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8.如何看待心靈成長 –【面對它,處理他,接受她,放下牠】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最近大家有沒有關注到YT上,關於心靈成長課程那一件事情,如果大家有看完錫蘭、志祺、勾惡或其他的影片,對於心靈成長這方面,各位有什麼想法。 其實我也感到很好奇,為何大家對於成長課程,好像都很熱衷的,而在小人物的節目中,關於滿足的那一集,也是很熱門,是不是我們在這社會群體中都一直在找尋著心靈的寄託,那為何會這樣?在查找一些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蠻有意思的文章和說法,我們常說心靈,但心靈談起來太抽象了,但如果拆分成心理跟靈性,是否就會變得比較有頭緒了,心理的部分,就是一個門學科,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現在的心理狀態,像是mbti、榮格心理學,快速的將我們把自己分門別類,但是這往往也會成為一個誤區,因為人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如果以我為例,在mbti中我是i人也是E人,這就代表我不屬於其中一類,也屬於其中一類,是中間偏左還是中間偏右,就看自己當下的狀態,而喜怒哀樂也會影響這些心理狀態,在榮格心理學中就闡述出,自我意識跟無意識,所謂的意識,就是自覺,凡是自己能覺察的心理活動就是意識,屬於心理結構的表層,它感知著外界現實環境和刺激,用語言來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內容,既然能覺察,就代表能被控制。 而自我意識就是經過自身評估,在身處環境的考量下做出的行為模式,例如情侶之間,當女朋友在身邊,男生總不可能毫不避諱的看著路過的美女大肆稱讚吧!如果真的是那樣,代表他的求生慾極低啊!於是求生慾高的男性,就會自動選擇靜靜的欣賞就好,所以自我意識是會依照不同情境和環境下,或是受限於社會道德規範的制約而做出的行為。 而無意識,就比如你要拿起一件物品,你會下意識的伸出左手還是右手去抓取,或是今天你在網路上的一則貼文,然後一個不認識的人留一段冒犯你的文字或是嘲諷你,你會憤怒沮喪,但為何要因為一個陌生人而產生負面的情緒?在沒有意識到這些行為發生時,就是無意識,屬於自身瞬間反饋的行為模式,所以無意識的狀態也稱為本我狀態,跟潛意識不同,一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兩者是相同的,但潛意識會夾雜著個人和非個人性質的,個人的部分,是受到壓抑沒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代表著更深層、更隱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個人潛意識”是一切行為的內驅力,它包括人的原始沖動和各種本能以及同本能有關的各種欲望。就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暴力無法解決問題,但可以有效的解決一個人,這就是我們的本能嘛,由於潛意識具有原始性、動物性和野蠻性,不一定能被顯現在常理的社會之中,雖然被壓抑在自我意識底下,但並未被消滅,它隱藏在暗中活動,正是這些從深層支配人的整個心理和行為,成為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泉。 那說到非個人性質的潛意識,就像是集體潛意識,不論是從古人的經驗,還是週遭親友的影響,都是屬於外界給予的,例如:責任、敬老尊賢,孝道等,這些都是外來的條條框框,我們都說要負責任,但大家真的喜歡或想要承擔責任嗎?說實在的,如果非必要性,我們也不會特別找自己麻煩,敬老尊賢也是,曾經,有一則新聞也是吵的沸沸揚揚的,博愛座應該讓座嗎?我相信這絕對有兩派的說法,在此就不贅述了。而孝道的部分,應該是屬於東方的特有產,算是儒家道學的文化傳承至今,西方推不推孝道,我是不清楚,但若是以聖經來說,耶穌跟他的母親-瑪利亞之間,似乎也沒有很多詳細的說明孝順這一事,至於他的父親-約瑟,更正確來說,是耶穌的養父,似乎也沒有提到,或許聖經中有提及obey 和 honor your parents,翻譯是解釋成孝敬父母,但obey是服從,honor是榮譽,若是要理解的貼切一些,是順從或是服從父母,讓你的父母引以為榮,或是敬重你的父母,所以大部分的華人,都是在集體的潛意識影響下,承襲古人的教誨,那孝順真的是一種必要性嗎?