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望植物園》每一篇都像講故事那般引人入勝,並且與作者個人經驗交織,時而把距離拉近,步調非常悠閒、放鬆。我很喜歡這種敍事方式,有人味且真誠。
全書從四種植物探討四種欲望:廣義的甜(蘋果的故事)、美(鬱金香的故事)、迷醉(大麻的故事)和控制(馬鈴薯的故事)。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光看這分類就非常好奇想讀。我從書裡學到很多從未知道或想過的事,分享幾個印象最深刻的。
我從不知道蘋果是那麼「野」的植物!(蘋果)第二個特徵和種子的遺傳內容有關,同樣充滿驚奇。一顆蘋果的每粒種子含有全新、完全不同的蘋果樹遺傳指令,如果種下種子,長出的樹和親代的相似處將會微乎其微⋯⋯要是沒有嫁接,世上的每課蘋果樹都會是獨特的變種,即使有棵蘋果樹不錯,死後也就沒了。以蘋果來說,子代幾乎都和親代差異極大。植物學稱這種變異性為「雜合性」;雖然許多物種都有這種特性(包括我們人類),蘋果的傾向卻很極端。
也因此,蘋果的適應力極佳。
蘋果能以新英格蘭和紐西蘭、哈薩克和加州這些差異極大的地方為家,不是由於任何單一的性狀,而是蘋果的遺傳變異(無法避免的野性)。不論蘋果樹去哪裡,後代都會對於蘋果的本質提出許許多多不同的詮釋(每顆蘋果至少五版,每棵樹幾千版),而這些變化中,幾乎注定有幾個會擁有在新家園生長茁壮所需的所有特質。
再來是關於馴化。一般我們使用這個詞,都是指人類馴化某種動物或植物,我們(人類)是掌控的一方。但作者提出另一種角度。因為人類喜歡,生存下來的機率就會提高,因此花朵幻化成各種迎合人類喜好的姿態——不僅僅是蜜蜂、蝴蝶喜歡,也符合人類對好或美的概念。
我們雖然妄尊自大地把馴化視為人們對植物做的事,但馴化同時又是植物的策略,利用我們和我們的欲望(甚至我們對美最與眾不同的概念),增進自己的利益。一個物種所在的環境,會決定哪些適應有助益。自然界在野外立刻否決的突變,在人類欲望塑造的環境中卻可能是高明的適應。
所以,到底是誰馴化了誰?
讀《欲望望植物園》的時候,同時在讀另一本書,兩位作者都提到開花植物對演化的貢獻。
無聲的綠色植物是帶來現代豐富的動物聲音的一大功臣。地球聲音演化的最初階段過程緩慢:十億年的風聲水聲;三十億年的細菌低吟聲和動物的輕聲挪移;而後是一億年的蟋蟀唧唧聲。然後,從一億五千萬年前到一億年前那段時間,地球的陸地聲響百家齊鳴,發展成如今我們聽見的驚人豐富性。這種大爆發的催化劑很可能就是開花植物的演化。等於是聲音的欣欣向榮。⋯⋯動物與開花植物的共同演化,增進這兩大族群的多樣性,形成創造性的互惠關係。(《傾聽地球之聲》)
隨著花出現,世上出現了全新層次的複雜度⋯⋯美成了一種生存策略。⋯⋯把自己的花粉託付給昆蟲,如果被送去錯誤的地方就太浪費了,所以外観、氣味盡可能獨特就成了一種優勢,更能吸引單一種專一授粉者的注意。動物的欲望因此受到分析與細分,植物也隨之而特化,促使多樣性驚人地綻放,其中不少多樣性是藉著共演化與美感而發生。
⋯⋯少了花,這世界可能還是爬蟲類的天下。少了花,就不會有我們。
了解這些之後,對路旁的小花是不是都應該要抱持些許敬意。
馬鈴薯這篇對馴化有更深一層探討(畢竟這篇談的就是控制),「孟山都」這個不討喜的名字再度出現在眼前。我相信如果站在農人或研究者的立場,他們的看法及認知框架肯定與我不同。但有個根本的事實,我們誰也無法閃避,那就是,「大自然」終究是個複雜系統,而不是機器。它是活的,由千絲萬縷的關聯構成一個整體。我們並不真的知道,眼前的「解決問題」,是否會在未來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
至於大麻,這篇讀來非常有趣,也可能因為在四種植物中,我對它最為陌生。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大麻的作用來源,原來跟遺忘有關!而這還能延伸到神秘家的超脫和冥想,它們都與大腦的專注有關,去除雜念,以全新眼光看待周遭一切,幸福感及滿足感油然而生。
這有助於解釋感官知覺為什麽會變敏銳,解釋大麻如何讓最平凡的覺悟籠罩著深奧的光暈,還有或許最重要的,時間感變慢了,甚至停下了。因為只有藉著遺忘,我們才能真正丢下時間的線頭,往活在當下的體驗走去,平時那太難以捉摸了。那種體驗也許比任何體驗都還要神奇,不管是藉由精神性藥物或是別的手段來改變意識,在人類改變意識的渴望中,占據核心的都是這種活在當下的體驗。
藉由暫時遺忘許多我們早已知道(或者自以為知道)的東西,大麻讓我們以重拾的天真去感知世界⋯⋯大麻素這種化學物質擁有的力量,能使我們都變成浪漫主義者、超越論信徒。我們時刻累積的記憶,能把我們由當下感覺震驚的邊疆地帶拉回來,丟回過去慣熟的路徑,但大麻藉著令記憶力失靈闢出空間,容納了某種更接近直接經驗的東西。憑著這種遺忘的恩賜,我們暫時封住我們繼承而來的觀看方式,以彷佛初見的眼光看待事物,以至於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如冰淇淋,也變成叫人驚呼的「冰淇淋呢」!
有個詞可以描述這種推到極端的觀看——這種沒被知識羈絆的初見感受,不受成年人心中「早就來過」、「早就見過」的經驗所影響——那個詞當然就是驚奇。
所以大麻和古柯鹼不一樣,大麻是愉悅型藥物,古柯鹼是欲望型藥物。「古柯鹼承諾只要再過一分鐘,就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感⋯⋯但那個未來永遠不會到來。」
這本書有意思的地方還非常多。翻看作者簡介才發現他正是大名鼎鼎的《雜食者的兩難》、《烹》、《改變你的心智》的作者。難怪這些書會是暢銷書了。讀了《慾望植物園》之後,我很確定,他講的故事,我一定想聽。
*《慾望植物園》,麥可.波倫著,周沛郁、潘勛譯,廖韡封面設計,魏秋綢編輯,大家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