝光身分!
Thumbnail
2025/09/18
員工行蹤調查是企業維護自身利益、釐清事實真相的重要工具。立達國際徵信社提供合法合規的員工行蹤調查服務,保障企業權益,避免風險。我們嚴格遵守法律規範,保護員工隱私,並提供客製化方案,協助企業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Thumbnail
2025/09/18
員工行蹤調查是企業維護自身利益、釐清事實真相的重要工具。立達國際徵信社提供合法合規的員工行蹤調查服務,保障企業權益,避免風險。我們嚴格遵守法律規範,保護員工隱私,並提供客製化方案,協助企業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Thumbnail
2025/09/18
千金買房、萬金買鄰,更要買到乾淨清白的好房子!人生到了一個階段,難免要購屋自住或出租投資,但要如何知道自己購買的房子是不是「凶宅」呢?立達徵信「物業調查」服務,正是幫您查明房子的歷史、是否有抵押貸款紀錄,以及是否有其他潛在問題。讓您買得安心,不論是後續入住或出租,都能免去複雜問題。
Thumbnail
2025/09/18
千金買房、萬金買鄰,更要買到乾淨清白的好房子!人生到了一個階段,難免要購屋自住或出租投資,但要如何知道自己購買的房子是不是「凶宅」呢?立達徵信「物業調查」服務,正是幫您查明房子的歷史、是否有抵押貸款紀錄,以及是否有其他潛在問題。讓您買得安心,不論是後續入住或出租,都能免去複雜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賺錢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主要是透過實際案例的分享,讓民眾了解日新月異的犯罪手法是如何運作,也期勉社會大眾有防範意識並避免模仿效應: 高雄檢方近期破獲了一起驚人的保險詐欺案,發現詐欺集團以製造虛假車禍的手法騙取保險金。這些行為人成功地從保險公司詐得了高達新台幣五百六十七萬元的保險賠償金,最後被警
Thumbnail
賺錢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主要是透過實際案例的分享,讓民眾了解日新月異的犯罪手法是如何運作,也期勉社會大眾有防範意識並避免模仿效應: 高雄檢方近期破獲了一起驚人的保險詐欺案,發現詐欺集團以製造虛假車禍的手法騙取保險金。這些行為人成功地從保險公司詐得了高達新台幣五百六十七萬元的保險賠償金,最後被警
Thumbnail
該案的法官雖然做出有利受益人的判決,很可惜的是沒有清楚說明受益人何種權益遭受損害。 民法184有3種獨立的請求權基礎,應一一審查達成的要件,才可以在不同個案的基礎下,保護客戶的利益。
Thumbnail
該案的法官雖然做出有利受益人的判決,很可惜的是沒有清楚說明受益人何種權益遭受損害。 民法184有3種獨立的請求權基礎,應一一審查達成的要件,才可以在不同個案的基礎下,保護客戶的利益。
Thumbnail
某名男大生為了詐領保險金,竟將自己的腳放入冰水泡至要截肢,隨後以旅遊被凍傷為名申請保險理賠。然而,這樣的行為不僅成功率低,還可能遭到調查。文章呼籲,應該實際去賺錢,或是早點去做債務協商,而非透過這類不負責任的行為來謀取金錢。
Thumbnail
某名男大生為了詐領保險金,竟將自己的腳放入冰水泡至要截肢,隨後以旅遊被凍傷為名申請保險理賠。然而,這樣的行為不僅成功率低,還可能遭到調查。文章呼籲,應該實際去賺錢,或是早點去做債務協商,而非透過這類不負責任的行為來謀取金錢。
Thumbnail
最近,我身旁好幾個朋友都捲入刑事糾紛。理由只是因為他們離職另謀高就,竟然遭原東家侵害營業秘密,還主張他們是商業間諜。原東家所依據的,只是這些離職的朋友們電腦裡還殘留一些零星的公司資訊。沒想到,一個單純的離職竟然會有後續官司纏身的問題。離職另就和商業間諜之間如何區分?員工應如何自保?
Thumbnail
最近,我身旁好幾個朋友都捲入刑事糾紛。理由只是因為他們離職另謀高就,竟然遭原東家侵害營業秘密,還主張他們是商業間諜。原東家所依據的,只是這些離職的朋友們電腦裡還殘留一些零星的公司資訊。沒想到,一個單純的離職竟然會有後續官司纏身的問題。離職另就和商業間諜之間如何區分?員工應如何自保?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上週透過案例帶各位了解需要符合哪些要件才能被稱為營業秘密以及相關的刑責,本週要來跟各位說明,侵害他人的營業秘密需要賠償哪些項目,以及有哪些須注意的事項呢?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上週透過案例帶各位了解需要符合哪些要件才能被稱為營業秘密以及相關的刑責,本週要來跟各位說明,侵害他人的營業秘密需要賠償哪些項目,以及有哪些須注意的事項呢?
Thumbnail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聰明的你不會受騙,但請關懷身邊的親友、長輩。💞守護長輩的財產💞也是守護自己將來可能得到的遺產。常見詐騙案包括假投資詐騙、假網拍詐騙、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和交友感情詐騙。若懷疑自己遇到詐騙,請撥165專線尋求協助。
Thumbnail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聰明的你不會受騙,但請關懷身邊的親友、長輩。💞守護長輩的財產💞也是守護自己將來可能得到的遺產。常見詐騙案包括假投資詐騙、假網拍詐騙、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和交友感情詐騙。若懷疑自己遇到詐騙,請撥165專線尋求協助。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來向大家討論,關於「幫助詐欺五:成為詐騙幫兇,恐另有民事賠償責任」的法律問題,先前我們曾經用四篇系列文章(詳文末註腳部分),來向大家討論幫助詐欺的幾種案件類型,讓大家了解不同狀況下,當事人可能負有
Thumbnail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來向大家討論,關於「幫助詐欺五:成為詐騙幫兇,恐另有民事賠償責任」的法律問題,先前我們曾經用四篇系列文章(詳文末註腳部分),來向大家討論幫助詐欺的幾種案件類型,讓大家了解不同狀況下,當事人可能負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