各位可以自己研究思考看看,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而上述這些,都是以心理學層面,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而科學的盡頭就是玄學,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是晚年才開始研究神學,這似乎好像也很符合這句話,靈性這種抽象的詞,無法用科學一概而論,究竟靈性是什麼呢?靈性是經由自我超越,發現生命意義,是人類的習性,是一種潛在發展面對困境的對策,且通常當人們年長與靠近死亡時變得更為顯著。透過問「為何會發生此事」或是更寬廣的尋找「我現在的 生命意義是什麼」因為內在的需求,靈性才開始被探索,這就不免讓我想起小時候,父母和鄰居之間的對話,當時大概是這麼說的:我兒子咖早讀書有夠憨慢欸,自從我開始唸阿彌陀佛,我兒子的成績就越來好了(What),當我聽鄰居說完這些話時,我突然覺得,他是在講笑話嗎?當然我不是要否定某些人的信仰,也許是真的效吧!而這也驗證人在面對一些未知的難題時,會求助於靈性玄學方面,父母成家立業後,滿足了馬斯洛的基本需求理論,再來就是尋求自我實現,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把當初沒能實現的夢,加諸在下一代身上,這應該是大家早期都能感受到的吧!希望我們成為怎樣的人,這就是最早期的放置養成遊戲嘛!一旦我們沒有照著計畫走,或是事實不符合他們的預期時,父母就會開始尋求過往前人的經驗,朝著玄學的方向去走,囡仔難腰養,拜註生娘娘,書讀不好,拜文昌帝君,所以這種抽象的玄學跟靈性,常常就會被有心人士拿來利用。 一談到靈性,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聯想到的是宗教標籤,包括早期的我也是,甚至會有些排斥,因為把宗教和靈性成長畫上錯誤的等號,所以我們反而限制了自己靈性成長的空間。有些人執著於某種儀式、教條或經典,拘泥在知性面的追求和儀式性的作為,卻沒有和自己的心去做連結,在這過程之中,只不過是充滿了 過度努力的焦慮,失去了內在的感受。在靈性的成長過程中,接觸宗教、採用儀式、聽聽道理、引經據典,並沒有不好,這些都是輔助性質,而非靈性成長的重點。俗話說:「嘴在唸經,手在摸乳」。唸經唸的再多,內心還是亂七八糟,能稱得上是靈性成長嗎?或是知性上的「乖巧」,認真閱讀經典和「心靈成長書籍」,表面一副虔誠有靈性的樣子,滿口術語,可是內在卻沒有真正的靈性感受和改變,這樣能真正享受到靈性成長的滿足嗎?所以當我們這部分的發展受阻,往往都是來自不自知的焦慮,這時候就很容易被趁虛而入。 而大多數的人在徬徨無助時,孤獨感是倍增的,我們都會希望有人來陪伴著自己,甚至是開導和自己說說話,若今天出現了假道學或是從事類似相關活動的朋友,我們可能就會 感覺好像發現了一道曙光,想抓住那一絲的希望,但究竟是希望還是絕望呢!這就得事後再來定論了。我雖然沒有參加過心靈成長課程,但有類似心靈成長課程的上課經驗,例如直銷公司的表揚大會,如果各位曾經有被壞朋友帶去參加過,應該會很有感受,裡面就是營造出一個非常正向的氣氛,而我又是很容易共感的人,當時整個會場黑漆漆,只有台上投影機的布幕亮著,播放著《永不放棄》Facing the Giants,他們擷取電影其中的一幕,一名橄欖球員揹著另一名隊員,用俯臥撐的姿勢,練習爬行橄欖球場,教練讓球員矇上眼睛,聽從教練的指揮,途中球員一度想要放棄,教練不斷喊著keep going keep going,繼續繼續,直到球員雙臂已經發燙,力氣幾乎用盡,告訴教練:我不行了,教練大喊,沒有力氣,就從其他地方找出力量,不要放棄,直到球員撐不下去倒地,他說他絕對有爬到50碼了,教練讓他摘下矇眼的毛巾,讓他回頭看看,並告訴他:你已經爬到底了,當時的我 內心是相當的激動和感動,甚至是紅了眼眶,那時期的自己,工作不是非常順遂,遇到的許多人事物,遭遇到不少挫折,屬於黑暗的迷茫時期,相信不少人在2.30歲的過程中,充斥著滿滿的孤獨感,彷彿整個世界都找不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群體,如果你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那你是幸運的,當我還在咀嚼著影片中,那種激勵人心的氛圍,啪的一聲,會場的燈光全部打亮,馬的,這就是一個拉人的現場嘛!我心中滿滿的OS,那感動的氛圍,瞬間蕩然無存啊!好吧,這才是直銷該有的樣貌,只是我有太多粉紅泡泡的假想了,理性面 最終還是將我拉回了現實。 所以很多心靈課程不談心理,只說靈性面,塑造出一個充滿獨立個體的群體,讓你感受到一群跟你相似的人群,可能我們會覺得這些人和我們是同類,但卻沒發現,他們只是和我們一樣感到孤獨和無助而已,只有這一點是相似的,大家擠在一個空間中抱團取暖,但是能接觸到自己內心的人,坦白說,也只有自己而已。