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上班,也要累積自己的作品集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這幾天,一位朋友在準備他在公司要爭取晉升的簡報。

整整花了三個假日,把過去幾年的工作整理成一份「成果報告」。

他給我看了他整理的工作項目、成果、照片、影片、長官的回饋、自己的檢討與學習…等。很多的紀錄,但是比較平淡。

於是我問他:「如果這份成果報告是一本書,你想讓人記得的是哪一章?」

他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說:「好像沒有特別的一章耶,每天都在救火啊!」

那一刻我發現,很多人明明努力工作了好幾年,卻沒有留下屬於自己的「作品」。

每天都在做事,但事情結束後,就被新任務覆蓋,連自己都記不清曾經創造過什麼。

其實,上班的人,也能有作品集。

不是要多開副業、多經營個人品牌,而是讓你在公司裡做的每一件事,都留下可以被看見、被傳承的價值。

每一份專案報告、教育訓練、制度改善提案、流程優化,只要你願意多花一點時間,把「我怎麼想、怎麼做、結果是什麼」記錄下來,它就能成為一個作品。

作品不一定華麗,但要能說明你的思考、你的方法、你的判斷。

當我們開始用「創作者的心態」工作,

我們不再只是被交辦任務的人,而是能夠留下印記、創造意義的人。

所以,不妨從現在開始,把手上的每一個任務,當作一次作品的練習。

有一天當你回頭看,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只完成了無數份報告,而是累積了一整個「職場作品集」,一份屬於你專業價值的軌跡。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俠客斐恩。職場進化中
10會員
143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俠客斐恩, 一個 | #非典型HR, 斜槓 | #職涯教練 X 國際生涯諮詢師。 目前跟朋友在進行"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 2025百人職涯陪伴計畫"。 職場一直在轉變,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進化。 在這裡紀錄的,是我跟朋友們在工作職場上的故事,以及我感興趣的事。歡迎三不五時過來看看~
2025/10/10
最近我常聽阿金(Kim)的 podcast 節目,也加入了他的 Line 社群。今天放假在家,就在社群裡和阿金聊了幾句,然後立刻行動,去上了他的一堂線上課「思維課1」。 這堂課裡有幾個我覺得非常實用的概念。 一開始,阿金談到一個叫 DSR:解構(De-structure)、結構(Structur
Thumbnail
2025/10/10
最近我常聽阿金(Kim)的 podcast 節目,也加入了他的 Line 社群。今天放假在家,就在社群裡和阿金聊了幾句,然後立刻行動,去上了他的一堂線上課「思維課1」。 這堂課裡有幾個我覺得非常實用的概念。 一開始,阿金談到一個叫 DSR:解構(De-structure)、結構(Structur
Thumbnail
2025/10/09
這些年,我發現自己最被感動的時刻,通常都是在我遇見了一些「有理念」的人的時刻,他們眼睛裡有光,說話時讓我完全投入、熱血沸騰,想多聽聽他的故事,跟想將他的故事轉述給更多人聽的人。 我一直很喜歡靠近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相信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好。有人為了一個理念,願意去做別人覺得傻的事,卻因此讓
Thumbnail
2025/10/09
這些年,我發現自己最被感動的時刻,通常都是在我遇見了一些「有理念」的人的時刻,他們眼睛裡有光,說話時讓我完全投入、熱血沸騰,想多聽聽他的故事,跟想將他的故事轉述給更多人聽的人。 我一直很喜歡靠近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相信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好。有人為了一個理念,願意去做別人覺得傻的事,卻因此讓
Thumbnail
2025/10/04
今天,是我第二次參加 Cake × 擺渡人生設計學校 在職涯博覽會現場提供的職涯服務。 規模很驚人:上午 20 位諮詢師,每人 3 位來諮詢者,共60位;下午再換 20 位諮詢師,每人 4 位,共80位。 我參加的是上午場,對象大多是 30 歲以下的青年。這樣的大規模交流,讓我觀察到一些值得深思
Thumbnail
2025/10/04
今天,是我第二次參加 Cake × 擺渡人生設計學校 在職涯博覽會現場提供的職涯服務。 規模很驚人:上午 20 位諮詢師,每人 3 位來諮詢者,共60位;下午再換 20 位諮詢師,每人 4 位,共80位。 我參加的是上午場,對象大多是 30 歲以下的青年。這樣的大規模交流,讓我觀察到一些值得深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這本書是前同事送我的~當時其實很多同事都在跟我提及關於我工作態度需要調整。
Thumbnail
這本書是前同事送我的~當時其實很多同事都在跟我提及關於我工作態度需要調整。
Thumbnail
好幾天沒上來了,寫個文,刷個存在感~
Thumbnail
好幾天沒上來了,寫個文,刷個存在感~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上次跟你聊過之後,我想我應該要開始寫履歷,因為工作出了點狀況…,但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寫履歷。」 這是上個週末和一位朋友打球閒聊時,他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上次跟你聊過之後,我想我應該要開始寫履歷,因為工作出了點狀況…,但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寫履歷。」 這是上個週末和一位朋友打球閒聊時,他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接受新工作適應、面對職場角色及責任,以正義、職務、負責任為重點
Thumbnail
接受新工作適應、面對職場角色及責任,以正義、職務、負責任為重點
Thumbnail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前天請團隊聚餐當作尾牙的時候,有個小夥伴T跑來我旁邊聊天,忽然丟出了一個問題: 老闆,我的報告應該要怎麼包裝,還有我應該要再多加強哪些面向的能力,才能快速地升職加薪呀? 這個問題一丟出來,我忽然看到了好多雙亮晶晶的雙眼望向我,露出了求知若渴的表情。
Thumbnail
前天請團隊聚餐當作尾牙的時候,有個小夥伴T跑來我旁邊聊天,忽然丟出了一個問題: 老闆,我的報告應該要怎麼包裝,還有我應該要再多加強哪些面向的能力,才能快速地升職加薪呀? 這個問題一丟出來,我忽然看到了好多雙亮晶晶的雙眼望向我,露出了求知若渴的表情。
Thumbnail
看了我的書,很多朋友不相信,在職場上,我曾經是個天兵。 想想,真是苦了當年帶領我開竅的老闆,不僅好佛心、還有好耐力,無論我如何脫序軟爛,總是恩威並濟,未曾放棄。換作是今日的我,早就把不成材的天兵掐死,逐出大門、永不錄用。
Thumbnail
看了我的書,很多朋友不相信,在職場上,我曾經是個天兵。 想想,真是苦了當年帶領我開竅的老闆,不僅好佛心、還有好耐力,無論我如何脫序軟爛,總是恩威並濟,未曾放棄。換作是今日的我,早就把不成材的天兵掐死,逐出大門、永不錄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