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很厚,但我讀到三分之一的時候就非常想分享,期盼著全書消化完的那一刻,可以趕快把這麼棒的書分享給大家。
《反脆弱》作者就是寫出《黑天鵝效應》那一位,《黑天鵝效應》出版後造成很大的震撼,時隔數年後,作者的理論發展更成熟,他寫出了這個時代更需要正視的問題/特質——《反脆弱》。
我沒讀過《黑天鵝效應》,但讀了《反脆弱》之後,我完全能想像他出書後遭遇多少抨擊。因為這位先生太過直言不諱、太有擔當了,他書裡所批評的企業、組織、人,全都把名字寫出來,沒有任何遮掩和鄉愿。這也正是作者及書之所以令我欽佩和傾心的原因,他本身就是「反脆弱」的代表。反脆弱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當(國家/社會/經濟/企業/個人⋯⋯)遭遇變數時,是一蹶不振、產生骨牌效應那樣的頹勢,還是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點、有極高的回復力,甚至能從變動中受益——即「脆弱性」的相反——具有「反脆弱性」或「強固性」。
為什麼這本書這麼厚,並不是因為有很艱澀的理論需要大費周章解釋(書裡是有關於經濟方面的解說,畢竟那是作者的專業,若覺得難懂,儘管略過並不影響閱讀),而是作者從各種角度、方方面面為我們說明「反脆弱」如何影響我們每一個人,以及它對應現今世界諸多問題,之所以重要及關鍵的原因。
他極擅長舉例,並且毒舌中帶著幽默,常令我忍不住大笑,我喜歡這種很「人性」的作者,一點也沒有要顯露自己高人一等的企圖,他用平常人也能理解的故事和說明,讓我們去窺看一些看似深奧難解的事物真正的本質。
舉書裡一個小例子,作者提醒,我們常身陷在僵化的體制或是過度要求「優化」,卻忽視簡單的解法。例如一把量尺,假使我們知道它的刻度是錯的,沒辦法衡量孩子的身高,但它肯定仍能告訴你孩子是否正在長高。受限在「無法因應變動/波動」的表層或深層困局中,就是一種脆弱性。
讀這本書的日子裡,我不斷在生活中體會到「脆弱/反脆弱」的案例,幾乎每天遇到的事情都能拿來運用。我想我對這本書的吸收和理解或許還不到百分之十(雖然做了超多筆記),然而即便如此,那一點點的醍醐灌頂,還是令我受用無窮。
作者的理論在好幾個層面幫我印證了長久以來的一些想法,不論是教育、做人、如何當一個工作者、如何看待未來及科技⋯⋯《反脆弱》都為我注入了信心。
這本書很棒,但它好難介紹,因為內涵太豐富了,我的所有解讀,感覺都還沒碰觸到皮毛。希望朋友們自己去讀,特別在這樣動盪不安的時刻,正可以檢驗我們自己及所處的環境,究竟是位在「脆弱/反脆弱」的哪一端。
偶爾突然增高壓力,有助於打通萎縮的肺泡。事實上,這正是我們的肺部健康時的運作方式:有變動和雜訊,而不是維持穩定的氣流。
活的東西才屬於長波動。驗證你還活著的最好方式,是檢查你是否喜歡變動。
這是一本使我們更強韌的書。祝福大家都能從一本如此真誠的書裡得到自由。
*《反脆弱》,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著,羅耀宗譯,何萍萍設計,湯皓全編輯,大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