當我們越想從泥地中爬起,反而越陷越深,動彈不得,然後逐漸感到焦慮,在過程之中,就容易病急亂投醫,也無法冷靜思考,不過我就想問問各位,有必要當下立刻解決嗎?今日事,今日畢,是一個好習慣,但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如法泡製,我以前也都希望所有事情一起解決,我也瞭解,事情積在心裡,是一件非常令人不愉快的感受,可是經過多次的經驗,非但沒有滿意的解決,反而越弄越糟,所以才有那麼一段黑暗期。 音樂: 個人的生活瑣事也影響到了工作,當時,有一位較好的同事告訴我聖嚴法師的一段話,遇到事情,「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那時候聽到這句話,我只覺得是一句屁話,因為他根本不懂我的感受,才可以說的如此輕描淡寫,所以面對到討厭跟困難的事情時,逃避絕對是第一個出現的念頭,我們都知道逃避解決不了事情,可是卻下意識的選擇了逃避,今天不去面對,將來它還是會找上你,所以我必須有意識的去審視這件事情的樣貌,大略的思考分析整件事情的脈絡,然後接受它的出現,處理它,並不是要解決它,年輕時的我,一知半解,只覺得要去解決難題,以身試法,結果把自己搞得一身傷,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很多事情不一定有最優解,你可以嘗試去處理,但不要妄想把這些困難處理掉,因為當下的經驗和能力是有限的,當認知到這一點的時候呢,我也就不再執著一定要去解決了,所以我坦然的接受並放下他。這時候,各位一定在想,這樣不是一個很消極的態度嗎,那肯定是你聽到恍神了,在這過程之中,我也是有嘗試去解決處理,一旦發現是我自身能力的不足,那又何必急於一時去處理呢,於是我接受了這一切的發生,接受了我的不足,當知道全貌後,我反而釋懷了,不再繼續糾結,所以我放下了,等到哪天,這件事情又再出現時,或是我心血來潮想去復盤和處理,也許我已經具備能力去解決了,人生有太多的選擇跟需要被解決的問題,急,不是唯一的辦法,它只是其中一種,當下適不適合,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當我們內心徬徨無助時,依照過往的經驗,是向外尋求幫助,但卻不曾向內尋求探索,這是很正常的,但別人的經驗,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答案嗎?當然不一定,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能瞭解,別人的經驗,可以當成建議,但絕對不是唯一解。心靈課程是一種選擇,它真的能為你帶來成長嗎?想要成長就一定要去上課嗎?我覺得大家可以去思考這個問題,也可以跟我們討論看看,答案沒有絕對的是與非,就看我們怎麼去定義和選擇。 在查找聖嚴法師的十二字箴言中,我也意外得到了一些收穫,他說「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目前的我,只有實踐了第一句,後面的兩句,我也還在努力中。 這就是這禮拜想跟各位聊的看法和想法,以上都不是專業人士的意見,如果聽完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也歡迎留言給我們,不論是臉書,IG或脆,都可以,然後還有YT,我們也想聽聽各位不一樣的觀點,聽完覺得不錯也別忘了給我們五星支持和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還是你有想聽什麼不一樣的主題,也歡迎mail給我們,小人物都會在每週一的凌晨零點零零分更新上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人物TalkShow的沙龍
0會員
29內容數
2025/09/21
這禮拜接連不斷的寒流襲來,說好的春天呢?連續低溫不免感到懷疑人生,大家記得沒事多保暖,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然而這禮拜,某天下班洗澡時,洗到一半,我感覺熱水怎麼好像..不太熱,不妙,心中警鈴大作,迅速完成剩下一半的刷洗工作,來到後陽台查看一下瓦斯桶,好像還有點重量,將開關全部旋開後,還是沒熱水,是電池沒
Thumbnail
2025/09/21
這禮拜接連不斷的寒流襲來,說好的春天呢?連續低溫不免感到懷疑人生,大家記得沒事多保暖,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然而這禮拜,某天下班洗澡時,洗到一半,我感覺熱水怎麼好像..不太熱,不妙,心中警鈴大作,迅速完成剩下一半的刷洗工作,來到後陽台查看一下瓦斯桶,好像還有點重量,將開關全部旋開後,還是沒熱水,是電池沒
Thumbnail
2025/09/05
各位身邊是否也很常聽到這句話?聽完是甚麼感想? 那你是說這句話的人呢?還是身陷輿論囹圄的那個人呢?
Thumbnail
2025/09/05
各位身邊是否也很常聽到這句話?聽完是甚麼感想? 那你是說這句話的人呢?還是身陷輿論囹圄的那個人呢?
Thumbnail
2025/09/04
年假過後,一切又要步入正軌, 是持續的當社畜?還是進化成社牛? 在期許未來之前,讓我們花點時間來復盤一下歷史。 過去的一年之中,是否有那麼幾件事情會感到後悔?
Thumbnail
2025/09/04
年假過後,一切又要步入正軌, 是持續的當社畜?還是進化成社牛? 在期許未來之前,讓我們花點時間來復盤一下歷史。 過去的一年之中,是否有那麼幾件事情會感到後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前幾天才和友人聊到:多年前因為想記錄小姪子們的成長而因緣際會地成為部落客,之後便長年透過照片及文字來紀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與粉絲們分享我的心得及感受。這兩年隨著時代的演變,短影音的興起也讓我開始摸索起這種新的表達方式。然而,拍攝剪輯短影應並不是一開始就能輕鬆駕馭的,我初期也遇到了不少挑戰。為了克服
Thumbnail
前幾天才和友人聊到:多年前因為想記錄小姪子們的成長而因緣際會地成為部落客,之後便長年透過照片及文字來紀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與粉絲們分享我的心得及感受。這兩年隨著時代的演變,短影音的興起也讓我開始摸索起這種新的表達方式。然而,拍攝剪輯短影應並不是一開始就能輕鬆駕馭的,我初期也遇到了不少挑戰。為了克服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心靈療癒和成長,從未太晚,不管何時都可以開始這個旅程,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或經歷何種生命階段,都可以透過心靈療癒來探索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命經驗來實現內在的平衡和成長,並從中獲益,為自己的心靈健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深化自我認識: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生活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可以不斷地對
Thumbnail
心靈療癒和成長,從未太晚,不管何時都可以開始這個旅程,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或經歷何種生命階段,都可以透過心靈療癒來探索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命經驗來實現內在的平衡和成長,並從中獲益,為自己的心靈健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深化自我認識: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生活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可以不斷地對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我是諮商心理師。近期開始經營部落格《在諮商中與美好相遇》、《玻璃心爸爸的生存指南》,所以多了一個創作者的身份。成為創作者之後,我發現其實有很多年輕人(從國小到大學)都有在經營自媒體(部落格、podcast或是youtube…),而且也經營的有聲有色。我所謂的有聲有色,指的並不是...
Thumbnail
  我是諮商心理師。近期開始經營部落格《在諮商中與美好相遇》、《玻璃心爸爸的生存指南》,所以多了一個創作者的身份。成為創作者之後,我發現其實有很多年輕人(從國小到大學)都有在經營自媒體(部落格、podcast或是youtube…),而且也經營的有聲有色。我所謂的有聲有色,指的並不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